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八零搞运输 > 第197章 197

第197章 197(2/2)

目录

林北没有上车,站在车前等人。

他等的人是武岳,合同上写了他订果园,付60%定金,18号,武岳到招待所找他要剩下的钱。

他看了冯援朝给他的账本,冯援朝跟武岳订果园,也给了60%定金,林北算明白尾款,昨晚把尾款960块钱装信封里。

武岳头一回跟大老板合作,大老板说签合同,大老板说订果园付多少定金,大老板说……大老板说啥就是啥,反正大老板给的定金,比他们散卖给小贩子赚的多。

18号这天,因为果园的果子全卖了,武岳心里没了事,睡得比较熟,被屋里人掀掉被子,扯着耳朵揪醒,他坐起来,脑子有点不清楚,竟不知道今天是哪天,怀里多出了几件衣服,原来是屋里人丢给他的,屋里人催他赶紧到镇上找大老板拿尾款。

武岳忙下床,趿拉鞋,拿着煤油灯凑近看日历,日历上面写了“17”,他今天还没撕日历呢,武岳撕掉一页日历,看到日历上大大的“18”,他火速穿上衣服,拿着手电筒,喊上几个堂兄弟,一行人走夜路去镇上。

一行人走到镇上,已经早上八点多了。

武岳看到大老板站在大巴车前等人,他小跑过去,林北把信封递给他,让他点钱。

武岳昨天在家里已经算过了大老板还要给他多少钱,他打开信封,抽出钱,反复点了几遍,又反复验钱的真伪,确定大老板没少给钱,钱也不假,把尾款单和他跟冯援朝写的单子还给林北。

林北把两张单据放包里,上了大巴车。

旅游大巴缓缓往前行驶,车上的人向武岳、镇上的居民挥手。

旅游大巴开出镇子,经过梨树林,发现梨花开了,满山的梨花在为他们夹道欢送。

旅游大巴靠路边停下,众人下车畅游在花海中,有人看痴迷了,竟分不清眼前的景是梨花,还是白云投下来的倒影。

他们在这里驻足片刻,再次上了旅游大巴,旅游大巴载着他们前往石棉县。

林北在旅游日志上写到:1984年3月18日,旅游团加了两名成员冯援爱、龚强,车上81名成员全到齐。我们离开九襄,发现梨花开了,这是旅途中的惊喜。

下午,旅游团到达石棉县,林北对这个县城的印象就是和汉源很像。

林北还是先到招待所订房子,再去吃饭,然后他们回房间稍作休息,到招待所门口集合。

林北整合完队伍,花钱请了一个当地人带他们游玩。当地人和林北沟通后,带旅游团看历史在这座县城留下的痕迹,发生在这座县城的红色故事,带他们去看大渡河,说到我军四渡赤水,激动的不行,他说到我军第四次渡赤水,泪水绷不住流了下来,到最后他几近哽咽说完这段历史。

大家眼眶都红了,有人悄悄抹眼泪。

一路走来,后齐—汉源县—九襄镇——石棉县,如果让大家选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林北想一定是这位老乡。

林北站在大渡河畔,望着滚滚河水,回头看他的曾经,发现也没有什么值得他执著的了。

送走了老乡和旅游团,林北在大渡河畔散步,太阳落山了,他才回招待所。

第二天,林北带旅游团寻找树龄超过一百年的枇杷树。

旅游团找到了,还找到了不止一株古树。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林北觉得果香比果农种植的枇杷浓郁。

几株古树长在山里,而这个山又被果农承包了,林北找承包这座山的果农,找果农打听几株古树结的枇杷怎么卖。

几乎每个果农承包的山里都能找到几十株古树,果农阿杜没觉得这几株枇杷树上结的果有什么稀奇。

阿杜懒得搞一种果两个价,说:“枇杷还没成熟,咱也不知道今年枇杷行情,等到四月初,我才能知道价格。你四月初过来,我按市面上的价格卖给你。”

林北点头,问他:“你这里有蜂农吗?”

“有啊,一个月前,蜂农还在我这里放蜂,我这儿枇杷树结了果,他去其他地方放蜂了。”阿杜说。果园果树开花了,他会请蜂农到他果园放蜂,他这儿没花了,也不知道蜂农被别人请走了,还是自己去山里放蜂。

“我到哪里能找到蜂农?”林北又问。

“你想买蜂蜜?”阿杜问。

“对,我想买些蜂蜜带回去。”林北说。

见阿杜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林北又说:“我想带两百斤枇杷膏回去,打算用蜂蜜熬枇杷膏。”

阿杜眼睛一亮:“你想找蜂农是吧。你留下一个地址,我找人打听蜂农的位置,打听到了,去找你。”

“我明天离开去泸定县,27号前后回到石棉县,如果你打听到了蜂农位置,麻烦你跟蜂农说麻烦他28号到石棉县人民(正攵)(广付)招待所找我,谈我承包他一年四季蜂蜜的事。”林北抽出10块钱递给他。

“……你要这么多蜂蜜干嘛?”阿杜接过钱问。

“运回南方卖,还要拿出一部分蜂蜜做枇杷膏拿到南方卖。”林北说。

阿杜连忙把没焐热的钱塞回林北手里,嘿嘿笑说:“老板,您要不要也跟我合作?”

“你有场地做枇杷膏吗?”林北问。

“没有场地可以创造场地嘛。”阿杜眼睛放光盯着林北。

“那你先创造场地,等你什么时候创造好了,跟我说,我去看你场地环境过不过关。”林北把钱塞回阿杜手中。

阿杜把钱塞兜里,见大老板走了,他追上大老板:“您跟我说一说,怎么样才能过关?”

