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 > 第143章 对此关心还不如不关心

第143章 对此关心还不如不关心(2/2)

目录

抛开公子高带有非常浓重的个人主观色彩和描述,嬴子瑜还是能从故事里听到相对真实的嬴政和吕不韦的过去。

真情夹杂着利益。

“也不怪父亲,毕竟哪个君王能接受叫臣子‘仲父’的,这不得寸进尺嘛。”

嬴子瑜点点头,“你说的对,仲父!”

不知道是不是公子高的错觉,嬴子瑜这句“仲父”有点别的意味。

“我这不算,我是你真的‘仲父’!”

公子高如此强调。

嬴子瑜一脸无辜,“我知道啊仲父,你在害怕什么呢仲父,别自己吓自己啊仲父。”

公子高如果现在还看不出来嬴子瑜在戏弄他,他就白活了,“你以后还是别这样叫我了,我惜命!”

嬴子瑜可不管公子高赌气的话,眼珠子一转,十分好奇的凑到公子高身边,“仲父,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秘密的?”

公子高还想拿乔的,但是架不住嬴子瑜的软磨硬泡,端起了架子,说道,“我要纠正小鱼儿你的一个错误认知,父亲和文信侯的关系不算什么秘密。

大秦上下知道那段过去的人不少,我是秦公子,随便找个人威逼利诱一下,很快就能知道我想知道的事情。”

表面上“威逼利诱”,实际上只有“威逼”。

只是,嬴子瑜不明白公子高为什么要去问这些。

她一个嬴政粉丝都没想过深入探寻自家大父年轻时候的事情,“仲父,你这个行为很可疑啊。”

公子高不乐意了,他理由很充分的,“什么很可疑,我这是为我的旷世巨作搜集素材呢。”

“旷世巨作?你不已经写好《嬴子说》了吗?”

公子高摇摇头,“这只是我的开山之作,并不是我的巅峰之作,我的巅峰之作将会是我手上正在创作的《秦》!”

公子高想的很美,他的《秦》如果写好了,将会和大秦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嬴子瑜充满了怀疑的眼神激起了公子高的胜负欲,“小鱼儿你别不信,我这本《秦》讲的是我大秦从成立到兴盛再到辉煌的故事,以父亲的视角展开,绝对具有开天辟地、划时代的价值!”

到这里嬴子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公子高这是打算自己亲自动手操刀一部长篇小说,比前世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早了一千多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是划时代的突破。

不仅是嬴子瑜,就连一旁不爱看书的项羽都来了兴趣。

公子高得意洋洋,有点找不着北了,“吕不韦写了《吕氏春秋》,说是一字不改,我以后写出来的《秦》也是这样的。”

说什么来什么,公子高吹牛还没结束呢,嬴政就从他身后来了一句,“说这话之前看过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了吗?”

这一声差点吓到公子高。

公子高抚摸着胸口,有些惊慌失措,“父亲,你站在人后面太吓人了。”

嬴政不在意,一锤定音道,“你被吓到说明你刚刚说的话非常心虚。”

公子高需要辩驳,“我虽然没看过《吕氏春秋》,但不是我的问题啊,还不是因为这书不给看嘛。”

公子高后面的声音越来越低。

嬴子瑜看热闹不嫌事大,立刻举手表示,“仲父没关系,我这里有书,可以借你的。”

公子高勉强微笑。

嬴政则表示不用,“朕正好在吕不韦书房中找到了新版《吕氏春秋》,更好给你学学。”

说完作势就要把书给公子高,公子高一开始是真的浑身抗拒,他爱写书不代表他爱看书,这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到后面公子高就发现,其实嬴政不是真的想把《吕氏春秋》给他。

得出这个结论的公子高非常高兴,嬴政则也没有不好意思,而是非常理直气壮的表示,“这书只有一本,当然是给小鱼儿更加有用。”

嬴子瑜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个吃瓜群众,结果没想到这火还能烧到她的身上,“大父我不需要啊,我有的,之前你让阿父带给我的。”

嬴子瑜企图让嬴政回想起来。

但可惜,嬴政没有忘记。

“这本是最终版,是吕不韦死前才修改过的,和之前给你的不一样。”

“修改过?可是吕不韦当初在这书完本之后可是放出话来说,这书一字不可改啊?”

当初吕不韦说《吕氏春秋》一字不可改一方面是个噱头,传播他的书。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当时正处于权力巅峰,正春风得意,和后来晚年不受重用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然后自行修改年轻时候偏激的观点也是正常的。

当然这些嬴政没有太细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行吧,嬴子瑜接受了这个解释。

“但是这书之前不是还不让人看嘛,现在怎么还逼着我学呢?”

嬴子瑜更想问的是,不能因为祭拜一次吕不韦,她家大父就对吕不韦改观了吧,难道恋旧的实际上是她大父?

“想什么呢,让你学不过是因为这本书很重要而已。”

嬴政反思过了,以前他虽然也知道这书有用,对大秦未来有用,但是那时候的他年轻,还是比较意气用事的,是非黑白太绝对了。

等后来阅历跟上了,他也忘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了。

好在现在还不晚。

本着不能自己一个人受苦的嬴子瑜发扬着有福同享的好精神,“仲父也说了,文信侯的《吕氏春秋》对治理国家和地方都有好处。

这样的好东西怎么可以只有我一个人看呢?”

突然被提及的公子高很想表示,这话他没说过。

“正好咱们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多印刷一些也不难。”

嬴子瑜的意思是让嬴政陪着她学,但好像嬴政理解错了嬴子瑜的意思,“你说得对,你父亲在邯郸治理国事也需要这书,印好了找个人给他送几本。”

虽然但是,嬴子瑜当然不会阻止自家父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甚至还想为他添砖加瓦。

“我在大父你身边,大父随时可以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但是阿父不行,为了阿父好,阿父每个月交一篇学习心得最好。”

而且她阿父坐镇陪都之一的邯郸需要学,那她姑姑坐镇寿春也不能厚此薄彼。

对此,嬴政表示顺手的事!

至于收到嬴政的“关心”的两位什么样的心情,这就不在嬴子瑜现在的考虑范围内了。

不过正是因为这本书,阴嫚后面对百越的征伐才不至于伤亡过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