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搬家(2/2)
到了和手册上说的一样,表面变成了黄绿色,看上去有些奇怪。
但仔细一闻,不是食物腐烂的臭味,反倒是有点像酒的味道,说不上算不算香,反正不臭,这样应该就是制曲成功了。
心情雀跃,干活也有劲了。这样的黄豆曲,就可以放进发酵缸了。
还需要往缸里加入足够的盐水,让缸里的黄豆浸没在盐水中。
装满了五个发酵缸,最上面还要盖上一层盐粒,用布盖上。
手册里说的是棉布,现在只有种下了的棉花种子,还得有许多天才能成熟呢。
这是工作台出品的发酵缸,按照以往同样出自工作台的工具的省心程度来讲,盖什么布这种情况不重要了。
赵意清意思意思给发酵缸盖上了两层麻布。
所有的发酵缸都放在了太阳底下去晒,除了下雨,晚上也不用收回来,就在外面放着。
折腾了几天,黄瓜都熟了,桌子上也就出现了它的身影。
没有酱油也没有醋,凉拌黄瓜的重要配角们还没有到,吃的仍然是炒黄瓜。
这下餐桌更加丰富,炒黄瓜是和丝瓜相似的清新但不同的是它脆爽的口感。
轮到董大娘下厨,她更是大胆地使用黄瓜熬汤喝。
把黄瓜裹上面糊,锅里少少地来上一些油,稍微煎一煎,那股子清新的味道就让人心旷神怡。
煎了两下,就加上水。油煎的味道和黄瓜清新的味道便被闷在了水里,直到热度上来了,汤冒起了泡,这股味道又重新跟着热气飘了出来。
最后盛在碗里的汤,表面浮沉着黄瓜,清浅的绿色,像极了三月初柳梢新芽。
面糊煮化在了水里,融成湖畔云烟,掩映着桥畔新柳。
等稍微放凉一些,普通人家不讲究用勺子喝汤,直接端起碗来了一口。
口感有些温暖浓稠,嚼着被面糊包裹着的黄瓜,清香浓香氤氲化开,简直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暖食慰肚,烟火抚心,大概就是如此了,吃到好吃的食物所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吃到了黄瓜,又听闻第一间院子盖好了,是严婆婆和小花的家。
有三个房间,堂屋和两个房间,
小花还小,之前在小木屋的时候就是和自己的奶奶一起睡觉。
严婆婆说她也即将是个大姑娘了,需要单独的房间,也要学着一个人睡觉。桃源村里的大家都是性子好的人,她自己睡也不会有危险。
严婆婆在说起对院子的规划时候,一向和她的姓氏一样严肃的她,也不禁带着些笑意。
赵意清敏锐地察觉到,她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对孙女的期盼,也有些未尽之意。
她年纪也大了,不知道还能陪孙女几年,小姑娘也该自己学着成长起来了。
这难免让人有些感伤,赵意清只是想着,村里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希望在这里生活,这位表面严肃实际上有些心软的婆婆能够长寿一些。
大家都一起来看这个最先盖好的简简单单的小房子。
赵冬的女儿赵青竹也在建筑队,虽然是女孩子,但她个子力气都没有比那些同龄男孩差。
她更是转动脑筋,改良了下腻子一些原料的配比,使得比抹在食堂墙壁上的一代腻子粉性能更好。
外面看上去,青砖黑瓦,宽大屋檐,十分大气,走进里面,平整干净的石板地,有些像现代的地砖。
墙壁抹的雪白,走进房间,一眼望过去就十分敞亮。
屋子里还没有什么摆设,只把小木屋里的床铺挪了进来,其他的等着严婆婆她们自己来陆续地布置。
正中间是堂屋,两边墙壁上有正对着的两个门,左右两边分别是祖孙俩的房间。
房间还有两扇大大的窗户,一打开整个屋子都是透亮的。空间也不小,之后想装饰成什么样子都可以。
虽然还是空荡荡的样子,但不只是这件房子的两个主人,连来参观的其他人也能想象到往后在这住下后有多么惬意。
这个院子落成之后,工作台里也可以制作各种大小形状的床了,可以分开制作床板和床头,床的形状随便设计,连花纹都可以按照心意来鼓捣。
严婆婆住着之前木屋挪过来的床,让孙女小花去跟着赵意清做出一个她喜欢的床。
小花没想到还能这样,听到更是兴奋极了。
赵意清带着她来到工作台前,小花却十分纠结:“意清姐姐,我该做个什么样的床呢?床除了这样方方正正的,还能做成什么样子呢?”
一想也是,小花就是地地道道的古代小孩子,又不像现代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各种家具。
能知道床是方方正正的形状而不是一堆板子拼起来能睡觉就行的东西,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她正在思考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小花脆生生的声音响起:“意清姐姐!你可以跟我讲讲仙界的床是什么样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