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2/2)
董时宁笑着解释:“我家爷就急事,抽不开身。”
胤俄听了,便没有再问。
待乳娘抱弘旺换洗回来,洗三礼便正式开始了,全程都是八福晋郭络罗氏喜笑颜开的抱着小弘旺,胤禩依旧端着温润如玉的模样,站在郭络罗氏身旁。
董时宁在心里“啧”了一声。
瞧瞧这架势,妥妥的一家三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弘旺是郭络罗氏十月怀胎生下的。
董时宁悠悠道:“八嫂也不嫌胳膊酸。”
一旁的十福晋听了,出声道:“九嫂还不知道吧,八哥已经做主,将弘旺交给八嫂教养了。”
虽然她瞧不上郭络罗氏自降身份的“抢孩子”行为,但这到底是八贝勒府的家事,她不好发表意见,更不好插手。
董时宁一惊,随即回道:“十弟妹不说,我还真不知晓。”
若是如此,真是可怜了张格格。
好不容易,生下了胤禩的第一个孩子,说不定能有朝一日,母凭子贵。
现今,却平白的为郭络罗氏,做了嫁衣。
郭络罗氏心高气傲,是那般骄矜的人,又对胤禩一片痴心,竟然要主动抚养,胤禩与旁的女人,生下的孩子,这是不想叫胤禩的心,从她这里飞走,还是对自己怀孕做额娘,已经不抱了希望。
弘旺的洗三礼结束之后,董时宁回到了九贝子府,却瞧见胤禟,饶有兴趣的拿着一罐子鱼食,正喂着池塘里的,几条红白相间的鲤鱼。
董时宁有些恼,迈着步子走过t去,用阴阳怪气的口吻说道:“爷不是有急事吗?”
胤禟见董时宁满脸的不高兴,定是认为自己戏耍了她,旋即解释道:“事情处理完了,爷自然就回来了。”
董时宁面上不显,心里却不信,哪里就那么巧了。
——
时至六月,风和日丽。
快要用午膳的时候,胤禟回了正院,却一脸的不高兴,撩起衣袍一角,直接在檀木荷花纹的桌子旁坐下了。
董时宁见状,坐到胤禟身边,开口问道:“谁又惹着爷了?”
胤禟闻言,出声道:“今日朝会,商议江南水患之事,汗阿玛问诸臣有何良策,太子爷的意思,是户部拨银,朝廷派钦差大臣,先去江南赈灾,可那国库里,根本没什么银两,无银可用。”
董时宁听着,将一盏茶放到胤禟面前,问道:“然后呢?”
胤禟继续讲下去,“老八的意思,是将这一年的地方赋税,加收一成,以解朝廷燃眉之急,等国库充盈,再还给地方,或是下一年,减免一成赋税。”
董时宁听罢,眉头微颦。
胤禩这法子,明明是何不食肉糜。
底层百姓过日子,大多数人的进项,来自于田地的收成,而这收成全好坏,只能靠老天爷。
除了田地这一种进项,也就是养家禽、牲畜,做点小生意,再刨去每年上交给朝廷的赋税,剩下的银子,也不过是维持一家子的温饱。
然而,朝廷的公告,是再加一层赋税,这公告传到了地方,若是碰上了清明廉洁的父母官,也就罢了。
可若是有官员,想借机从中捞油水,只需要夸大其词就好。
从中央到地方,不知要经历多少官员,若是层层加码,对于百姓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至于胤禩所说的,等国库充裕,再还于地方,更是一张空头支票。
一年的时间里,还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清楚,谁又能保证一年之后,国库就有闲银,还给百姓了。
届时,就算朝廷还银于地方,通过官员层层克扣,真正发到百姓手中的,又能有几两几文?
董时宁敛下心中思绪,问道:“那汗阿玛可答应了?”
胤禟饮了口茶,哼道:“老八这话一出口,老四立马反对,说与其大费周折,从地方加收赋税,不如把往年王公大臣,欠朝廷的银子追回。”
董时宁心想:四大爷就是四大爷,这可是得罪人的法子。
胤禛能想到,胤禩也一定能想到,不过王公大臣与底层百姓,孰轻孰重,胤禩心中如明镜一般。
胤禟自顾自的往下说,“老十三素来拥护老四,汗阿玛又问太子爷的意思,太子爷只言,若要尽快凑齐银子,不如募捐,他愿意第一个带头。”
董时宁眉头一挑,胤礽才是滑头。
王公大臣和底层百姓,是一个也不得罪。
毕竟,权势和民心,对于一个身处高位的人来说,一样重要。
至于募捐,全靠个人的良心,不管捐一百两,还是一两,都是尽了一份儿心意,还能得个为君分忧、慷慨解囊的名声。
朝臣们明面上的俸禄就那些,可私底下的家产有多少,无人知晓,自然也不会有人指责他们的捐款数额。
董时宁擡眼问道:“那爷是站了哪一方,太子爷?四爷?还是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