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团宠小国舅 > 第379章

第379章(1/2)

目录

第379章

既然湛兮已有决断, 谢灵云便也不再忧心什么了。

忽而雨降,老者笑吟吟地捋了捋白苍苍的胡须,与湛兮和秦王一块儿卧栏听雨。

谢灵云问及折可克之事:「圣人可已有决断?海军之事, 让小折去做,还是另择贤能?」

如今朝鲜半岛已完全在折可克的掌控之下,官方史书上更是将半岛正式更名为「四郡半岛」。

意为大汉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及玄菟郡之「汉四郡」。

神武帝自然不会亏待了屡次建功, 最后年纪轻轻便成就不世之功的大将, 直接册封其为鹰扬侯。

大雍的诗人们为折可克疯狂写诗,赞誉非常。

文人骚客们的文思泉涌,导致哪怕是活字印刷早已普及的雍都, 也在一时之间,纸价飞涨。

世人认为,汉有冠军侯「封狼居胥」之后,而大雍也不亚于大汉, 因为雍亦有鹰扬侯折可克「光复汉土」之壮举!

折可克重拾旧时「汉四郡」之故土, 旧地复收!

何为不世之功?这便是!

四郡半岛沿海,自然是创办海军的好地方。

又有江南道与岭南道的经验在前, 大雍早晚也该再新立第三支海军了。

只是谢灵云有些犹疑,折可克虽有将星下凡之美名,但隔行如隔山, 他到底不是沿海之人,不知晓折可克会不会另请贤能。

湛兮老神在在地说:「有一种人,他是什么人,取决于家国需要他成为什么人。」

******

实际上,海军之事, 折可克已经向神武帝主动请缨了。

哪怕一旦创立海军失利, 将会对他光辉璀璨的盛名抹黑, 他也依然勇往直前。

他是新鲜出炉的四郡道节度使,又兼任安东大都护府的大都护,自然当仁不让,哪有退缩的道理?

而且,最重要的是,对面有个他看不顺眼的存在,那个存在,它还……怀抱银矿!!!

啧啧啧~这他还不得努力加练吗?!

征服星辰大海,也是在为我效忠的君主,我护佑的百姓,征服金矿银矿啊!

折可克那叫一个踌躇满志,根本没有世人所想的那种已建不世之功后便故步自封、骄傲自大,亦或者躺在荣耀的高峰中醉生梦死。

他的人生信条,唯有两个字--

前进!!!

******

提及此事,秦王似乎也想起了某一茬,思忖了一会,说道:「前头几年,我似乎还听说有新罗残部在四郡道作乱。」

「确实是有。」

秦王问:「我还听说,折将军缴获了一些战利品,其中便有先进淬钢之术锻造的长刀?似乎还不是新罗能产的。」

湛兮点了点头:「有,倭刀罢了。」

当时折可克一看那刀,就发现它颇似大雍的苗刀,再仔细观摩后,便知道,它是在苗刀的基础之上改造的。

再联想先帝曾恩赐东瀛使者团苗刀,便已经猜测到了真相--

是该死的倭奴,胆肥了,敢在他眼皮子底下闹事!

但是,曾经新罗怂恿高句丽残部作乱,在折可克手上起不了风浪。

如今东瀛暗中支持新罗残部作乱,折可克照样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说起这倭刀,湛兮又想起了一些旧事。

倭刀虽锋利,但却并不适合大雍的武将们。

这是针对倭奴那矮小的身材制造的,质量较轻,使用灵活。

甭说樊月英那等傲视群雄的身材了,毕竟她十八岁时,就得让他爹专门为她量身打造大刀。

就说如折可克这些大雍那群普遍身高体壮的武将,这刀就根本无法适配,会有成人执幼儿玩具之别扭感。

但是……它还挺适合身量娇小的姑娘们的。

于是,折可克把缴获的倭刀送给了湛兮。

湛兮思来想去,分别送给了几个小姑娘,其中便有李问真家的小草儿李思仙。

李思仙这小姑娘可不简单,她立志要同时继承她爹娘的衣钵。

于是,她不仅幼年时便开始辨识中草药,同时也在努力淬炼筋骨,立誓要能接过她阿耶的双镧。

湛兮送的倭刀,小姑娘还瞧不上,毕竟她那时已经能将她阿耶的双镧舞得虎虎生威了呢。

倭刀有倭刀的长处,只是小孩子骄傲些也无妨,湛兮当时并未多说什么。

******

越明年,正月时万国来朝,东瀛使团亦在列。

因大雍武德充沛,又格外重武,故而搞大型活动,都少不了竞技类。

倭刀让东瀛人很是骄傲,他们欲向当时的永明帝献刀。

但为了给倭刀营造一下薛定谔的附加价值,他们想要搞一些噱头去营销。

便提出要持器械比武,试图让倭刀惊艳亮相,再向大雍皇帝表示--

「看小弟送了什么好东西给您!您是不是该大大有赏啦?!」

******

永明帝同意了持械比武。

东瀛派出来的是个手持倭刀的身量矮小的少年,李思仙小朋友那时候正嘚瑟呢,当即握着双镧抢先上了。

开局不久后,李思仙就惊讶地发现,对方的刀居然能在自己的双镧上留下划痕!

当时她就明白了,这个小矮子的武器比自己的武器不仅更锋利,硬度也更大。

这是很自然的,毕竟倭刀用的是钢材,李问真的重镧的材料,却主要用的是黑铜。

而湛兮早叫他重塑武器,他却满心都是老婆孩子坐等退休,一直没给自己的武器升级过。

李思仙小朋友虽然很傲娇,但从不无脑盲目,她很快便根据现实情况,转变了战略,不再硬碰硬。

湛兮见状便笑了,不紧不慢地抿了一口果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