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播种(2/2)
吃完饭后天黑了没有其他事情,她忽然生出了个想法,如果把每样可以烧的东西都分别或者组合起来丢进熔炉能烧出什么来呢?
熔炉只是提示可以放进去石头但是其他东西放进去也没有拒绝。
赵意清试着把木头放进去,得到了却是粉末状的灰灰。她还以为木炭就是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呢。把灰放进鉴定台,显示:“草木灰,呈堿性,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功效众多,可做肥料,于小麦麦苗期至拔节期使用最佳。”
她眼睛一亮,虽然不知道麦苗期和拔节期具体是什么时间,或许可以去问问村里的长辈,原主的亲伯伯就是个种地的老把式了。
想到今天大家为了收集麦粒割下来的草,一大堆草木灰肥料!
赵意清快快乐乐地躺在床上规划着明天要做的事情,有了粮食来源,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
不过现在重要的还是麦子,站在田边一看,昨天刚刚种下的麦种,今天居然已经冒出来了绿色尖尖,一眼看过去这亩田里盖上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薄毯。
村民们也都是一起床就跑来看,笑容里充满了希望。
赵意清看到原主的亲大伯也背着手站在田边看,一向严肃的他也露出了个轻松的笑容。她走到旁边乖巧地问好:“大伯早上好。”
赵大伯看向她,点了点头,捋着胡子感慨道:“小清真是长大了,你爹在天上看着你也能放心了。”
寒暄了几句之后,她向大伯请教着草木灰作为小麦肥料的使用方法,在赵大伯的指导下把草木灰放进容器里,泼洒在小麦上。
赵意清注意到麦田的土地比旁边一块的土地要更加干燥,想起鉴定台上显示的内容,赶快带着大家一起浇水。干完这些活大家才一起去吃饭,分了两组,一组继续去获得麦粒,一组去收集资源。
好心情结束于一件事,之前只担忧着粮食不够完全忽略了另外一个尤其重要的内容。
在古代上厕所没有卫生纸……
啊啊厕筹她是完全拒绝的!前几次都是悄悄剪了一小片布用完埋起来。但这种行为着实有点奢靡了!大家的衣服都还是打满补丁,甚至破了都没有布料去修补。
想到昨天做出来的石灰,她印象中古法造纸的原材料使用的是木头、竹子、芦苇,高中还是初中的历史书上介绍四大发明的时候好像说蔡伦改良造纸术时候使用了渔网麻布等材料。
山谷里也有不少竹子,原料是到位了。可是具体制作过程有些犯难。她曾经还在视频网站上看过博主古法造纸的一期内容,现在只记得要用石灰浸泡,之后捣烂成木浆用滤网捞起来。
她记得原材料在石灰里浸泡好像需要挺久的,具体多长时间记不清楚了。
赵意清坐在大石头上托腮思考了半天,还是决定不想了,不如干脆泡进去之后每天观察吧。
现在需要池子来泡竹子,怎么才能让池子不防水呢?赵意清痛苦地抓住了头发,没有水泥古代人到底用的什么防水材料,没有卫生纸的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了。
村民们都去干活,一致认为应该让赵意清去继续研究剩下几样物品的使用方法,把小文、小文的堂妹小燕,小花仨儿童分配给她跑腿,小孩性子又活泼怕他们到处乱跑到危险的地方去,让赵意清带着或许还能学点东西。
赵意清也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帮助造出纸来的方法。
于是她带着仨小助手回了院子。闲聊了几句她才知道小文的大名原来叫李永文,堂妹叫李永燕,他们家是从李爷爷那辈才来到赵家村。小花就叫小花,和她奶奶一起跟着同村人因为逃难来到了赵家村落脚,大家都叫小花的奶奶为严婆婆,她却从来不提起小花的父母,好像在避讳什么。
讲了几句话就回到了院子里,赵意清打算先试一下窑炉。她想到砖就是窑炉里烧出来的,现代的砖原材料似乎是粘土,不知道有没有添加其他材料。决定还是尝试一番,期待像镰刀那样同为一级工作台出品的窑炉能给她惊喜。
拿上铲子带着仨小孩去挖粘土。赵意清觉得粘土应该就是她小时候和伙伴在土地里挖出来在她们那边叫做“胶泥”的东西,有粘性,表面显得很光滑。
还是那句话,试了再说。
告诉三个小助手她们要找的东西,四人分工合作,她用铲子往外挖土,小朋友们就在她挖出来的土里找粘土。
搜集了一大坨后回到院子里,弄成方形后往窑炉里一送,用窑炉自带的不知道什么材料的东西把口一封。
赵意清去抱了一堆木材,在火堆上引燃,放进窑炉下方的灶里烧。
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要烧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