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小国寡民(2/2)
“真是对不住您老!实不相瞒!这俩娃子并不是单身的儿女,而是我的女儿和女婿。怕是要让老人家失望了!”
那老人家本来一直是和颜悦色,可是在听了上官云这句话之后,却稍稍显得面有难色,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无妨!远道而来都是客!只管安心住下就好!”
“那就叨扰老人家了!”上官云颇显激动的说道,“只今天留宿一夜,明日我们便要继续寻找合适的家园了。”
说实话,上官云和老者的这一番对话,我和馨蕊听的是云里雾里,根本摸不着一丝头脑。直到我们后来离开依水村之后,上官云才给我们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在金族有个习俗,因为金族人都重乡土,他们会形成一个个家族聚落,所有的人几乎一生都不会离开生长的土地。唯一促使他们离开家园的原因,便是家园被毁了。因此金族的人到了适龄的年纪,族群内部的通婚现象便会很多。为了保证家族的健康延续,金族的各个聚落是极为欢迎外来男女的,向来都是视为贵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到了此处,不仅不会引起当地人的恐慌,反而还处处受人欢迎的原因了!这也是为什么当老人家听到我们是一对夫妻时会有些失望的原因了。我随口便问了上官云,莫非这个习俗就是我和馨蕊的孽缘吗?上官云却是直接就否定了,他说若这就是孽缘,那就太便宜我们了。
也就是在我们说话间,几个稍显年轻一些的老人也是进到屋子里面来了。说是年轻,其实也都是古稀老人了。我和馨蕊赶忙起了身,让几位老者坐下。几个老者并没有直接落座,而是先上下的打量了我和馨蕊一番,还不住的赞许了半天,然后才坐下。
“父亲,我觉得这两个后生挺好!明天就可以骑马招亲了!”只听得其中的一位老者对着上面端坐的老人家说道。
竟想不到,这老人家竟是这古稀老人的父亲,他这也是享尽人间天伦之乐了!着实令人羡慕!
不过那上位的老人家却是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这时只见我身边的一个古稀老人又接话道:“二伯,这是好事,您可不能犹豫啊!”
接下来便是几个古稀老人的议论纷纷,大概意思就是他们很中意我和馨蕊,招亲事不宜迟。
上位的老人家明显有些不悦,随即便拿起旁边的响木敲了敲桌案,是这两个后生是一对夫妻!我们还能硬生生把别人的姻缘拆散了不成?”
在老人家说完之后,我发现这些古稀老人的脸上也立即是挂满了失望,不断地发出叹息之声。我和馨蕊虽然此时还是不明就里,但却也知道他们的表情变化皆是因我们而起,因而只能不断地给各位长者赔礼道歉。
“晚上的欢迎仪式照常进行,不能没了礼数。各自去办吧!”
几个老人这才起身离开!
因为不明原因的令这些长者纷纷不悦,我和馨蕊均是感觉不自在,可是问讯上官云,他却又故意遮遮掩掩。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挨到晚上的,这一长天都感觉跟做了许多亏心事一样。馨蕊也是和我一样,整日的无精打采。以至于后来老太爷邀请我们到村里转转,我和馨蕊都是找借口推脱掉了。上官云却倒和没事人一样,竟真的和老太爷一起欣赏依水村的风貌去了。
终于到了晚上,院子里早早的就挤满了人,我们脸上被几个乡民涂了各种的油彩,然后老太爷一声令下,我和馨蕊就被簇拥着到了村子中央的广场上。广场周围已经点起来一圈火把,中间还生起了一个巨大的篝火。广场旁边的一处角落,还有几个橱倌一样的人在前后忙碌着。
不知道是无意为之,还是刻意安排,我和馨蕊反正是被人群分开了。围在我身边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子,围着馨蕊的却都是英俊帅气的少年。虽然知道他们并没有恶意,但我心里还是一阵阵的不舒服。可是面对如此热情好客的乡民,你又根本不能发火,所以只有忍着。以至于后面的载歌载舞对我来说就是煎熬了。等到整个聚会结束了,我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如遇大赦,拉着馨蕊快步的回到了老太爷给我们安排好的居所。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辞行了,整个村子里的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是过来送行了。到了村口,老太爷还是依依不舍,并希望我们再考虑考虑,村子里面到底有没有我们中意的男子或者女子。我们当然是千恩万谢,不过也只能是心领了这份情谊了,然后就赶快上了竹筏。不过上官云却没有着急离开,而是把老太爷拉到了一边话起了家常。因为我对此处乡民的热情颇有些不能适应,因此便也没有心思去琢磨上官云和老者聊天的内容。不过就在我时不时回头看向上官云时,我明显注意到那老者的心情似乎一真好过一阵。终于上官云也是回到了竹筏上,我们和村民简单招了一下手,就继续顺流而下。说起来那些村民确实很够情谊,直到我们行了好远,我还能看到村民久久不愿离去,还在冲着我们一直挥手。
“岳父大人,您给那位老者许诺了什么了吗?我看您与他聊天的时候,他显得极为开心。”
“我告诉他,这几天会从远方来他们村子几十个客人,让他做好接待的准备。”
“您这说话准成吗?您老刚才都和我们说了,金族人重乡土,非遇到天灾人祸,是绝不会背井离乡的。”
“你小子是怀疑我老人家说话的分量了?”
我呵护的笑了笑!他这样的大能,只要他愿意,总是能做到的!我还较起真来了!
这是我来到金族的第一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感触颇深。这里的人是那样的淳朴,心思是那样的简单,心底却又是那样的善良!我突然想起来了《道德经》中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大概说的就是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