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造纸(2/2)
光凭体重和轻飘飘的草鞋似乎效率不高,但要是用木头之类的捶打清洗,又怕被锤得太散纤维都飘走了。适应了这种清洗方法,就把所有的竹子放了进来,洗了两三遍。
工作台出品的石臼可以选择大小,她造了一个最大的,把洗好的竹子先放进石臼,又做了个大小合适的石杵,这一道步骤有些耗费体力,几人轮换着轮流捶打。
好在她也去做了些砍伐木材、挖石头的活计,手臂力量得到了锻炼,才能好好地参与完这道步骤。
她也不知道具体要捶打成什么样子,但想想用纸时候看到的纤维都是细细的,再对照石臼里的情况,直到竹子变成末末,才觉得差不多了。
花了大半天时间处理竹子,下午的时候才弄完。
拜托木匠制作的方形木池也做好了,赵意清依旧是凭借自己的想法来提出制作池子的要求的。这些纤维漂浮在水中或许会沉底,于是池子不深,但是高一些要方便捞纸,木池子
板机制作出来几个薄薄的石板,放到一旁,准备一会把竹席上的纸贴在上面晾干。
把捶打竹子得到的竹末放进池子里,用木棍搅动使纤维分布均匀。其他三人看着赵意清拿出竹席,斜着放进池子,直到竹席完全浸了进去,她手腕用力,轻轻摇动竹席,试图让纤维均匀地散布在竹席上,之后感觉差不多了,用力把它平着端出水面,水分从缝隙间落下,纤维留在了上面,互相交叠着。
原本是竹木青白颜色的竹席,竹皮编织的席面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纤维,赵意清心里激动,旁边看着的赵春问:“这就是纸吗?”
赵意清忍不住心里的高兴,笑了出来:“对!等它晒干就可以使用了!”
她小心翼翼地倒扣竹席,让竹席上的纸落在石板上等着晒干。
竹席颜色也是淡色,纸在上面不太明显,落在石头上,水打湿了石板,颜色变深,才能看得出来其实她捞纸的技术实在不怎么样,纸的上端明显纤维要多一些,下边就太少了,纸就薄了,透出背后石头的灰色。
但她还是很兴奋,这是山谷里做出来的第一张纸!值得永久保存!而且她确实探索出来了造纸的方法,只石灰泡竹子需要时间,但从今天开始做,很快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纸了!
赵意清回到木池子边上,继续锻炼着自己的捞纸技术,逐渐地稍微均匀了些,还是不太完美,用作写字可能很难用,但用作纸巾完全没有什么问题了。
看了看天色,这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这样在石板上晒纸,不知道要晒到什么时候。
想了想,热度高些能加速水分的蒸发,于是把火堆搬了出来,把石板架了起来,让火烤热石板,加速石板上晾晒着的纸快速干透。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纸快速地干了,被收集起来。但这种方法太过消耗木材了,今天是因为时间晚了,想要赶快弄完,往后逐渐地热了起来,太阳也一天比一天烈,晾干的方式更好用。
捞了一两百张纸,赵意清有些累了,今天处理竹子的其他三人也累了,刚好有做完其他活的人来好奇地围观,听到她说休息下换人来,于是激动地自己也想来试试。
想来试着捞纸的人还挺多,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竞争,小文的爹李丰谷因为一向做事谨慎的名声而成功上岗。
赵意清跟他简单地讲了下,他就表示明白了,于是沉着地开始捞纸。她倒是半信半疑地看着,结果他捞出来纸的质量确实还不错,于是稍微放心了些。
李丰谷做了一会,就提出了建议:“我觉得这个席子的颜色太浅了,纸也是白色的,这样不太能看的出来有没有弄均匀。”
赵意清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李大娘刚好也在,竹编是她的技能,处理竹子她也懂:“该用火稍微燎一下竹席子,就会变成深色的了。”
她说着就从她的大儿子李丰谷那里拿过来竹席,甩甩水,在一旁的火堆上方,跟火苗稍微隔着一小段距离,但竹席表面的颜色确实在逐渐变深。
李大娘手脚麻利地弄好,交给了李丰谷,他用起来似乎更顺手了,捞纸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赵意清看了一会就放心了,突然想到自己纸都做出来了,赶快去看下造纸的成就奖励吧。
打开鉴定台一看,居然是一个卷轴,上书“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字迹如铁画银钩,即便是不懂字也能看出来写的很好。
她挂在了小院的客厅墙上,瞬间白光从上面升起。
这是小院升级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