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工具(1/2)
第09章工具
第9章
这已经是赵意清穿越到古代的第六天了。从床上坐起来发呆片刻,她还是觉得有些不真实。
拉开院子门,太阳刚刚升起,早晨的空气还有些微微发凉却无比清新,完全没有前世无处不在的汽油味。
看着村民们早早的就起来了开始洗漱去忙着做事,一个皮肤微黑眼睛明亮的姑娘路过小院,冲她挥手:“姑奶奶快来吃早饭啦。”
说起来赵意清在赵家村这些人里面的辈分还挺高,除了亲大伯,也就只有董大娘张婶婶辈分比她高了。刚刚喊她的这个小少女就是同族的侄孙女,名为赵星,才13岁,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上头还有三个姐姐。
又比自己小又是小辈的人来喊,赵意清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去洗漱吃饭。
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小麦浇水。昨天的小麦只是隐隐露出了一点叶子,今天的小麦苗又长高了点,赵意清仔细观察发现麦苗根部已经开始分枝了,进入了新的生长阶段。
昨天再给小麦用草木灰水的时候,她特意让大家留下了三分之一没有洒上,今天一看区别就特别明显,对比了一下发现洒过草木灰水的麦苗普遍生长得更稍微粗壮些,看起来就是生命力旺盛。没洒到到草木灰的的那些就看起来有些纤弱。
今天再洒草木灰水的时候,就只留下整块田里六分之一的小麦没有洒,等待成熟后观察麦穗和麦粒的差别了。
昨天砌好的池子已经干的差不多了,今天派给赵意清帮忙的是三堂姐的大儿子青树,小伙子话不多,倒是很爱笑,比她个子要高一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常常不太能吃饱,有些偏瘦了,却还挺有力气。
她和青树侄子来回用木桶提了几趟水倒进池子里,就去处理竹子了。中空的竹节就是个天然的容器,村民们砍树的时候也爱砍竹子,因此竹子储备量不少。
赵意清想了想,似乎看过一个教程,竹子外皮晒干以后可以编成竹篮竹篓的,于是就和青树一起把竹子的皮都削了下来。
为了让竹子更好地被石灰浸泡,她觉得应该把竹子砍得短一点,弄成木片,青树完全没有意见地跟着她干活。
竹子处理完,她过去看了一下池子。之前倒水进去的时候她就做好了记号,现在一看水位完全没有下降,防水性能还不错。于是把石灰倒进去搅拌得差不多,再把竹子泡了进去。
担忧之后下雨会让池子里的水溢出来,她没有弄的很满,池子里的水大概在三分之二的位置。
接下来就交给时间了,人类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竹子被石灰水沤烂再进行下一步。
赵意清看过从纸浆池子里捞纸的视频,师傅们用的好像是缝隙比较小的布料绷在竹棚子上,捞起纤维干了后就是一张纸。
她立马跑回去翻了翻,现在所拥有的布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弄出来的纸怕是会有点不太均匀。
想想现在自己拥有的资源,她想到了两种办法,一种是用竹子皮编,一种是织布。
青树给她指了个明路:“小文的奶奶会用竹子皮编东西。村里的女人大多都会织布,但是严婆婆是织布技术最好的一个。”
赵意清大喜过望,连忙去两人处询问。李家是在许多年前从别的地方迁来赵家村的,李大娘是童养媳,从小在李家长大也跟着李家姓,是个面容慈祥的中年妇人。
听清她的来意之后,李大娘欣然同意,从家里拿出来了一把奇怪的刀,不过巴掌大,刀尖呈现弯钩形状,整体看上去有些黑漆漆的,但是刀刃雪亮,赵意清猜应该很锋利。
赵意清和青树两个人的技术都不太好,削下来的竹皮薄有厚的。李大娘到了一堆竹子皮前面,把勉强能够使用的放到一起,又把稍微加工一下还能使用的放在一起,最后把完全没法用的放在一起。
李大娘动作娴熟地处理完了太厚的竹皮,再用那把小刀把竹皮破开成纤细但是宽度均匀的篾丝。结束这一项工作后,她又烧起了水,将篾丝丢进去蒸煮,能让它变得柔软且去除竹子的潮湿,往后不容易发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