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皇太弟 > 第 71 章

第 71 章(2/2)

目录

只有一出生就站在最高位的人,才能养出这种气质。

更别说北境王从小由皇帝带大,估计除了皇帝,在气质这块还没有皇族能胜过他。

人就往那一坐,谁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希望你是真明白,而不是在本王面前装明白。”

秦宸站起来。

李镇立即跟着站起来。

“你坐,不用多礼。”

秦宸站起来去一旁给自己倒了杯水,他做事时向来不允许宫人进来,安伴伴要安排冬日的事,因此这会儿殿中没有人侍候。

不过是倒杯水,秦宸也不觉得自己的还没手残到没有侍候就不喝水的地步。

见殿下自己倒水,李镇迅速低下头。

这位亲王和以前见过的皇室真是大不一样。

他以前在京城任职,是后来才被调到边关的。那时他见过二郡王等人,本事没瞧到,可是傲气却摆得足足的。

和眼前这位殿下比起来,那种摆出来的虚假贵气不过是引人笑话罢了。

没有一点本事,架子却摆得那么高,谁见了不觉得可笑呢?

偏偏作为当事人的二郡王等人却没现在大家眼中对他们的轻视,还以为众人低头是敬畏他们呢!

李镇虽是粗人,却比一些文臣看得清楚,二郡王他们就不是担得起一国重任的人。

反而是眼前这位少年亲王,给他一种很深沉可靠的气势。

他觉得以后有什么事,找这位殿下商量,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呢!

“怎么?”

秦宸好歹也是练武之人,对人的视线很敏感,轻易发现了李将军的暗地里的打量。

“殿下,臣从未见过像殿下这般独特的皇族。”

李真想了想自己若是玩心眼子,他肯定玩不过皇宫出来的皇子,于是实话实说。

“独特?有多独特?”

秦宸听了觉得好笑。

“臣见过二郡王等人,和殿下完全不一样,他们……”

李将军想了想,都找不到一个好的形象词,他怕真话说出来冒犯到亲王殿下,毕竟那些人也是他的兄长。

“你是想说他们太傻对吗?”

秦宸主动替对方说了出来。

“殿下?”

李将军瞪大了双眼,怎么殿下全说了出来呢?虽然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被亲王殿下说出来,还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殿下难不成会读心术?

“放心吧,本王没有读心术。老二他们什么货色,本王比你更清楚。”

秦宸对老二他们的不满,压根就没想隐藏过。在京城的时候,哪怕不让他们憋气?

这话秦宸能说,李镇却不敢接。

不过心里对亲王殿下的话很是赞同,那几位郡王脑子确实不怎么样,和陛下、殿下比起来,根本不像是同一层次的人。

说也来奇怪,先帝的长子和幼子,是他最聪明的两个孩子,仿佛所有的智商都给了开始和结束,只有中间随便应付了。

“李镇。”

秦宸叫住对方的名字。

“臣在。”

李镇恭敬站在一边,等待亲王殿下的吩咐。

“你记住,本王不会让人骑到你们头上,同样本王也不想看到你们骑到别人的头上,明白吗?”

秦宸怕他仗着有自己在身后当靠山,便去欺负其他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狗仗人势之辈,秦宸都不举例了。

“臣明白。”

李镇心一禀,这是殿下第二次警告他,要是他还不能牢牢记住警告,以后犯错亲王殿下绝对不会故息。

“明白就好,回去吧!”

该吩咐的吩咐了,接下来的事自有亲卫军和他交接。

“臣告退。”

李镇走了。

秦宸重新坐回书桌后面,他事情还多着呢!草原开始下雪,也没影响到他干活。

下雪唯一的好处就是大家不用走一个时辰的路取水了。

秦宸拿出笔和纸,开始在上面画图,根据安顺城的资料,他让人探明白路线,画了一条水渠。

这条水渠将挖到雪山取水也不用跑一个时辰的路了。

水渠两边再开出土地,不管是用来种水稻还是麦子都可以。

这条水渠很长很长,可以连接到下一个城池,想修好估计要花上数年时间,银子肯定也要用上不少。

秦宸打算修一条连接边关所有城池的水渠,这样一来北境缺水问题就能解决。

北境除了雪海湖,原河外,还有几条不大不小的河流与水源。

这些水没有形成水网,都是各跑各的,与其他城池没有联系,现在秦宸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河源水源连起来,让它们形成真正的水网互通。

