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2)
禁军其他人目光也看了过来。
明白内情的人不会多说一个字。
不明内情的人见到他的第一反应都是纳闷,怎么他在这里发号施令?
再一看他与暗门的人站在一起,想起他在清平司挂的闲职,便自以为明白了。
清平司与暗门向来是一个鼻孔出气,这很正常。
今夜注定会死很多人。
陆锡t对苏锦书道:“你还要在这里看吗?”
苏锦书看着面前已经交织成一片的血色,闻着刺鼻的血腥味,摇头。
她不喜欢看这样的场面。
陆锡看向一直跟着苏锦书的那一小队禁军。
为首的是个很年轻的男子。
陆锡笃定道:“你是皇上的身边人。”
那人低头没出是声,是默认了。
今夜,他刻意引苏锦书在宫里乱转,最后撞到他面前,都是皇上的授意。
陆锡明白皇上的意思。
他不能一辈子哄着苏锦书躲在壳里,当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糊涂鬼。
他们已经成婚,无论如何,都应让她见一见丈夫的另一张面孔。
陆锡把苏锦书退出去:“烦劳这位兄弟将郡主送到宸极殿。”
那人应了一声:“陆大人放心。”
苏锦书便被他们团团护在了其中,往宸极殿的方向去。
陆锡目送着她袅娜的身影离去。
苏锦书几次回头,都看见他站在刀光剑影之外,静默的望着她。
她频频回头,直到再也看不见,听不见。
她心里清楚,这是她唯一一次触摸到他的隐秘之地,此后,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苏锦书来到宸极殿时,正好皇上在夜审谢简邦。
皇上没避着她,擡手示意她坐。
苏锦书脱下了氅衣,坐在下首的椅子上,立刻有宫娥备上了手炉和热茶,驱散了她身上的积攒的寒气。
她听皇上问道:“谢家有皇后,戚家有太后,朕记得,当年你们与朕同心合意,本该是一家人,怎么背地里都与紫微道沾上了关系。”
谢简邦面容狼狈,早就丢了读书人的清贵,他颓然跪在地上,身子都佝偻了下去,平静的回道:“当年废太子奉旨监国,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他会败。我们这些官场沉浮的人,自然晓得顺水推舟的道理,谢家与戚家,曾经都接受过废太子的拉拢。”
皇上道:“朕都知晓,可朕事后没有追究。”
谢简邦道:“皇上不追究,是因为有些事情您还不知道,可臣等心里不安。”
皇上沉默了片刻,道:“逼杀毓王一事,你们都有份?”
戚家是太后的母族,自然为太后狠狠出过力。
可谢家是怎么回事?
皇上现在已经能很平静的问:“你们做了什么?”
谢简邦道:“毓王妃在逃离京城的路上,曾在谢家的庄子里避过难,谢家女眷巧言骗取了毓王妃的信任,取走她的一件贴身之物,交给了戚家,再由戚家送入宫,递到了毓王的手中……毓王不是轻言生死的人,只是他在赴死之前,见到了毓王妃的信物,误以为妻子已身陨,所以才万念俱灰,甘心服下了毒酒。”
门窗没关心,风钻进来,将烛火吹得摇晃不止。
苏锦书忽然想起了皇上手里收着的那些信。
毓王被囚暮云台时,曾给妻子写了许多信,尽管那些信大多没有机会送出去。可悲的是,毓王赴死之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正在东海苦盼着团聚。
苏锦书忽然觉得心口一阵绞痛,咬牙忍住了。
眼前却是一团模糊。
皇上道:“确实该死。”
谢简邦道:“皇上登基之后开始清算旧账,手段之毒辣令人毛发倒竖,我们即便是有心向皇上请罪,也不敢赌上全族人的性命。也不仅仅只有戚家、谢家,还有许多曾一时糊涂站错了立场的臣子,都满心惧怕,不敢回首当年事。我们怀揣了同一个秘密,只能抱在一起取暖。”
皇上从镇纸下取出了一张名单,道:“所以,朕朝堂上将近半数的老臣,都被紫微道收入彀中。紫微道的主人究竟是谁?”
谢简邦道:“紫微道曾就是废太子手下的暗卫,废太子伏诛后,他们中侥幸活下来的人,被嘉慎长公主带走了。当时嘉慎长公主手里扣着废太子私生的女儿,那是废太子一脉最后的希望,所以,那些人义无反顾的投到了长公主麾下……只是后来,这把利器不知为何被让给了戚承彦,于是紫微道便成了戚家臣。”
此话说完,殿中又静默了许久。
司礼监趁这时进来,对皇上道:“陛下,永乐宫那边已经控制住了。”
皇上吩咐道:“春华园那边闹得太晚了,你去传话,让大家都散了吧,告诉皇后,务必妥善安排各位夫人出宫,由禁军护送,确保她们平安回府。”
司礼监应了是,即刻亲自前往春华园。
谢简邦颓然跪坐在地。
皇上看了他一会儿,道:“你也回去吧,在家听候发落,这几日不必来上朝了。”
谢简邦走不稳,是被两个小监搀出去的。
苏锦书擡头看向皇上,正想说话,宫内敲响了丧钟。
皇上侧耳数着钟声。
直到钟声停歇时,余音尚在震响。
他站起身道:“皇太后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