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七八三(1/2)
离开海林,沿着301国道向东,进入穆棱市地界时,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升起,远处的山被一层薄雾笼着,像一幅浅墨山水。车窗上凝着一层冰花,随着车速轻颤,碎裂成细小的亮晶。司机说,这地方一到清晨最美,等阳光从山头露出来的时候,整片山林都会闪光。
穆棱这座城不大,地势东高西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城的名字源于穆棱河,这条河从张广才岭的深处流出,蜿蜒穿城而过,最后汇入牡丹江。河面上漂着薄薄的雾气,两岸是成片的白桦和落叶松。
到达市区时,街上还没太多人。路边的小摊开始冒烟,卖豆包的老奶奶熟练地掀开锅盖,一股热气冲出来,混着豆香与面香。她笑着喊我:“小伙子,来尝尝热豆包,刚出锅的。”我买了两个,热腾腾地握在手里,咬一口,甜而不腻,带着一点玉米面的香味。
——
穆棱人常说,他们的城市是被山和林“拥着”的。站在城北的穆棱河大桥上就能明白这句话——四周都是起伏的山岭,远处的张广才岭层峦叠嶂,近处的林木密得看不见地面。河水在脚下流淌,静静地穿过城心。
我顺着河往下游走,两岸修有木质步道,行人稀少。河边的风带着松树的气息,湿润、安静。偶尔有几只野鸭浮在水面,逆流而上。
一位大爷在河边垂钓,穿着棉袄,帽檐压得低低的。我走过去打招呼,他抬头笑:“你不是本地人吧?”
“嗯,来走走看看。”
“那你来对地方了。咱穆棱虽然小,可有山有水,没啥大事,心也静。”
我看着他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鱼竿在风中轻晃,时间在这片安静里似乎变得更慢。
——
上午,我去了八面通林业局。这是东北老林区的重要林业基地之一,建在山脚下,一排排木屋整齐排列,屋后就是密林。站在林场的路口,远处能听见伐木机的声音,也能闻到新鲜木屑的味道。
如今,伐木早已减少,更多的是生态保护与林下经济。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带我参观他们的木工坊,里面摆着各种木雕作品:松鼠、梅花鹿、黑熊、松鹤。他们说,这些雕塑大多用林中倒木制作,既环保,又能让木头“继续活”。
一位五十多岁的木匠师傅告诉我:“以前咱靠砍树吃饭,现在靠树活着。木头不砍也能挣钱,还能看见它一年比一年高。”
他笑的时候,脸上全是皱纹,那种笑,不是自豪,是踏实。
——
中午时分,我去了城南的农贸市场。那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屋顶是蓝色的铁皮,四面通风。市场里热气蒸腾,卖酸菜的、卖冻梨的、卖木耳的摊贩挤在一起。
一个卖蘑菇的大嫂热情地招呼我:“看看木耳?新晒的,林子里自己捡的。”
我蹲下细看,那木耳黑亮柔软,像一片片潮湿的叶子。
她说:“这玩意啊,春天一场雨后满山都是,早起点能捡一筐。”
“那你天天上山?”
“是啊,山近嘛。上山捡木耳,下山晒干,冬天卖钱。我们这儿的日子啊,全靠山养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