只要北境不缺水了,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再加上大将军的镇守,外族也轻易不敢进犯。

去年安顺城的事他和皇帝都不想看到第二次,因此秦宸来北境的第一件事就让放手中的锦衣使出去调查各个城池。

将领有大将军在,没有什么问题。剩下的官府,就需锦衣使调查后秦宸处理了。

各大镇池周围还一些小村子和小镇,其他池城的什么情况秦宸不知道,但安顺城的秦宸却一清二楚。

无一生还,他们都被外族杀害,村子和镇子也都被烧毁了。

可以说除了这几千人,整个安顺城所属之地就没有活口了。

近四万人,只剩下六千不到的人口,让皇帝和秦宸怎么不震怒呢!

死去的人尸身让安顺城活着的人收敛了,为了不引起瘟疫,全都是火葬。

看着亲人的尸骨在火中烧尽,那些还活着的百姓有多痛苦,远不是旁人能想象的。

秦宸来后,每天都让他们吃一顿荤腥,亏损的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

这么多人吃饭,每天的开销很大,即使他带了二百多万两银子,秦宸也有些焦虑。

只出不进,银子消耗得还快,怎么可能不担心呢!现在他最缺的就是银子,不管是建城还是修水渠,都是花大钱的地方。

水泥他可以在北境建厂,这样就不用从京城调了。皇帝允许他弟这么干,还允许他不用上交。

这些钱可以用来建设北境,最近几年都不跟北境收税了。

因此秦宸十分发愁,一千二百万听着多,可花起来很快就用光的。

幸好发现了煤矿,秦宸觉得这生意能做,北境不缺煤,但是中原和南方缺啊!

秦宸是北境王,北境的矿产他已经派出专业人士去探明,等到这些人回来,秦宸便知道自己的封地上有什么矿产了。

像铁矿这些肯定是收归国有,但是他也可以和大秦达成合作协议。

采矿需要人手,这些人可以在北境招,也可以在中原招。

还有一些矿也需要在当地处理过后,运往中原,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的。

只要北境就业的岗位多起来,百姓的生活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有钱了就会想要改善生活,外地商家不用秦宸招商引资自己就会过来开店。

靠着这些工作,北境将会迎来第一个人口大爆发,除了新生孩子,还有许多在中原生活不下去的人也会t来北境讨生活。

因为太祖从国外弄回来的番粮,大秦人口现在是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增加,中原和南方快装不下这么多人,这些人在本地讨生活难,只能往外发展。

最好的地方就是北方或是西方人少地阔之城,可人少地阔就代表了工作岗位少,能养活的人也少。

再加上北方和西方缺水产粮少,能养活的人就更少了。

这便成了一个大难题,中原挤死了,西方和北方却人口稀少,发展不起来。

现在秦宸有心发展北境,等北境发展起来,疆省等地也会跟着发展起来。

是的疆省,后世新疆的位置,早早被太祖拿了下来。

原来属于西域,大秦军队所向无敌,把西域各国打败,变成了大秦的固有领土。

和其他地方一样,听话的就活着,不听话的就杀了。

大多数西域各国都是奴隶制,大秦解放了西域的百姓,从吃不饱到天天能吃饱,谁还会记得故国。

人类就是这么现实,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跟谁。

相比以前国王和贵族的残暴,归顺大秦后,他们生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谁愿意回到以前被欺压的时代呢?

大秦一开始就打出了爱民如子的旗号,虽然不太相信,可是经过这么多年,西域百姓对大秦的归属感可比以前的王国强多了。

有一些原西域各国的残部鼓动西域百姓,想利用他们复国。

可惜他们刚发表一些不利于大秦的言论,立即就会被举报,然后被抓起来。

这么多年来,西域旧国的残部不知道被抓了多少,近些年已经很少看到有人露面了。

造个反都没造成,还被抓住了,几重打击之下,剩下的人也熄了心思。

主要是和平日子过习惯了,谁都不想过战乱的生活。

西域从某方面而言,比北境安定。

北境有草原部落,时不时要面对外族入侵。

西域虽然也有外族入侵,但是其危害力远不如北方草原各大部落。

秦宸在规划北境时,也顺便把西域一带规划进来了。

虽然现在的大秦海上丝绸之路很赚钱,可是陆上丝绸之路却没有放弃。

通过两条丝绸之路与各国的交流,大秦的物产越来越丰富。

虽然有一些作物远不如后世,但是经过培育,现在已经和刚带回来时的品种差别很大了。

刚带回来的长的小味道也不好,现在的味道好,个头大,是大秦人喜欢的食物。

由此可见,对大秦来说,这两条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通过这两条丝绸之路,运回了许多稀有矿产和金银。

