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2/2)
这么看来,起码有一个好消息。
阮卿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跟着那小太监继续往里面走去。
-
将到御书房,张公公进去通报了声,便将他们带了进去,这回倒是没有在外面等许久,里面也没有那个讨嫌的美人。
阮卿心底撇嘴。
为老不尊。
她可没忘这老皇帝打探自己婚配的事。
烦。
皇帝正在桌前批着奏折,未曾开口,他们便在一旁站着。
一炷香过了,皇帝陡然擡头,表情显得有几分意外:“朕都忘了你们来,瞧着朕批这些奏折都忘了时间。”
假的。
阮卿心里想着,手上规规矩矩行了一个礼。
“起来起来,你们可是朕的大功臣啊,行什么礼。”皇帝将他们扶起来,指着桌上那些个堆成山的奏折,头疼状,“看看,这群人,乱七八糟的奏折说不出个所以然,朕是头昏脑胀的。”
裴一远拱了拱手,关切道:“陛下龙体重要。”
皇帝嗐了声:“不说这些了,说说吧,彭州是个什么情况。”
裴一远细细说了,隐去了姑苏那吃人的事,只说没有官府管辖已经瘫痪了。
闻言,皇帝沉吟一番:“倒是好法子,你想的?”
裴一远摇头:“非也,是阮卿和她大哥阮崇之一起想的。”
皇帝了然,视线在阮卿身上上下扫过,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朕说你这打仗的脑子哪能想出这种治国的好法子。”
“……”’
裴一远笑容不变。
宫人将茶奉上摆好,上好的龙井,雾气腾腾茶香四溢。
“朕上次误会了崇之,想来真是让我大周折损了一名精兵啊。”皇帝叹声道,“你哥哥在那边可好?”他问阮卿。
“家兄很好,劳陛下费心。”阮卿不卑不亢地说着,婉声道。
“那就好啊,只是这彭州多劳崇之操心了,朕想着让他任彭州知州,如何?”
阮卿垂下眼,指甲在指腹掐了一下,大脑清明些许。
这时候便是看她如何回答了,皇帝的试探,徒引猜测。
她舌尖舔了一下虎牙尖,随而道:“责任重大,感念陛下信任。”说完又道,“家兄愚钝,恐难当重任,辱了陛下重托。”
皇帝闻言大笑两声,“你们呐,尽跟太傅不学好,总是这么谦逊,不好不好。”他道,“崇之是朕一直赋予重任的人呐,原想着在扬州历练历练学一学,过几年挑大梁,这下做出这么大功绩,早几年也无妨。”
他唤了张公公进来:“拟旨。”
“欸”张公公连声进来执起笔墨。
“阮崇之于彭州水灾中功绩有目共睹,现升任彭州知州。”皇帝倚在龙椅上,抹去茶沫呷了口茶水,呼出一口气,笑意盈盈地看着阮卿,眼角眯出几线纹来,“阮家幼女阮卿,携助治水有功,封慧安郡主,食邑两千户。”
阮卿眸子一震,连忙起身跪下:“陛下不可!”
裴一远面色也不算好看,但到底没显在面上。
先扬后抑的作文手法,为官同样适用。
阮卿封了这个郡主,整个阮家在朝中就是风头无两,大周朝行至今日,还没有给贵女封郡主的先例,届时无疑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绝不是件好事。
皇帝不赞同地看了她一眼,好似在说她的不懂事:“九五至尊说话一言九鼎,圣旨都拟好了,哪还有收回去的道理。”说罢他转了话题,慈祥笑开,仿佛只是拉家常般,“你二人可择好婚期了?”
阮卿:?
什么?
怎么到婚期了。
“……”
“还未。”阮卿硬着头皮说。
他切了话题,这番也不好再重新说回去。
闻言,裴一远扬唇一笑:“陛下可是要赐婚?卿卿脸皮薄,说这个怕是不好意思。”
“你这皮糙肉厚的兵痞子真是不害躁。”皇帝敲了敲他的头,扶起阮卿说,“不急着大婚,先好生玩着,太后把你当亲闺女疼,自然是舍不得你出嫁的。”
“……是。”
“行了,将才回来,多去陪陪太后,她平日里念着你们呢。”皇帝笑着让张公公送二人出了门。
厚重的大门将一落下,他的面色陡然沉下。
裴家手握兵权,阮家门生遍地,这姻,绝不能联。
-
“你猜皇帝在想什么。”裴一远调笑着附在阮卿耳边说。
她沉着脸,眼也不眨:“在想怎么削你家兵权。”
“扑哧”
裴一远笑开,一双凤眸晶亮。
“笑什么笑,‘卿卿’是个什么东西,裴一远,烦不烦。”阮卿用肩膀挤开这个一直往自己身上蹭的人。
烦死了。
这称呼其实是小时候祖母喜欢叫的,某一日被前来蹭饭的裴一远听去了,叫了好半天,最后以阮卿拿着他那把宝贝长枪追了他八里地结束。
“不好听?”裴一远扬起唇角,显然也是想起这个称呼的来路,他指了指自己右肩,“这里,当时你光往这一个地方戳。”
幸好小姑娘力气小,拿长枪都费力,只戳了个眼,不然肯定是要见血的。
阮卿冷冷睨他一眼:“现在肯定能给你戳个窟窿眼,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