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雪灾(三)(2/2)
衡阳道是燕国开国之初所建,乃是中原与境北通商之道,曾有一段时间马匪横行,以至于道路荒废。到了昌平帝李瞻那一代这条路才重新用于官道,却也在中间重修了几条道出来,这才能与马车分开而行。
道路尽头,水流滚动,大雪在山底开始融化。
-
后日午时,肃州刺史府。宋时书与顾离两人正坐在大厅等待。裴邵生先他二人一步回了延城县,想要去看看年迈的养母。
“二位大人,请饮茶。”小厮端来茶水。
然宋时书在此已坐了一刻有余,她是持皇城卫副使令进门,如此看,她的恶名还是如上一世般远扬。
本想看看顾离是何反应,没想到却是坐着慢悠悠饮茶。宋时书也不想再耽误时间,于是拉住小厮道:“这位郎君,还请你转告使君,就说刑部侍郎携皇恩来肃州救灾,某已带粮食入肃州,还请出来一见。”
小厮听完这句话瞬间恭敬不少:“侍郎大人,我家使君正在城东施粥,还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请。”
肃州刺史施粥去了?她与顾离是从城西进,刚好错过,上一世她亮出皇城卫身份后也是被这小厮冷落,说明事由后人才不紧不慢出来。
待小厮走后,宋时书又看向顾离,当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按照李珩的旨意,顾离此次只是从旁协助,进了肃州是一点要帮忙的意思都无。她问:“小王爷何时喜欢看笑话了?”
顾离饮着茶,入口后放下:“宋大人,本王可没那个意思。”
宋时书无奈,这顾离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在战场之上定是耍的敌人团团转。
“这肃州刺史上官启早已年迈,却还亲自为百姓施粥,肃州百姓能有此官,甚幸。”宋时书还记得上一世见到的上官启,肃州雪灾虽重,却好在有上官启及时处理,并未造成太多人员伤亡,只是影响了普通百姓衣食住行,上官启又第一时间召集肃州富商救灾,并向京师连发数封奏折求援,否则李珩还真不一定生出派人来的意思,毕竟秦家是不会有这个心。
忽然,顾离问:“宋大人似乎对肃州很熟悉?”
宋时书心下一紧,于她而言,自己来过一次,怎会毫无印象,于顾离而言,这是她第一次来肃州,甚至,是第一次来京师以北。
“谈不上,臣既然受旨来肃州救灾,自是有所探听,何况是与小王爷同行,肃州及邻近州府的地形臣更是牢记于心,生怕再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做出判断。”宋时书只得将自己上一世做的事说了出来,虽说探听的远不及自己亲眼见到的,但好歹也是一套说辞。
幸而,顾离并未再开口,而是细细饮他那茶去了。
听闻境北人好酒,这境北王倒是好茶。
一刻后,上官启终于出现,不过是冷着一张脸,胡子已白,一身官服都有些破烂,一把年纪走出了年轻人的步伐。
“刑部侍郎宋时书见过使君。”将人等来可真是不易。
上官启毫不客气地问:“宋侍郎说自己受旨前来,敢问旨意何在?”
随后,上官启又看了顾离一眼,这一眼很不巧被宋时书捕捉到。
这俩人认识?
宋时书暂时顾不上那么多,先解释道:“使君,圣旨不在我身上,不过我从彬州带来的粮食已请人在城西为百姓发放,使君可派人前去查看。”
上官启摆了摆手,示意刚才的小厮前往。
待人走后,宋时书才介绍:“使君,这一位,是境北的顾小王爷,陛下请其与我同行,不过此事还请使君勿向他人言说,顾小王爷身份贵重,这一路上实不安全。”
那眼神里是担忧?她竟是没想到,为何顾离要将裴邵生送到肃州,而不是别的地方。还有在彬州,两手空空换了一堆东西,起初还以为是顾小王爷名声大,现在看,只怕这些州府都已尽数归了境北。
上官启向顾离行李:“臣肃州刺史上官启见过王爷。”
顾离擡手:“使君一切如常。”
这话里有话啊!然此时的宋时书是一点都不想惯着顾离,现在裴邵生不在,此刻就他们三个,这胆子都跟着大了起来。
“顾小王爷,使君,您二人这……沟通上倒也不必靠眼神,直说也是可以的。”宋时书微笑道,以防顾离生气,自己的态度得端正。
“你看出来了?”顾离瞬间垂下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