林北止步,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把照片递给阿杜,便带人下了山。

阿杜瞪大眼睛盯着照片,他挠了挠脸,照片上一群工人把头发全塞帽子里,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在干净敞亮的车间内熬糖,就算把他皮剥了,他也弄不出这样的工作环境。

林北不知道阿杜的心里路程,他们一行人回到县城,第二天就乘坐旅游大巴去泸定县。

有些人起了高原反应,林北喊阿杰过来看一看,问阿杰能不能继续往前走。

阿杰从包里掏出一串香包:“这是我们藏医自己做的香包,里面放了好多中药材,对治疗高原反应有点儿效果。”

阿杰掏出香包,林北就知道这家伙要卖货。

林北掏钱买了阿杰的香包,阿杰麻溜的把香包发给有高原反应的人。阿杰拍拍手,转身跟林北说:“可以继续往前走,只要他们不剧烈运动,到了地方也别洗澡,随时吃几块糖,就不会出大问题。”

林北见邱文嘉、齐秋没出来阻止,他就知道阿杰没瞎说。

旅游大巴继续往前行驶,下午三点前到了泸定县。

林北没给大家安排活动,让大家在招待所休息。

第二天,林北依旧让大家在招待所休息。

到了第三天,队伍里有高原反应的人症状减轻了,林北让这些人在招待所附近活动,他带其他人去看泸定桥。

泸定桥用13根铁链连接两岸,12164个铁环环环相扣连接而成,桥身全长103.67米,用四指宽的木板搭成的桥身,人走上去,桥身摇摇晃晃,脚底下是碧蓝的河水。②

阿杰说等到夏季雨季到来,河里的水是浑浊的,河水就从脚下湍急汹涌流过,人往下看,免不了心生惧意。

林北只来得及走一趟泸定桥,匆匆看一眼依河而建、背后就是高山的县城,就带着旅游团离开泸定县。

他们离开的这天,林北看到了雪山。

从泸定县离开,一行人回到了石棉县,有高原反应的人立刻没了高原反应,这些人觉得自己没什么大事,要跟着林北四处乱跑,林北没同意,找人看着他们在招待所休息两天。

林北放慢匆匆的脚步,带着旅行团逛这座城。

这几天,林北每天和黄益民通一次电话,然后抛开所有东西,让自己没有任何杂念寻找这座城市留下的历史痕迹。

28号上午,林北到大渡河畔走了一遭,他散步回到招待所,看到了阿杜。

阿杜看到林北,眼睛一亮,拽着蜂农谢来峰疾步走到林北面前,他笑着说:“老板,他就是蜂农谢来峰。”

林北让许树把大巴车门打开,带两人到大巴车上说话。

谢来峰家三代人养蜂,有固定的大客户,阿杜找上他,兴高采烈跟他说有一个大老板要包了他的蜂蜜,谢来峰兴致缺缺听阿杜说话。阿杜要带他来县城见大老板,谢来峰不想来,阿杜说尽了好话,生拉硬拽,把他弄到县城。

因为谢来峰被阿杜强迫来的,又被阿杜拽上大巴车,他脸色有些不太好,坐下后,就没有说话。

阿杜戳了戳,见谢来峰依旧拉长脸,他尴尬朝林北笑笑,眼珠子转了转,率先开口说话缓解尴尬:“老板,你们去泸定县,玩的怎么样?”

“有几个团员高原反应有些严重,匆匆走了一趟泸定桥,就回到石棉县。”林北含笑说。

阿杜绞尽脑汁,跟林北多说几句话:“我听到一种说法,就是第一次去,反应强烈,下次再去,情况就会好很多。”

“是吗?那下次我来西南,再去一趟泸定县。”林北说。

林北也看出了阿杜的尴尬,主动问他:“你场地准备的怎么样了?”

阿杜挠头:“我可能没办法准备场地了。”就算他掏光家底建场地,他那点钱只够铺地板,更别提盖厂房了。

对于阿杜的回答,林北一点也不意外。他等阿杜缓解了尴尬,问:“你这儿有罐头厂吗?”

“有。”阿杜说。

“你知道罐头厂的位置吗?”林北又问。

“知道。”阿杜。

“你给司机指一下去罐头厂的路,之后我让司机送你俩回去。”林北说。

大老板没和谢来峰聊蜂蜜,应该看出了谢来峰的不情愿,阿杜尴尬极了。

林北打开车窗,喊胡翔上车,让何铮带上照相器材上车,又喊许树开车。

何铮扛着器材上了车,林北让许树按照阿杜指的路开车。

在阿杜的指引下,旅游大巴从罐头厂门口经过,留下了林北、胡翔和何铮,驶向远处。

车上的阿杜十分后悔,他不该强迫谢来峰来,他扒着车窗看离他越来越远的大老板,后悔到达了顶点。

他只要维护好老客户,就不愁蜂蜜卖不出去,所有谢来峰不理解阿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

虽然加上司机,车里只有三个人,但制造了一车乘客沉默带来的凝重气氛。

许树开口说话,打破了凝重的气氛,跟两人说他遇到大老板之后,发生的事。

阿杜听了许树的故事,忍不住唏嘘,开口问:“大老板一天给你30块钱,还找人给你的车做了检修,还没问你要钱,带你妻儿旅游,让你们一家四口跟旅游团吃住一样,真有这么好的事?”

“他人好。”许树握紧方向盘,目不转睛盯着前方。

“人也未免太好了。”阿杜喃喃道。

“世上坏人多,但也有好人,好人、坏人我都遇到了。”正是后来一个好人主动朝许树走来,许树的生活又有了希望。

许树和阿杜谈好人坏人的时候,林北三人进入了罐头厂,林北如愿见到了罐头厂厂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