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2/2)
哪怕丁家不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世家,他在想到这一深层次的原因时也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这一瞬间他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难怪当初在剑门关上的时候将军杀人杀得毫不手软,入了成都后却反而忙着剿灭寇匪,对付那些个心存怨气,故意使绊子的世家豪族只采取了派驻工作组的方式,优容到无以复加。
哪怕现在考试都开起来了,招收的人却只是稍识文字,本就因为贼乱,出现大规模缺口的乡亭小吏。
原以为这是人生地不熟的战略性调整,万万没想到是冲着掘根去的!
就以他自己为例,入仕之后,对外时汉中军参军的身份就压过了身上世家子的标签。蜀地这些世家豪族可不会因为他也是世家子就把他当自己人,只会把他当汉中军排斥。
那么同样的,这些即将投入他们麾下的蜀人也是如此。想要往上爬,更好地施展胸中抱负,就必须得清丈田亩,把蜀地原本的世家豪族往死里得罪。
而得罪透了之后,想要自保的他们就必然更加亲密地靠近自己这边。
等着两方斗得差不多,蜀地也就彻底归了他们,可以随意搓扁揉圆。
这还是纯以权谋,不加感情的推导结果。
事实上根据汉中已经得到的经验,百姓们会时时刻刻感念帮助他们开荒、贷借粮种、耕牛、铁器,修路、造桥、建设房屋、疏浚水渠,以及创办通识课的他们。
当初出兵关中的时候,城固县有儿子的家庭几乎都把儿子送了过来,甚至有送独子的。
问就是他们虽不知要出兵往哪,但跟着秦公走总是没错的。
是的,年纪还不到二十的秦游已经被汉中百姓冠以了公的美誉,乡亭之中为他立生祠,逢年过节祭拜的也不在少数。
眼下的汉中郡,骂一骂长安的天子屁事没有。但要敢骂秦游,保准走不出一个亭,脑袋就要被百姓开了瓢。
用他当初在政委培训课上学到的知识概括就是,建设虽然比破坏来得缓慢,但带来的效果却更为绵长。
绝大多数的百姓并不奸猾,只是生存资源有限,又没有遇到真正对他们好的人,所以才喜欢凡事都先考虑自己。
丁友决定等会就给族叔丁逢去封信,说一说广汉郡的情况,力保族中好好配合郡中的田亩清丈事宜。
将军是个英明雄断之主,拧着干绝对没有好下场。
丁友在庆幸自己获得了宝贵一手消息的同时,韩征的嘴仍然没停:“三哥,时辰差不多快到了,你随我一起去看看考生吧。”
傅盈却已经变得兴致缺缺,胡乱摆了摆手道:“这人又到不了我手上,我就一带着兵给你维持考场秩序的,还去什么啊,在这睡一觉得了,这几天剿寇匪把我累得,必须得好好休息。”
这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态度好悬把韩征气了个倒仰。
怎么总想着从思政部要政委呢,果然还是离得太近了给惯得。看看四姐,基本是带着飞星军进行无后勤、无后方的特殊作战,已经被逼得会自己培育政委了,他这边只要派五七个指导过去就行。
他当即做出了决定,好好好,这么坑弟弟是吧,那四姐巴郡那边整军的经验也可以晚点再告诉你了。
蓄谋坑哥的韩征面上还是装得很好的,一把将傅盈给扯正了,口中说道:“三哥,你不会真觉得兄长调你来就是维持秩序的吧。拢共就这六百多人参加考试,我思政部会搞不定?非要你这个第二营的营长来一趟?”
傅盈眯了眼睛:“你这是什么意思?”
“三哥,清丈田亩的时候绝对不会少了上赶着找死的出头鸟。”
“小五你的意思是说,这些人还管带兵?”
