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 > 第148章 参见太孙殿下

第148章 参见太孙殿下(1/2)

目录

第148章参见太孙殿下

“如今大秦朝堂上活跃的学派简单可以分为法、墨、农三家。法家的核心人物是李斯, 他是大秦的丞相;

墨家的核心人物是钜子相里野,虽然在朝中官职不显,但他直接交好太子, 他的儿子和太孙又是同门, 未来前途不会差;

农家虽然表面上没有核心人物, 但是自从李由将杂家粮食研究出来,使得大秦粮食大幅增产,农家内部早就将其视作是领头人了。

这个李由也不简单, 他既是丞相李斯之子,又是皇帝的女婿,因此农家背靠大树好乘凉,日子过得也不错。

只有我儒家, 不说得到重用, 因为一些蠢货的原因惹怒了君上,又没个领头人, 用打仗来比喻就是还未开展就丧失了一大片领土,这仗必败无疑。

难啊!”

嬴子瑜眼神微闪,“先生看起来很了解朝堂之事啊。”

叔孙通直接承认了嬴子瑜的说法, “身为大秦学宫的学子, 未来也是要进入大秦朝堂的,我早了解还是晚了解有什么区别吗?”

嬴子瑜当然说没有区别,“只是刚才听了先生的话还以为先生不愿意出仕大秦呢。”

叔孙通像是听到了很好笑的笑话,“我也是个俗人,我也追求一个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我也想做名留青史的人。

怎么,不像?”

“既然先生想要出仕, 那先生的烦恼都可以迎刃而解啊。”

叔孙通摇摇头,“孤立无援,独木难支啊。”

懂了,这就是叔孙通想要在身边聚集同道之人的原因了。

只不过叔孙通点头又摇头的行为嬴子瑜又不太懂了,果然她最讨厌谜语人了。

“想要找同道之人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在惋惜我老师一身才华要被埋没,独留我一个人奋力平博啊。”

这是叔孙通第二次提及他的老师,成功勾起了嬴子瑜的好奇心,“冒昧问一句,你那不愿出仕大秦的老师是何人?”

这话一出,刚刚还故作伤感的叔孙通也演不下了,下意识指着自己问,“你不知道我老师是谁?

不应该啊!”

虽然知道这很可能很伤人,但嬴子瑜还是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说谎话,“我和羽兄长不仅不知道你老师是谁,我们也不知道你是谁。

而且因为来到这里之后咱们是直接进入正题的,容我提醒一句,先生大概率也不知道我们是谁。”

看着嬴子瑜不似作假的样子,叔孙通彻底愣住了。

然后转头看向了一直做着背景板的韩益,他忘记介绍这两个人情有可原,但是不情有可原的是,“之前你没有和二位小友介绍过我?

就这样你都能把这两位带过来?”

叔孙通一时不知道该说韩益嘴皮子溜呢,还是说这两人没有警惕心呢。

韩益被叔孙通问的面露羞愧和尴尬,“当时一直沉浸在终于有人慧眼识珠的喜悦之中,所以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叔孙通都要气笑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你都能忘?”

他怎么不把自己给忘了呢!

但现在很明显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叔孙通要做的是重新、正式介绍自己。

“我是叔孙通,家师乃是孔鲋。”

有名的人不需要很前缀名号修饰,简单几个字就能让听的人恍然大悟又心声敬佩。

叔孙通很自信,自家老师孔鲋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孔鲋博古通今,文采绝妙,更重要的是,他是孔子第八代孙。

所以叔孙通已经做好了嬴子瑜惊讶道无以复加的准备了。

可惜叔孙通高估了嬴子瑜的知识储备。

孔鲋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一则典故是鲁壁藏书。

大概内容是在秦始皇准备焚书时,孔鲋因为不舍前人心血被毁,于是将家中的《论语》《孝经》《尚书》等经典简册藏在孔子故宅的墙壁之中。

而这些书也正因为孔鲋的保护才得以保存,最终在汉武帝时期重见天日,流传后世。

对于嬴子瑜来说,提到鲁壁藏书这个典故,她可能稍微有点印象,但是只提起孔鲋这个人,她却是两眼抹黑的状态。

但是即便没反应过来孔鲋是谁,嬴子瑜还是给了叔孙通一个满意的反应。

只因为相比孔鲋,她更了解叔孙通,这人在历史上同样鼎鼎有名。

这个人曾经六易其主,但是却没有像吕布一样被骂“三姓家奴”,反而被后世称为“汉家儒宗”,就单凭这一点,嬴子瑜就不得不承认其本事之大。

前世嬴子瑜作为大秦狂热粉时,也曾对叔孙通粗粗研究过,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朝毗陵七子之一的洪亮吉评价过他,“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

想到这里,嬴子瑜带着惊讶和兴奋的神情围着叔孙通转了一圈,一边转一边上下打量,一边大量一边在心里评价,一边评价一边摇头。

史书中记载的叔孙通希世度务,非常善于与时变化,又擅长投其所好,所以才能在各个君王手下混的很好。

而且书中的叔孙通思想很明显更加务实,且善于改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叔孙通才能将儒家从纯理论的学派变成具有可实践性的武器,为后面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奠定了基础。

所以,要么是史书记载有误,要么就是眼前这个叔孙通还有所保留,还没说实话。

不太确定,嬴子瑜再看看。

而被嬴子瑜打量的浑身发毛的叔孙通非常不自在,因为项羽抱着武器站在一边的原因,只能强行逼迫自己冷静下来。

叔孙通不断给自己解释,嬴子瑜是因为听到自己老师孔鲋的名号才这样激动的。

可能真的起了效果,叔孙通慢慢有了底气,他打算再违背自己老师一次,再用一用“孔子第八代孙”“孔鲋”的名号。

为什么说叔孙通用孔鲋的名号是违背孔鲋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与张耳、陈余等反秦积极分子交好的孔鲋虽然对大秦抱有敌意,不愿意出仕,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同意叔孙通出仕。

只不过叔孙通没有按照孔鲋的规划直接去咸阳求官,而是跑到洛阳,以一个普通学子的身份去大秦学宫求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