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毕业后打工日记 > 第785章 七八五

第785章 七八五(1/2)

目录

从东宁出发,往西不过百来公里,列车在群山与林海之间穿行。窗外的天色忽明忽暗,山脊间常有一缕雾,像从湖面升起,又被风带走。到了宁安的时候,已是午后两点。

宁安,隶属牡丹江市。这里因镜泊湖而闻名,是黑龙江东南部最古老的城之一。站台很小,站房是上世纪风格的砖瓦建筑,墙上漆着红色的“宁安站”三个字,字迹有些斑驳。出站口外,风带着潮气,空气里隐约有股湖水的味道。

街上的节奏很慢。电动车穿梭在路上,车铃声清脆。主街叫宁古塔路,这个名字在东北人心中有着复杂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这里就是流放之地,后来的宁古塔城便成了宁安的前身。如今的街道早已没有那种肃杀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岁月打磨过的平静。

我在街边的小饭馆吃了碗杀猪菜。炖酸菜、血肠、五花肉、粉条,热气腾腾。老板娘是个中年女人,嗓门大,笑得爽快:“外地来的吧?来咱这儿,必须尝这口!宁安人哪怕穷,也得吃顿热的。”

我问她镜泊湖远不远。她一边擦手,一边说:“二十公里,打车去,半小时就到了。那地儿啊,一年四季都好看,夏天看水,冬天看冰。”

她递我一瓶矿泉水,语气里透着一种自豪——那是对脚下土地的笃定信任。

——

镜泊湖在宁安的西南方向,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堰塞湖。车子沿着湖边公路开过去,越接近湖区,空气就越湿润。远远地,湖面像一块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闪光。

我下车的地方叫“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最有名的景点。瀑布不算高,但水量充沛。秋季水流减弱,冬季则完全冻结成冰帘。站在岸边能听见水声轰鸣,那种声响让人心里发麻。

游客不多,多是本地人。一个带孩子的父亲在岸边教儿子拍照,小孩笑着喊:“爸,看我拍的瀑布像不像条白龙!”那父亲揉了揉他的头,说:“咱宁安人小时候都来这儿玩,这水声啊,比啥都亲。”

我沿着栈道往下走,瀑布溅起的水雾打湿了衣袖。阳光透过雾气,在空中形成一道淡淡的彩虹。湖对面是大片原始森林,密密匝匝地延伸到远方,像一堵墙。那是张广才岭的余脉。

一个本地老人站在岸边卖烤鱼,炉子上飘着油香。他见我走近,热情地招呼:“新打的花鲢,湖里来的,不掺假!”

我点了一条,鱼烤得外焦里嫩,撒了盐和孜然。老人笑说:“这鱼啊,是咱宁安的魂。没镜泊湖,就没这条鱼,也没咱这帮老渔民。”

我问他还下湖吗?

他摇头叹气:“年纪大喽,腿不灵便了。现在年轻人也不爱干这活儿,冷,苦。可要说宁安的味儿,还得是湖水里带出来的。”

他这话像是对我说,也像是对着风说。

——

离开湖边,我去了宁安老城。那是个藏在山脚下的地方,街巷狭窄,青砖灰瓦。最有名的是宁古塔古城遗址,城墙断断续续,石块上长满了青苔。导游讲着历史:“当年流放来的官犯、士子,都在这建房、开荒、教书。有人死在这儿,也有人留下后代。”

我顺着石板路走进去,几处旧屋还住着人。一个老大爷坐在门口晒太阳,怀里抱着一只老猫。我问他:“这儿还有人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