京师易主(二)(1/2)
京师易主(二)
金銮殿。
“陛下,太后娘娘已安葬皇陵,还请陛下下旨,今日午时将杀人凶手斩首示众。”义愤填膺的人正是户部尚书年墉。
秦太后已于昨日正式安葬在皇陵之中,寿康宫所有宫人前往皇陵守灵,但那些拥护秦太后的人李珩不可能一一除去。
“刑部,这个案子你们怎么看?”李珩坐在龙椅上忍不住咳嗽了几声,“宋卿于锅有功,太医院也只有人证,耽无物证,至今尚未有定论。”
说罢,又连着咳了几声,外面大雪依旧在下,冰冷的天气让许多人都不适。
“陛下,京师大雪,诸多大案堆积,只怕一时难有定论。”刑部尚书站出,却未曾跟着年墉的话走。
年墉怒目转头:“已经七日过去了,刑部就是这样查案的?”
“陛下,这场大雪京师百年难遇,的确不便查案,就是太后娘娘下葬也废了不少时日,不如等年关过后,大雪消融,刑部定给陛下以及诸位同僚一个交代。”刑部尚书完全没理年墉,只是对着李珩解释。
如今,秦亥从刑部大牢被救走,秦太后薨逝,秦俐远在江南,秦家大势已去,朝堂之上的秦家一党大多都与袁危止一条心。
此时,袁危止也不再默不作声:“陛下,年关将至,又逢国战大胜,查案一事大可年关后再查,人就在刑部大牢关着。”
“你……”年墉见袁危止开口,也无言再去反驳,他对秦太后算得上忠心耿耿,可秦太后终究已经是个死人了。
“臣附议。”
“……”
“好,就依袁相。”忽然,李珩坐在龙椅上一口血喷出,毫无预兆。
大监就在李珩身边,一把年纪还眼疾手快地扶住李珩。
“唔……”李珩一手抓着座位,一手抓着大监的胳膊,满脸不可置信,瞪大了双眼。
殿下瞬间一片慌乱。
袁危止大步流星踏了上去:“陛下?”
大监当场喊道:“快传太医。”
刹那间,金銮殿外也乱作一团,然而外面的雪实在是太大,尽管有宫人不停清除地上积雪,也难免行走困难。
大殿之外,再次传了禁军喊声:“陛下,长公主反了。”
“什么?长公主?”殿下大臣还有人在装模作样。
而袁危止此刻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然而这笑容诡异,连带着脸上的胡子都觉得有些狰狞。
“陛下,再等等,太医就到了。”大监满脸忧色,他在李珩身边多年,看李珩这副模样,又如何会不心疼,可此时此刻,也知晓李珩的情况已是无力回天,在袁危止走上来的那一刻便宜明白,这场谋杀一样蓄谋已久。
李珩抓着座位的那只手松开,用最后的力气指着袁危止。
心中不甘。
“陛下。”大监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李珩那只手失了力而在一瞬间松了下去,却在最后一刻也未能闭上眼睛。
眼看李珩倒下,袁危止伸手去探李珩的鼻息,随后大手一挥转身,张开双臂大喊道:“陛下驾崩了!”
一道声音传在金銮殿外,又涌入一批禁军,个个执枪直面殿内文武百官。
有武官对此情形不满,当即呵斥道:“袁危止,你要做什么?你要造反吗?”
话音刚落,袁危止挥了挥手,几杆长枪迅速刺入那武官身体,武官伸出的手还未完全落下,人就已经倒在了地上。
“陛下驾崩,先帝嫡子唯长公主。”袁危止站在李珩尸体之前。
刑部尚书即刻开口:“我等愿奉长公主殿下为帝。”
紧接着,便是已袁危止为首的袁氏官员以及在秦家倒台后投靠袁氏的文武百官:“我等愿奉长公主殿下为帝。”
其余人在朝堂之上也剩不了几个,见此情形,连忙弯下腰,以示忠诚。
然而,骤然间,有一禁军冲进金銮殿来报:“袁相,陈铎带人反了,正与长公主交战。”
“什么?陈铎,那个新上任的陈将军?”一开口,就又有人在下方讨论。
“在哪儿?带我去。”袁危止刚刚挂起的笑容还没持续多久,就又拉了下来,满脸怒火,大步从台阶上走下。
怎料,那禁军又道:“袁相,还有……境北的赤字营已经控制了京师四个城门,连皇城的城门也一起控制了。”
“怎么可能?”袁危止低头,“赤字营才多少人?”
“还有禁军和皇城卫,北边的肃州、彬州、滕州昨夜均有兵马调动,棽都方向也被拦截,还有……京师城外的栎州军也已在京师城外驻扎,陛下的御林军已控制了后宫。”那禁军越说声音越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