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七八九(2/2)
他抬起头笑:“一般。湖子大,鱼也灵。我们干这行靠天吃饭,风平浪静就多打点。”
我问他在湖边住了多久。
他想了想,笑着说:“快五十年了。年轻时候也想出去闯闯,最后还是舍不得这水。这湖啊,就像人——安静,但有性子。”
说完,他把一条胖胖的鲤鱼举给我看,笑声爽朗。夕阳照在湖面上,金光一层层铺开,湖水像被火点燃。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看湖光映着山影。有人在岸边煮鱼汤,炊烟飘在湖面。几个孩子追着狗在跑,笑声一路传远。
镜泊湖此刻的宁静,像极了我心里对“生活”这两个字的全部理解。它没有喧嚣,却足够辽阔。
——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来去看吊水楼瀑布。那是镜泊湖最着名的景点之一,湖水从高崖上倾泻而下,落差达二十多米,轰鸣震耳。
瀑布下方的水雾弥漫,阳光一照,出现一道淡淡的彩虹。几个游客在拍照,一个老人坐在石头上看水发呆。
他穿着旧棉袄,脸上皱纹深刻。我走过去问:“您常来?”
他点点头:“天天来。年轻时候在这儿干活,搬石修栈道。现在腿脚不好,来坐坐,看这水流心里就舒坦。”
我问他对宁安的印象是什么。
他想了想:“宁安啊,就是平平稳稳的地儿。没啥花哨,但每一口饭、每一口水都是真实的。”
他说完,叹了口气,笑着补一句:“人要是能像这水一样,从高处落下来,还能继续往前流,就算没白活。”
我没再说话,只是点头。那一刻,瀑布的轰鸣声盖过一切,心里反倒出奇的安静。
——
午后,我坐在宁安市区的小饭馆吃饭。墙上贴着手写的菜单,最醒目的是“炖鱼块”“木耳炒蛋”“杀猪菜”。老板娘五十多岁,干净利落,边炒菜边跟客人聊天。
“你外地来的吧?”她笑着问。
“是,写点东西。”
“写宁安好啊,咱这儿人实在。你看看这菜,家常的,都是本地味。”
菜一上桌,香味扑面。鱼块鲜嫩,酸菜透软,配着米饭,吃一口就暖到心里。
我忽然明白,所谓“地方味道”,不是菜的咸淡,而是那种能让人安心的质朴。
——
晚上,我回到旅馆,在灯下整理笔记。窗外的街灯泛着橙色光,远处传来狗吠声和火车的笛鸣。
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宁安是一座有根的城。它不像大都市那样耀眼,也没有边境的异国气息。它静静地立在黑土地的怀抱里,以时间为线,把古老与当下缝合成一体。渤海遗址的夯土,镜泊湖的波光,街头的炭火烧饼,都是它的脉搏。人在这里,容易安静,也容易相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