“兄长的意思是编练如备寇那般的兵,不过训练时间要更长,规模要更大,粮食会从州郡的府库中拨出一部分,称之为民兵。忙时种田,闲时训练。
“充作守御县乡的二线部队,将来咱们招兵扩编,就优先从民兵中选,所以三哥你说所长,所以还要你来掌掌眼,有合适的到时候就加一加带兵的担子。”
傅盈脑袋瓜转得飞快。以后得兵源优先从民兵中挑选,那带领民兵的,自然也可以往军中调。
那就是一个拥有不错带兵经验的政委!
这可比现在某些刚从育才营中出来,满嘴大道理,只会纸上谈兵的生瓜蛋子要好得多啊!
到手上了就可以立刻用!
傅盈的眼睛几乎是眨眼间就变得亮晶晶的:“此话当真?”
“你是我亲哥,我还能骗你不成?”
“那我这就去好好看看!”
看见合适的就赶紧预定,免得狼多肉少,夜长梦多。
话音未落,傅盈就直接从小阁楼一跃而下,只留给他们一个干净利落的背影。
这下换成丁友气够呛了,指着傅盈的背影哆哆嗦嗦说不出来来,好半天才破口大骂道:“你瞧瞧你那德性,能省多大功夫啊你就往下跳!这摔着了怎么办?嘿,文封你愣着干什么,等会帮我一块说说他啊,这下回万一真摔着,我怎么和将军交代啊。”
结果就是韩征冲着他微微一歪头,紧接着自己个也跳下去了。
“嘿!”丁友被这么一带,也想跟着往下跳来着,但这一提腿吧,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耳光。
果然跟着莽夫就学不了什么好。
韩征也是莽夫!披着文人皮的莽夫!
不过事实证明,莽夫也是有好处的。
至少傅盈解决了咋咋呼呼就想往里闯的何七。
“干什么?干什么?单凭你们这些兵子丘八也想搜我的身?来,到我耳边说说,凭什么搜我的身?
“规定?什么规定?我看着了吗?我认了吗?为了这狗屁考试的公平公正,就要我有辱斯文,大庭广众之下脱了衣裳,给你们验看,你们谁啊?”
“这种闭着一只眼都能过的考试,还用作弊夹带?你们……”
“嘭!”正带着家仆把大门堵得严严实实的世家子何七就变成一道抛物线远远的飞了出去,尔后重重地砸到地上,激起大片尘土。
“你们一个个都是干什么吃的?军中配发给你们的刀当摆设了?给我记好了,不准令擅闯者,可就地格杀。这次差事结了之后,都回去领十棍。”傅盈踢完人之后,还把负责维持秩序的兵卒给劈头盖脸地给呲了一顿。
然后转身朝着一众目瞪口呆的应试者说道:“都给我睁大眼睛瞧好了,考试规矩就在东边的墙上贴着。认不认的,你们说了不算。想要进去考试,就得搜身防止夹带舞弊。”
与何七同行的族人闻言,立时炸了,脖颈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横眉立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竟然如此折辱我等!”
“是你家的人不守规矩在先,不取性命已经是看在此乃州学重地,清净读书之地的份上了。”
“至于你问我是什么人,那你就记好了。吾姓傅,名盈,字益谦。如今忝为第二营营长,奉军令来维持此次考试的秩序。
“所以在此奉劝诸位,还是不要以头试刀。想去告状的,也不要报错了姓名,冤枉了旁人。”
-------------------------------------
论考试公平,从未有出华夏之右者。
早在两千年前的梁朝,科举制的创立者梁高祖秦游,就以极其强硬的姿态推行考试公平。
在科举制创立之初,就有了试前检查、试卷糊名、誊写、考后公布佼佼者试卷等一系列手段力求公平,缩小世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秦游洞察人心的特质在这件事上发挥到了极致,他就像是一个无情的抓bug程序,致力于封堵一切有碍科举公平的因素。
同样的,在这件事上敢和秦游拧着干的,都被他无情地创飞碾碎。展露出他身为帝王的口含天宪,说一不二。——程子晟·《科举制究竟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