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2/2)
康熙有意将朝中的官员,外放一批,而负责官员调动的便是户部。
户部尚书凯音布,知晓朝中各方势力都看重这次人员调动,为了不惹康熙猜疑,凯音布府门大闭,谢绝见客。
凯音布不想淌浑水,他手下的左侍郎杨辛,却想借机敛财,偷偷将外放的人员名单,放出风去。
而礼部主事罗培之,便在外放的名单之内。
这外放,若是能放到富庶之地为官,待政绩显著,调回京城便是仕途光明,高升指日可待。
可罗培之,区区一个六品的主事,无权无势,一旦外放,定然是穷乡僻壤之地,回京更是遥遥无期。
是以罗培之为了留在京城,便动了心思,贿赂户部左侍郎杨辛。
杨辛收了银子,却没将他的名字划去,钓着他,想要索取更多的银子。
罗培之看透了杨辛的贪欲,又想着若要留在京城,确保仕途平顺,还是得有颗大树乘凉。
是以,罗培之将目光,放在了隆科多身上,只是隆科多贵人事多,亦不是他们这些小鱼小虾,能见到面的。
在同僚的提点之下,罗培之将切入口转向了李四儿,给李四儿孝敬了不少金银。
只是想从李四儿这里,走隆科多门路的人太多了,罗培之的金银便不够看了。
他一个区区六品的官,再砸不起金银了,要想李四儿为他,在隆科多面前美言几句,便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刚好罗培之手下的管家,打听到了李四儿曾在中秋那天,与九爷胤禟夫妇起了冲突。
而十爷胤俄,在云兴楼找事那天,罗培之的夫人,也恰好在云兴楼的雅间吃饭,碰巧得知了云兴楼的背后东家是九福晋。
眼看人员调动名单,马上就要公之于众了,为了仕途,罗培之决定铤而走险,搏一把。
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胤禟已经全知道了。
这一切,也说得通了。
胤禟回了九贝子府,径直去了正院,将侍候的人,都打发出去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了董时宁听。
董时宁听完,久久不能回神。
她有预感,这件事情的背后不简单,却不曾想到,会是朝廷命官以公谋私,贪污受贿。
平复完心情后,董时宁擡眸问道:“爷打算怎么做?”
胤禟呼出一口气,言道:“爷已经命底下人收集证据,待证据确凿,便联合御史,在朝会上弹劾户部左侍郎以权谋私,贪墨银两,礼t部主事罗培之,贿赂朝廷命官。”
若要有说服力的证据,那两个混混,便是有力的人证,可胤禟却利落的将二人杀了,而且,听着胤禟方才的话音,莫非……
董时宁望着胤禟,一脸严肃的问道:“爷从始至终想要对付的,都不是隆科多,是吗?”
若无隆科多点头,李四儿敢明目张胆的收受贿赂?
或者说,隆科多确实不知晓,但是李四儿收了巨款,吹了枕头风,隆科多就愿意听,愿意办。
可无论隆科多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确凿的受贿。
胤禟从未见过福晋这般肃容,那眸子里满是犀利和审视。
胤禟提起酒杯,饮了一口,方才开口道:“福晋,想借这一件事,扳倒隆科多,无异于螳臂当车、蚂蚁撼树。”
董时宁犹豫的问道:“可……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若如胤禟调查的那般,李四儿收受的贿赂,要远胜于户部左侍郎杨辛,可就因为她是隆科多的人,就这样完美的隐身了。
胤禟将手中捏着的酒杯,放回原处,开口道:“福晋,若是我真的借御史,弹劾隆科多,你信不信,届时汗阿玛,便是第一个要保他的?”
董时宁嗫嚅着嘴唇,终究再说不出什么来。
佟佳氏一族的势力,如日中天,追根溯源还是康熙给的。
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原只是顺治皇帝的妃子,顺治去世之后,康熙登基,佟佳氏名正言顺成为太后,可惜好景不长,不过两年,佟佳氏便香消玉殒了。
康熙深觉对生母有愧,是以给佟佳氏一族擡旗,从汉军正蓝旗,擡到汉军镶黄旗,再到后来的满洲镶黄旗,佟佳氏一族的身份地位大大提高。
佟国纲与佟国维兄弟两个,因其姐妹佟佳氏的缘故,更有了国舅之称。
自此,佟佳氏一族兴旺发达,佟国维更是有了“佟半朝”之称。
后来,佟国维更是先后送了两个女儿,进入后宫为妃。
大佟佳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可惜只做了一日皇后,便逝去了。
小佟佳如今有贵妃之尊,又因康熙并未再立皇后,也无册封皇贵妃,小佟佳成了实际上的后宫之首。
除了两个女儿,佟国维最有盛名的儿子,便是隆科多了。
这般算起来,隆科多与康熙还是表兄弟,如此骨肉血亲,就算康熙知晓了隆科多受贿,怕也就是口头训斥一顿。
是以胤禟闭口不提李四儿,将其择干净,也算是送了隆科多一份儿人情。
董时宁更知道,四大爷在九子夺嫡中胜出,除了身后有年羹尧助力,便是隆科多了。
胤禟见董时宁出神,出声唤道:“福晋?”
董时宁这才将思绪拉回来,开口道:“都依爷的意思办吧。”
胤禟听出了董时宁语气里的无奈和勉强。
可许多事情,他心知却无法明说。
而今日,他更是发觉了福晋较以往有些不同。
从前的福晋,不会与他商议朝堂之事,也没有这般嫉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