在后世是其他国家把华夏当羊毛薅,让华夏许多珍贵的资源被外国运走。

现在换成大秦,太祖用全世界来供养华夏。

稀有矿产大秦并没有动用自己国家的,而是先把从国外运回来的用了。用不完的就藏起来,后代总能用上。

对太祖这个决定当初是被人反对过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酸儒腐儒,带头之人就是原来的孔氏嫡系。

一直骂太祖的行为不仁德,老天会此而对大秦降下灾难的。

事实不管他们怎么说,怎么传播流言,太祖的决定都没有改变。

而反对人还被他拿小本本记了下来,不仅在朝中没官可当,甚至他们的后代都太祖都不录用。

当年正是因这件事,让太祖下决心要和孔氏撕开来,不想被他们像前朝一般黏上。

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动作,让孔氏跌下神坛,此后孔氏一族在大秦再也没有任何的优待。

爵位?想都别想。

当官,更不可能了。就连他们开的学堂,每年都有人去检查,一旦发现教的都是一些大秦禁止的内容,那么这学堂就得关闭,先生还要坐牢。

什么是大秦禁止的?就是一切会让大秦百姓误会的东西。

比如男尊女卑,误导百姓的话,撒播对大秦不好等内容。

别以为套个圣人言就认不出来,究竟是不是圣人说的还很难说呢!

所以这些内容一律不允许传播,大秦只会告诉百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事实上这一点并不是大秦喊出来的口号,而是真真正正地实行,皇帝的儿子也不例外。

犯错可没人包庇他们,顶多留下小命。

大秦的态度让百姓们放心了,这也是大秦皇族在百姓中名声很好的原因,从不因为对方是皇族而包庇。

相比前朝,这样的皇族才让他们放心啊!

也正是如此,大秦达官贵族对百姓欺压的事相比前朝前期要少了许多。

皇帝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现在大秦的面积越来越大,原来是秋海棠叶,现在又往上加了一点,把原来异族的草原割了一半回来。

大将军派人跟周围的部落和藩国说了,这些地方以后就归大秦了,那些不长眼的要是不小心越了界,可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大将军的话对他们的威力还是挺大的,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哪怕战后大秦还没有派人去建城,派去驻守军队,他们也不敢派人去占领。

地盘好占,也得有命留啊!

大将军是皇帝最忠心的臣子,从某方面而言他的发言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思。

大秦既然占下了这块地盘,就不会再让人抢回去。

那些藩国和部落还好,反正他们的地盘还在,主要是被大将军带着军队赶走的蒙族快气哭了。

于是对方又想派人去给蒙哥送信,无奈大雪降临,让他们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

草原上的雪很大,这个时候出门等于送命,他们虽然不把手下的奴隶当回事,可一封注定送不出去的信,还是不送得好。

于是蒙哥难得过了一个清净的冬天,就是每天担心母亲在蒙族大汗那过得不好。

“夫君别忧心,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蒙族大汗还用得上母亲,肯定不会虐待她的。”

蒙哥妻子是名大秦女子,可能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他喜爱秦女,娶的也是秦女。

两人生有三子一女,女儿是两人的宝贝,儿子是草随便养养就活。

“道理我懂,就是担心。”

蒙哥握着妻子的手,知道归知道,担心还是会担心。

“要不你明儿去问问大将军?”

因投靠大将军,夫妻便带着家人搬来了大将军的驻地,离安顺城差不多有四五百公里。

“现在问也没用,大雪把草原都埋了,不管是大将军和蒙族大汗,都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

蒙哥摇头,他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惹怒了大将军。

现在不是大将军不出兵,而是出兵的时机不对,他是想救自己的母亲,也不能拿大秦的士兵性命不当回事啊?

何况他真要这么跟大将军说,肯定会把人惹怒的。

“那你也别太忧心,我今天煮了羊肉锅子,你不尝尝吗?”

妻子拉着丈夫出门,去大厅和孩子们一起用膳。

“当然要,走。”

蒙哥站起来大步往外走去。

另一边安胜城的大将军带着白宣巡视军营,他们今年的日子比往年还要好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