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1/2)
第 92 章
重新打鼓另开张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快点站起来。
段婉的脊椎手术虽然让腿恢复了知觉, 但完全使不上力气,腰椎的刀口疼如刀割,双腿又软绵无力。
曾经行动自如, 习以为常的双腿,现在像是两条不中用的假肢, 完全后配的,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出洪荒之力。
医生建议段婉尽快进行康复训练,可康复又是一大笔费用。
手术结算后段婉兜里的人民币就所剩无几,她还要留下日后开铺子的备用金,现在恨不得一分钱分成十八次花。
做了一周物理治疗后, 段婉基本上掌握了康复训练的技巧。不顾医生们的强烈反对,她停止医院系统的康复,花钱买了一个助行器自行锻炼。
为了快速恢复双腿站立行走的功能, 段婉日练夜练,白天晚上不休息不睡觉,每天锻炼十一二个小时,其他人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恢复,她一个月后就可以脱离拐杖独自行走了。
一个月后去医院复查,段婉受损的脊椎已经完全恢复到正常参考数值,医生们都不可思议她能靠自己恢复的这么快。
伤养好了,下一步就要开铺子赚钱了。
姜智明家的欠款, 虽然姜智明反复告诉她不需要着急还,他已经和父母商量好了,在医院签写的协议可以不作数,时间上最多可以拖三年, 可欠别人的总觉得不自在。
无债才能一身轻,既然打算好挣钱是未来的目标, 就没要继续拖拉着。
段婉的钱不多,给自己租了一处安身的简陋住处,租铺子的钱就捉襟见肘了。
赵玲玲也辞掉了工厂的工作,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两人合作,帮着段婉先把铺子开起来。
两人的钱加上赵玲玲妈妈的积蓄也不够租一家合适的店面,开铺的地点很重要。
段婉蹲点了几家便宜的铺子,根本不适合开店。
铺面不临街,行人稀少,路面还是没建设的黄土地,走过路过随时尘土四起,别说是吃饭的人,连野猫野狗都不愿意来这种僻静处寻找吃食。
人员兴旺的美食商业街,段婉手里的钱连二个月租金都付不起,更别说后期买菜备料的钱。
万事不具备,东风也不来。没有一家铺子的房东愿意让她先按月付租金,找店铺就花费了多半个月,时间白白浪费,一点起色都没有。
段婉觉得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店铺找不到合适的,就另想办法,脑子要活跃,办法总比困哪多。
筹备“流动”餐车,去工厂区人多的地方摆摊去。
段婉买了辆三轮车和几个能装饭菜的大桶,她和赵玲玲凌晨起来,备菜炒菜,趁着中午饭点到来之前,推到工厂区支开棚子,摆好简易的小桌子小椅子,准备迎接客人。
快餐简餐在九十年代初是新生事物,段婉又是“流动餐车”,没牌照不正规,吃坏了没人兜底。
路过的潜在顾客们,都是好奇观望的态度,看热闹打听价的居多,没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先坐下来尝试下。
饭菜毕竟要吃到肚子里去,吃出问题,闹肚子还好,若是出了大状况,哪里去寻人。
流动“饭店”胜在简易方便,但没有固定场所作保证,获取不了顾客的信任。
段婉和赵玲玲摆摊三天,人气倒是积攒不少,可真正花钱消费的客人,一个都没有。
“婉儿,我看这样不行啊,一个来吃饭的都没有。费力气做的饭菜都坏了又要倒掉,花钱像是流水,但一分钱都收不回来。”
赵玲玲没了信心,第二天出摊“颗粒无收”吃了一天灰后,她就不停地再抱怨,同时也想劝劝段婉另想办法,及时止损。
开弓没有回头箭,除了继续坚持,段婉还有别的办法吗?
办法倒是多的是,可手里的钱不给力。
搞“流动餐点”虽然花费少,但也用去了一半的筹备金。
现在回头更没有退路,硬着头皮也要继续下去。
段婉仔细分析了没生意的原因,还没人试吃不是饭菜口味的问题,大家顾虑太多,没人敢先尝试。
既然没人肯带头,就只能先找一个愿意“带头”人。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在商业上屡试不爽。
几天观察下来,段婉早就找出症结所在,她现在急需“饭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