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2/2)
经唱片公司的销售人员辨认,这幅画像确实与某位购买过《自新世界》唱片的顾客有些相似。
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突破点,宁芙也不能差事儿,当场装阔掏出了大笔小费,把唱片公司的销售人员砸得眉开眼笑。
有了金币从中润滑,销售人员不止配合完善了老梅尔文的模拟画像,还十分识趣地掏出了账簿,找到了当初售货时留下的销售记t录。
离开了唱片公司,在售出那束勿忘我的多洛雷斯花店里,宁芙亦是使用了屡试不爽的撒币大法,成功撬开了店员的嘴巴。
店员对那位购买了勿忘我的顾客印象颇深。
当天他先是到店里选购了送到宁芙门前的花束,又将装着唱片的披萨盒子交给了店员,命其一起送往宁芙当时暂住的公寓门前,事后还向花店打过电话,询问花束与礼物是否准时送达。
巧的是,当初将花束与唱片送到宁芙家门口的花店店员,正是现在与宁芙说话的这位小哥。
虽然老梅尔文在花店里留下的假名,与唱片公司记录下的有所不同。但根据店员的回忆,顾客外貌确实能和老梅尔文的模拟画像对的上号。
之后宁芙又借着工作之便,在棒乔娜餐厅的外卖记录中苦苦查找,终于找到了那串订购勿忘我花束的电话号码。
事已至此,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了。
找到了订餐号码与送餐地址,再结合送餐期间的实地摸排走访,没消几日,宁芙就成功定位了老梅尔文的藏身之处,并且大致掌握了该处的基本情况。
如此轻易就摸清了对方的底细,宁芙也是十分意外。
只不过,安士白本人藏头露面,神龙见首不见尾。其他手下也是一个假名套着一个假名,身份藏得跟套娃似的。
怎么落到梅尔文父子身上,情况就一百八十度急转了呢?
且不提彼得·梅尔文实名制传递密信的迷惑行为,就连他的父亲老梅尔文,在扬基兰德的一举一动,也远算不上小心谨慎啊?
宁芙不由得思考起了官方记录里,老梅尔文的人生履历。
那个据说死在工厂事故中的老梅尔文,恰巧娶了一位卡陵珈裔,曾在邮电局工作过的夫人。
从年龄来看,这位卡陵珈女士应该不是安士白的手下,或许与她的老师有关。
那与其结婚生子的老梅尔文……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位将抠门习惯刻进DNA里的老梅尔文先生,是受另一方势力的指派,与安士白方进行合作的呢?
这也能说明梅尔文父子与安士白手下格格不入的缘由了。
不管梅尔文一家到底是什么来头,都不妨碍宁芙将他们一网打尽的决心。
老梅尔文的住处离安士白留给作家戴尔先生的通讯地址不算多远,是一个独栋的二层砖石小楼。
盯梢数天后,宁芙发现,整间房子只有老梅尔文一人对外交流,采购食物等等均是由他出面完成,其余几人都保持着深居简出的状态,极少出门。
每天早上,都有几名骑车的报童打此经过,顺着房门下方的长条形开口,将老梅尔文几人订购的报纸投进屋里。
用披萨贿赂了几名报童后,宁芙方才知晓,这户人家竟将安吉利斯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报刊杂志都订阅了一遍,就连某些可以邮寄的外地报刊,他们也是一个不落全部买下。
每天深夜,这栋房子二楼的窗户都会打开一道缝隙,从中伸出一条不易察觉的天线,并伴有滴滴答答的轻微噪音。
从这阵仗来看,老梅尔文这群人或许是在搜集扬基兰德的公开新闻,整理出某些特殊情报,通过无线电报传递出去。
宁芙也曾试着监听对方发出的电报,但是对方显然不会傻到直发明文。
面对着监听到的无规律字母,宁芙毫无破解办法。
在拉瓦尔公国搅风搅雨,窃听机密不说,安士白竟然还想把手伸到邻国这边吗?
每隔几日,这栋房子的住客就会订上几份外卖,改善一下伙食。
从外卖分量来看,包括身份暴露的老梅尔文以外,这间房子里至少住了六七个人。
宁芙本想借着送外卖的机会,近距离观察一下屋内的人员配置,但一想到自己贫瘠的武力值……
算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咱一个靠脑力取胜的人,没必要和敌人硬碰硬地刚正面。
可惜这里不是嘉斯珀市,不能靠着新上任的巴德总探长摇来全市警探,把这栋房子里的人都给一锅端了。
上哪儿找几个合用的帮手呢?
宁芙把头上乱蓬蓬的红色假发扶正,继续送起了披萨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