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缺月梧桐(2/2)
“我想说,你不止是她一个人的幸运女神!”
……………………………………
张年年愣了半天,才明白他在谢什么。
她正忙着呢,脑子分不出去了,只笑笑说,“家明哥太客气了,我初到上海,一贫如洗,是你教我尝试写点东西,投稿到你们报社,我才有机会脱贫致富,咱俩算互帮互助,甭谢来谢去了。”
谢来谢去的,多耽误功夫!
“孙家肉饼”即将热卖,大年初一,她得守在“粥师傅”总店,做好品控;大年初二,再将来总店培训了一天的分店人才,遣回分店,担任“质检专员”。从面皮、牛肉馅、调味料汁,到成形、包装,不能出一点错。
由她主导,上海市面上出现的第一款电影周边,只许完美,不许瑕疵。
忙完了这边,她还要去找商老板的朋友,复旦的物理学教授乔斯科,到一些无力购买先进有声放映设备的,小规模电影院里,观摩学习,怎么把老旧的无声放映机,调试、改造出有声放映功能。
她觉得很神奇,很想拥有这项神奇技能。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技多才能好好活下去。
***
这是一个忙碌又幸福的春节。
商述安有了正当的理由——他很忙,忙到除了晚饭,没时间回家,陪商家五花八门的亲友长辈,免于被催婚,被相亲,乃至被关心:是不是不喜欢女孩子啊?
北平、天津、广州、南京、重庆的电报,一封又一封地发来。
办公桌上的电话,接起一个,谈完了挂断,又再响起。
这几天,他从睁开眼睛,不是在收电报,就是在接电话。
他再精力胜过常人,也有些分身乏术了。
天幕影业成立后,第一部电影《沪上假日》打败了西洋片,是去年最卖座的电影,有人羡慕商家家底厚、人脉广,不管涉足什么行业,都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也有人不屑,《沪上假日》有文坛紫微星“辛籽沐”的小说价值打底,和唐家明、索澜迪这对俊男美女的组合加盟,纯粹运气好。但连续三部电影都大赚,外行、内行的人都得承认,靠的可就不只是运气,而是实力了。
很多外地的影院,都想采购天幕出品的三部电影。
但天幕拍的是有声电影,90%的影院都没有相应的放映设备。
上海的电影院,他还能发发善心,叫乔斯科带上他的学生,去帮忙将一些或淘汰、或闲置的无声电影放映机,改造成凑合着能用的有声放映设备,当作上实验课。
上海以外的地区,就鞭长莫及了。
能怎么办呢?
采购了电影,没有相应的放映设备,白搭。
不采购吧,看着天幕的电影部部卖座,又不甘心。
就在这个时候,上海凭空冒出了一家悍音公司,专门生产制造有声电影放映机,并赶在年底完成了600台,直到年后,才对外公布。
更喜人的是,价格远低于进口货,跟无声电影放映机差不多。
全国各地,大、中规模的电影院,闻风而动……
商述安坐在同一间办公室里,一边签署《沪上假日》和《家有囍事》系列前两部的拷贝授权书,一边签定有声电影放映机的采购合同,再递给不同的助理,进入下一步的流程。
早在他决定了拍摄《沪上假日》的时候,年年就同他讲过,未来的世界,是有声电影的世界,国内、外的电影院,都将对有声电影放映机产生大量的需求,需求即商机。
他听进去了,不声不响地,帮乔斯科建了一所实验室,还将从美国重金购入的有声电影放映机,送给了乔斯科,供其拆解、研究,并鼓励他,“加油干吧!上海第一台有声电影放映机的发明者。”
乔斯科不负所望,真的造出了有声电影放映机。
这之后,他投入了更多资金,将实验室扩大规模,改建成了如今的悍音公司,压低了成本,秘密地进行批量生产……
悍音的股份,他跟乔斯科各占四成,余下两成归年年。
张年年觉得给的太多了,她当时随口一说,根本没有实际的贡献,他却认为给的不够,没有她不经意间的提醒,也就没有如今的悍音。
他找到她的时候,是想要对她好,她缺什么、他就给什么,尽可能地弥补她十六岁之前吃过的苦,事实却是反过来的。
他没帮到她什么,她倒是帮了他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