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真真(1/2)
第189章 真真
又过了半个月,十一月初。
一则“太后薨逝,当今陛下暗害生母”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盛京传得沸沸扬扬。
上至官门,下至百姓,皆在悄悄议论此事,却又不敢高声语,看似平静水面下,暗流涌动。
历朝历代皆重孝道,这样的丑闻一旦传出,对皇威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虽说官府抓了几个胡乱议论皇室的平民,但悠悠众口是堵不住的。
尤其是太后秘不发丧,官府不做澄清,于百姓来说,朝廷愈是语焉不详,就愈是心虚,那谣言便也愈加可信。
戚玦去见了颜汝良,希望他能帮忙查出谣言的来源,但却发现此谣言乃百姓口耳相传,连玄狐也难以溯源。
这天,戚玦见到了李子桀。
这些日子她派了藏锋他们日夜蹲守在南安侯府外,终于在今日把人蹲到了。
快一个月不见,他那双桃花眼血丝密布,竟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眼。
多事之秋又身兼数职,戚玦得知他是好不容易挤出几个时辰才得回府睡觉后,便匆忙问了几句话离开了,生怕他再多说几句话就活活累死过去。
回家后的戚玦愈发忧愁。
绿尘问她:“姑娘这般忧心,可是出了什么事吗?”
戚玦沉沉叹了口气:“这些日子的谣传你听说了吗?”
绿尘点头:“如何不知?这几日家里的几个丫头都在议论,我已然训诫过她们了。”
那天宫里发生的事情,戚玦后来只告诉了绿尘,因此绿尘是知道太后死因的。
“皇上怀疑此谣言乃冯家所为,他们想以此为名征讨皇上,借机起事。”戚玦道。
绿尘的嘴张了张。
沉默片刻,戚玦续道:“李子桀说,裴熠已经到宁州十多日了,冯弋父子也已经陈兵越州外,五日前已然发兵,原本皇上是打算只让冯弋与冯旭父子二人死在越州,并将他们之死算在越王头上,以此保全冯家的名声,也不给自己留下恶名,但如今谣言既出,冯弋父子不管怎么死,都会被怀疑是皇上所为,这就意味着皇上会被扣上残害忠良的恶名。”
绿尘揉了揉额角:“姑娘,你的意思是说,皇上现在只能放过冯家了?”
“当然不会。”戚玦道:“比起名声,冯家这个隐患就是个暗雷,绝对不能留,现在他打算直接以拥兵自重,不受军令的名义,以谋反之罪,让裴熠领兵诛灭冯家。”
绿尘怔愣之际,戚玦道:“太后的死讯若是再瞒下去,只怕百姓都要笃定其死因异常,是时候昭告天下了,皇上好好地办一场丧仪,风光厚葬,做一做孝子,或许还能暂时压制一会儿谣言。”
默了默,戚玦又道:“说到这个……那杨贵人咬死了是贤妃指使她害死太后,皇上也不知怎的,这次非要主审她,连李子桀都插不上手,只是贤妃受了刑也始终否认,皇上未免错杀,只将她废入冷宫,尚未动杀念,但也只是现在尚未动杀念而已……”
“怎会如此?!”绿尘震惊不已。
戚玦摇头:“我从南安侯府出来后,便去皇宫求见皇上,但递的帖子却如石沉大海……皇上根本不想见我。”
“现在该如何是好?”
戚玦的手指焦虑地缠在一起:“我不知道,我想去见耿婕妤,但递的帖子一样也没有回应,可皇宫总不似耿府那般容易混进去的……贤妃不能不救,法子也一定会有,但我怕贤妃撑不到那个时候,毕竟害她的人,肯定不会希望她还有翻身之机。”
“不对……”她又忽道:“不是耿婕妤,是耿昭仪了,短短几日,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不只是位份晋升,甚至代管六宫的权力也落到了她手里。
耿月盈作为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戚玦基本可以确定杨贵人是受了她的指使。
戚玦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月盈会变成她的阻力之一。
戚玦和绿尘这厢说着话,却没注意到门外,戚珞满目心惊,此刻正咬着手指不让自己叫出声来。
……
次日,太后的死讯还没来得及传出,裴臻就以玉台书院甄选侍读为由,召集了数百名官门子女入宫,并层层筛选,在五日后留下数十人,暂时安置在了玉台书院。
第二天,十一月初八,盛京下起今年冬天第一场大雪的时候,太后病逝的消息被昭告天下。
盛京内外,满城缟素。
同日,厉阳侯拥兵造反的消息也被八百里加急传回了盛京。
说是厉阳侯身为外戚,多年来假借太后威势,徒生异心,枉顾圣眷,竟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屡次违抗旨意,一意孤行,致使关津军深陷荒岭,伤亡惨重。
不仅如此,还有厉阳侯旧部上书参其当年违抗圣旨,隐瞒不报,私自处置阴宣侯余党。
随着这两道罪名被提出,接下来的几日,越来越多参冯家的奏疏如雪崩一般汹涌而来。
冯氏主支到旁支,竟林林总总列出了一百多条罪状,小到圈地侵宅、欺男霸女,大到卖官鬻爵、暗养私兵。
一个世家大族,若是想降罪,翻烂了族谱,也能从隔了好几辈的亲戚里抓出几个欺压百姓的硕鼠,并用一个“仗势欺人”的名义,追责到这个“势”身上。
本就痛恨贪官污吏的百姓此刻群情激奋,冯家的名声急转直下,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而裴臻借甄选侍读之名选出来的那几十人,正是冯弋同党名单上那几个官员的子女,此刻全部被拘禁在宫中。
裴臻发话,若主动招供,可得平安无事,否则一应按反贼处置。
有了这些人质,冯弋的同党们过去为他卖命,此刻为命卖他,一下子就把自己知道的都招了。
一时间,又是满城风雨。
有关太后死因的传闻终于有所偃息,百姓们也逐渐信了,此乃厉阳侯的谣传。
戚玦终于也在这天收到了裴熠的飞鸽传书。
她窝在矮榻上,小泥炉上煨着甜腻腻的花生汤,边上放着几个栗子,被烤得时不时发出几声哔啵的破裂声。
她展信,先是忐忑了一阵,但看着看着,嘴角又不自觉地弯了起来。
掌心大小的纸条上,精炼又啰嗦,写得密密麻麻。
“阿玦展信佳,南境暖冬,未见风雪,秋色不褪,景致甚佳。行事顺利,乱军之中归降者众,冯氏父子困顿于越州山谷,进退两难,待将其生擒,便可归京。今相思日甚,药石无解,伴餐枕宿,朝夕惦念,唯盼共赏春一枝,聊遣此苦。”
也难为他,能在那么小的纸上写这么些字。
戚玦将信捏在手里,又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而后小心翼翼把信夹进一本书里。
这可算是她这些时日收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