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2/2)
若是想要凭自己的本事取得个一官半职,那还真的就只有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是以尽管已经将这篇千字文背到烂熟于心,他还是不肯放过任何一点机会。
忽然,有人从背后扯了扯他的衣袖,声音怯生生的:“李户吏,您能告诉我这个字到底是怎么写的吗?”
李昌在协助汉中军工作组办事的时候,负责的是本乡人口统计核查,因此乡中之人会尊称他一句李户吏。
他扭头,发现还真是个熟人。
这个年纪看上去还不到二十的小子名叫赵层,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吾乃秦国王族之后。
秦国的确是嬴姓赵氏,但李昌认为这个嬴姓赵氏和赵层这小子的赵,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多半是和自己一样,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吹嘘是秦太守李冰之后一样。
不然当初二世尽诛宗室,怎么会放过这小子的先祖。
这小子家中又何至于沦落到好不容易开垦出半亩荒地,还差点被乡中大姓夺去,全靠汉中军才给保了下来。
退一万步说,即使这小子祖上真的是秦国王室,为保全血脉弃嬴姓而改用赵为姓,而今也屁用没有。
因为休说是阿房宫都做了土的秦朝,就是这大汉天下,也是一幅日薄西山的药丸模样。
“阿层,怎么不在家中收拾打整你那半亩多田?虽然时已仲秋,种不了什么粮食,但还是能种上一些菜,家中冬日里能多一份吃食的。”
“李户吏,你真是随着汉中军久了,连这说话也是一股汉中军的味道,动不动就是要这样做那样的。”话题一脱离学习,赵层的语气立刻就变得吊儿郎当起来。
李昌根本就不惯着他,给了他一个大脖溜子:“少跟我在这涎皮赖脸的打哈哈,说,到这来干什么了?”
赵层挺着脖子:“你能来我当然就能来啊!”然后在李昌的眼神中耸了肩膀,摸着鼻头弱弱地说道:“我这不是听说郡府有什么考试么,只要把这上面的字识完全,就有机会入乡寺为吏员,所以就想着来碰碰运气。
“结果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拿到的这张印得字模模糊糊。后来走山路的时候又跌了一跤,就更加糊了,四下寻摸着想要找个人问问,这不就找到您了吗。”
李昌看着少年一脸讨好的笑,只觉得牙疼。
还真是这种不着调的人能做出来的事。
他又低头看了一眼少年手中已经变得皱皱巴巴的青竹纸,想为纸叹一口气了。
李昌耐着性子说道:“你可知此次来参加考试的,都是要先向驻扎在乡中的工作组表明三代,然后同里至少五户人家作保,这才能拿到准考证的吗?”
赵层眼中尽是清澈的愚蠢,呆呆愣愣地说道:“我不知道,这也没人和我说啊。”
李昌又戳了戳他手中的青竹纸说道:“而且据我所知,你之前也从未学过书文吧,这才几天时间,就把这上面的字全部熟知了?”
赵层的脸飞上两朵可疑的红云,但很快把胸膛挺得高高的,不服气地说道:“我听闻如今汉中军的主帅秦游,三年前也不过是个农家子,吾乃秦国王族之后,难不成还比不过他!”
李昌心中暗笑,岂不闻世有生而知之,不可用常理忖度者?
你若真的如那位汉中军的统帅秦游一般,岂会到现在连自己的一亩多田都保不住?
但这话是不能说的,因为他也害怕少年人热血冲头,给他来一下子。
所以他换了个方式说道:“那你可知此次作弊者有何惩罚?”
赵层的脸唰地一下变白,结结巴巴道:“惩罚?还有惩罚?”
“那是当然,你想一想,此次成绩优异入选者可为乡吏,亭长,可以令多少似我这般的寒门士子一步登天?如此前景,岂能不对想要作弊者施以严惩?”
李昌没有点破赵层白得已如敷粉的面色,继续说道:“你记住了,凡是搜出夹带,考试过程中作弊的。本人终身不能参加考试,三代以内近亲三年不能参加考试,五服之内本年不得参加考试。
“而且这会留下墨底子。有了这个墨底子,将来凡是与汉中军有关的产业,无论是做工还是参军,都不行。”
赵层的脸彻底白了:“真的全都不行?”
“真的全都不行。”李昌很是郑重地点点头。
赵层费劲地咽了一口口水,然后使劲把脸一搓:“那我不考了,不考了,还是去参军来得痛快。至不济,去工坊做工也成,那给的钱粮多,还不用背井离乡。”
李昌看得心中更乐了。
傻小子还惦记着参军呢。也不去打听打听,那些从汉中军被分出来的工作队伍成员,一个个的提起学习都是苦不堪言的模样。
而工坊招收伙计的要求就更高了,不然工坊也不至于多是博学营的人。
不过这同样属于不好直说的部分,所以他也就任由赵层拨开人群慌慌张张跑了。
李昌正在看乐子呢,没想到一回神,嚯,周围怎么这么多人把他给围起来了?
看这衣着打扮,就很凶悍的样子啊。
他有些懵,更有些慌。
直到一个同他年纪大差不多的汉子分开人群,到他面前行了一礼,客气中又带着三分拘谨地说道:“刚才听先生说话,见识端的不凡。我们都是郫县人,家中也没什么钱请师父教导。虽得了这郡府所下发的千字文,但也是东家两三字,西家四五字给凑出来的。
“还有一些字着实是认不得,本想着是来碰碰运气,能中一二人也好。但方才听那个少年向先生求教……”
李昌一听瞬间了然,这是临阵磨枪磨到他头上来了。
他这两个多月跟着汉中军的工作组东奔西跑,没少听他们说什么以民为本,以民为基,多少受了熏陶,于是没怎么想就同意了。
学问需多砥砺,教人同样是在帮自己复习嘛。再说这回汉中军言明了不限录取人数,只要考试通过就行。
这里边要是有人能通过,将来也可以引为臂助啊。
有了李昌带头,后续不少同他交好的寒门士子也加入教授的行列中,一时间往昔道左相逢都全当未见的两伙人,此时竟在州学的大门前一派其乐融融。
直到辚辚的马车声传来。
“三哥,咱们真的要和这些寒庶一块考试,争什么乡吏之位吗?凭我何氏的家声族望,郡中何职不可得?”
-------------------------------------
改良造纸术、胶泥活字印刷术和科举制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者也万赞回答·你认为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