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2/2)
就想等到这一季水稻成熟后再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田地都适合两季稻的。
傅家几个舅舅买山坡开垦梯田的事情,方溪也知道了,她当初没想着劝几个舅舅买山坡,也是觉得想先等等看,而且其他几个舅舅常年不在家,买了山地,也没那么多人来种。
再说太平日子也就这三年了,若是后续的天灾人祸来临,这些山坡地便是打了水漂漂,浪费了,只有买了立马就用起来的,才不会亏。
想到此,她虽然没去劝自家几个舅舅,但是却一直在问祁东家,朝堂的消息以及各地的情况,适时地说出自己的担忧。
没想到的是,祁东家一点也不迂腐,愿意跟她说一些外面的消息。
“现在的确挺乱,朝堂上几个皇子争皇位,老皇帝已不管事了,太子一脉被打压住哦了,太子死后,太子妃和太孙被禁锢在东宫,前段时间听闻太孙病重,太子妃成日躲在佛堂里吃斋念佛。
江湖上也是风起云涌,西边更乱了,异族插手拉拢一些势力,原本大家一致对外的态度,现在也不明朗。
北边倒还好,有边关军和外祖父在,但若异族跟北蒙结盟一起南下,朝廷还是这般,就很难说了。”
方溪大致明白了外面的局势,缠着祁云尔跟她多说一些。
“目前……”祁云尔本也想要自家妻子多懂一些这些事,自然是挑能说的都说了“……府里的书房里有许多书,若是你好奇,可以去书房多看看,那里面不乏一些澣茽国其他地方的县志,都是我这么些年收集来的。”
方溪点头应下,这算是意外之喜了,她嫁来这段时日,从未去过祁云尔的书房,怕看到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北边有外祖父和边关军在,那么西边是不是也有边关军?”方溪问。
“有,西边是西林军,镇守在西林县,有兵士十万,有他们在,异族才会偷偷过来澣茽国动作。
边关有十五万大军,但是西边和北面的边疆线太长,加上朝廷现国库空虚,边关军早已不似太子还未薨逝前那般受朝廷重视。”
“那边关军平常不训练的时候是否需要耕地?以兵养兵。”方溪想着古蓝星某些朝代实行的屯兵制问道。
“以兵养兵?”祁云尔从未听说过这种概念。
“对,就是不打仗的时候,种地;打仗的时候,这些人又变成了兵。”方溪回忆屯兵制,挑重点说。
“你细说一下。”祁云尔一听就来了兴趣,也不管自家娘子是不是随口一说,便想了解细节。
见他来了兴趣,方溪让小话痨调出了屯兵制的解说,挑出重点来跟他细说起来。
“我这也是突发奇想。既然朝廷不给粮草,那为何不自己挣呢?而且北地那边土壤特别好,虽然只有一季水稻,可产量不低,比起咱们这好多了。
边关百姓又不够,不如不打仗的时候,放兵去种田,打仗的时候,他们又能打仗。
这样也能解决部分兵士粮草不够的问题,而土地也不会浪费。你看咱村想要弄点土地多难,但那边有那么多土地都空着,太亏了。”
祁云尔没说话,越思考越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起身走到书房写信。
边关军会不会这么做,他不知道,但是祁家可以先做起来,再说,当初他成立大兴粮商也是因为想到若真打仗,粮草最关键,不打仗的时候,也可以拿着这些粮食贩卖给其他人,两不耽误。
方溪的想法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自跟祁云尔说了以兵养兵的事,他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连晚膳都没有出来吃。
方溪想了想,去厨房找出做醪糟鱼剩下的醪糟,熬了一大锅的醪糟鸡蛋汤,还颇有兴致的用糯米粉搓了几个小丸子,一起放进去煮。
做好后,端去书房。
见她过来,祁云尔关心道:“怎么没去休息?今日不是不舒服吗?”
方溪来了小日子了,有些不太舒服,今晚都没怎么吃晚膳。
“我想喝点这个补补气血,顺带多给你做了一碗,你也一起吃点。”方溪端着托盘,解释道。
“而且也不是白做的,是想你参谋下,这个饮品放到食铺和茶楼去行吗,这个对女子小日子时很有用。”
而且可以滋阴养颜,还能补补气血,是个好东西,虽然每家都会做,但是这个玩意有人想要喝一口呢。
也不是说别人会的茶楼就不做了。
祁云尔听她这样说,起身和她一起去了八仙桌那,俩人一人一碗喝了起来。
“嗯,我觉得可以试试,这种甜甜的汤,应该会有想喝的。”
“好,”方溪本也还有别的事要说,顺着这话,“咱们家为何没在县城买宅院?是有什么原因吗?”
“外祖父外祖母习惯了在村里的日子,而我住在茶楼处理事情更方便点,所以便没在县里买宅邸。但若是需要,咱们也可以在县里买一套。”祁云尔不知道为何方溪会这么问,但对于他来说这些事都好解决。
“嗯,二嫂说过段时日要带着我跟县里的富户太太应酬,她们请了我们过府聚会,礼尚往来我也要请她们,若是请她们去茶楼,怕失了礼数。”
祁云尔觉得她说的有道理。“那我让祁掌柜在县里寻摸一个宅子吧,你觉得多大的宅子合适?”
方溪听他这么一说,好生的规划了一下,“三进宅吧,若是以前买了个小的,还行,现在祁家的身份,若是在县城买个小宅,怕是不合适,虽然家里的主人家的确不多。”
“行,这事儿我交给齐掌柜去办。”
谈完正事,也吃完了醪糟汤,方溪端着餐盘出了书房,“一会儿早点回来睡觉,别熬太晚。”
“嗯,我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