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影动尚书·伪诏疑云(2/2)
原来那影子不是去送密函,是去换日期!
午时三刻,我带着底稿和副本踏进兵部大堂。
尚书大人正坐在紫檀木案后喝茶,见我进来,茶盏\"当啷\"掉在案上。\"林姑娘这是......\"
\"大人可曾见过这封文书?\"我把密函副本拍在他面前,又摊开底稿,\"书院所有章程都需经我过目盖印,这封'二月廿三'的,我怎么从未见过?\"
尚书的脸瞬间煞白,喉结动了动:\"这......这是昨夜门房递进来的,说是书院差人送的......\"
\"差人?\"我冷笑一声,\"书院送文书向来走角门,由文牍房周管事亲自押送。
大人可问过那差人的模样?\"
他额角的汗珠子滚下来,抬手去擦,却擦了满脸茶渍:\"这......这倒没......\"
\"大人身为兵部尚书,竟连文书真伪都不核实,便拿来参劾新政?\"我往前一步,盯着他发颤的指尖,\"若这是敌国伪造的假文书,大人可是要误国的!\"
堂下突然响起抽气声。
我这才注意到,廊下站着几个穿绯色官服的——定是来议事的侍郎。
尚书的脸涨成猪肝色,猛地站起来:\"这......这是刘某失察!
刘某这就去回禀太后,说这文书是假的!\"
\"且慢。\"我按住他要收密函的手,\"大人收回奏折可以,但得让全京城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嫁祸书院。\"
他的手在我掌下抖得厉害,半天才挤出个\"是\"字。
未时,我站在太后赐的\"经世致用\"匾额下,看着李纨接过\"北疆共治司副使\"的官印。
她垂眸时,眼尾的细纹里都是笑:\"林姑娘放心,文书往来我盯着,再要伪造,得先过我这关。\"
\"还有。\"我转向站在廊下的政务实务班学员,\"明日起,你们轮流入兵部值房,帮着整理边疆档案。\"
\"林姑娘这是要往兵部安钉子?\"探春凑过来,眼里闪着光。
我望着学员们挺直的腰板,嘴角终于松了松:\"不是钉子,是眼睛。
得让那些想搞鬼的,知道书院的人盯着呢。\"
黄昏时,我和宝玉在书院后园散步。
梅树的影子落在他月白缎子上,像幅淡墨画。\"今日看你在兵部那番话,\"他突然说,\"倒像换了个人。\"
\"我本就是要改命的人。\"我摸了摸袖中那封密函,\"你说,能伪造文书又熟悉书院运作的,会是谁?\"
他低头折了枝梅花,花瓣簌簌落在我手背上:\"东宫旧人。
太子上月被太后训了顿,底下人怕是急了。\"
我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心里的弦绷得更紧:\"急了才会出错。
等他们再动,便是收网的时候。\"
回到值房时,月光已爬上案头。
我展开那幅母亲留下的旧地图,指尖轻轻抚过一条用朱笔标红的驿道——那是当年父亲带母亲出使北疆时走的秘道。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地图沙沙响。
我望着那道秘道的终点,忽然听见小桃在门外轻声说:\"姑娘,宝二爷让人送了姜茶来,说夜里凉......\"
我把地图小心收进檀木匣,指尖触到匣底母亲的手书:\"行至山穷处,自有云开时。\"
窗外的月亮又圆了些,把窗纸照得透亮。
我捧着姜茶,望着匣上的铜锁,心里已有了计较——有些路,该亲自走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