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在四爷后院发疯 > 第172章 第 172 章 那才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第172章 第 172 章 那才是不太可能的事情……(2/2)

目录

好端端的选秀做什么?

胤禛提醒道:“弘暻都已经十二了,明年十三,选秀先定下来婚事,等过个一两年成亲正好。”

那拉金婵恍然大悟,对啊,一眨眼,那当初小小一个自己抱在怀里的光屁股小孩儿,现如今也长大了。

她摆手:“不用,等他十五了再选秀,到时候定下来婚事,十八成亲,上行下效,他晚些成亲,民间也能将这风气给带起来。”

她敢说,这京城里必定是有许多闺秀在等着弘暻成亲呢,弘暻晚两年,那些闺秀指不定也就跟着拖延两年,这些闺秀们不嫁人,那京城的儿郎们就必定跟着等。

所以说,弘暻一个人拖延三年,也就等于是京城里所有没成亲的少年少女们拖延三年。

也就不用胤禛专门去让人管这事儿了,自发自动的,这日后,成亲的年龄就能往十八上推了。

至于推不动的……也不用费劲儿,日后自会有婚姻法。

胤禛有些迟疑:“十八是不是太晚了些?”

当初胤礽定下来太子妃也是十二三,不过,是太子妃运气不好,接连没了祖父祖母,连着守孝,这才耽误了婚事的。

那拉金婵笑道:“不会,十八正好,心智成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会对家庭负责,也会对自己负责,这样正好,还是说,皇上心里已经有了人选了?”

胤禛哪儿有什么人选?

他只有门第。

比如说,章佳家的女儿,章佳阿克顿很受他看重。

再比如说,那敏的女儿,那敏也是个能臣。

那拉金婵忽然问道:“张廷玉有个孙女儿,今年十一岁?”

胤禛瞬间皱眉,片刻提醒道:“张廷玉是个汉臣。”

那拉金婵顿了顿才说道:“当年世祖皇帝先娶了蒙古来的皇后进门,后来却是宠爱董鄂氏,生了汗阿玛的又是佟佳氏……”

当年满人和蒙古之间是合作关系,满人入关,必得要按照约定迎娶蒙古皇后,所以哪怕是废掉了静妃,也还得再有一个科尔沁来的皇后。

顺治宠爱董鄂氏,并非是民间传说点儿什么爱情,当然,爱情也是有的,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着政治。

因为皇后是蒙古来的,所以宠妃就需得是满人。

生了阿哥的妃嫔,也全都是满人。

到了康熙继位,蒙古来的就不能做皇后了,只能做妃子。当然,就是妃子,也必得是位份高的。

可现如今,胤禛做了皇帝,胤禛不册封妃嫔,蒙古那边连句话也没有。当然,蒙古那边肯定还是很愿意让胤禛有个蒙古妃嫔的,但是胤禛洁身自好,只宠着那拉金婵,连满人官员上折子都管不了,蒙古那边也就更没法子了。

胤禛是能听懂那拉金婵的意思的——皇上的婚事,大部分时候,是一种政治倾向。

朝廷看重蒙古,那蒙古来的就能做皇后。

朝廷现如今要满汉一家亲,那汉人女子做皇后,也是可以的。

但他沉吟片刻却是摇头:“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本来整顿八旗,提高汉人地位这些措施已经是引起了许多满人的不满的,若是连皇后都要从汉人女子中挑选,那就是胤禛,都不敢确定自己是一定能压得住这所有满人的。

不过,纳个汉人妃嫔倒是可以的。

那拉金婵就忍不住无语了一下,说的好像大清的历代皇帝没有汉人妃嫔一样,康熙最宠爱的密嫔,不就是汉人吗?人家连生了三个儿子呢。

胤禛最宠爱的……这个可以略过不提。

若是让汉人妃嫔生的儿子继承皇位,这倒是个法子。但怎么说呢,也容易引起别的事儿——夺嫡。

你怎么确保皇后进宫之后不会生阿哥呢?皇后生了嫡子,你却要挑选妃嫔生的儿子继位,这就是乱了规矩的,就很容易……嗯,夺嫡有时候确实是能引起朝廷灭亡的,真的,毫不夸张。

“倒不如给琳琳挑选一个汉人额驸。”胤禛说道,但顿了顿,又说道:“不过琳琳还年幼,她的婚事不着急,等她十八了再说。”

那拉金婵暗暗哼一声,等十八就迟了,十五就需得开始挑选,十六七定下来,十八成亲才正好。

但这话现在不能说,说了胤禛就该不高兴t了。

弘暻的婚事两个人没达成共同看法,所以就暂且搁置,就像是那拉金婵说的,反正弘暻也才十二,还早着呢,再者,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万一六年之后,胤禛就已经看到了满汉一家亲的局面呢?那到时候,也就不需要弘暻付出婚姻的代价了。

当然,满汉一家亲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入手,比如说,朝堂上满汉官员的比例。不过这个需得小心谨慎的布局,不然怕是就要翻车。

转眼就是过年,十四在外面回不来,特意写了折子,说他在山西那边,那边的巡抚有些不太对劲儿。

山西那边巡抚是年希尧,也就是年氏的兄长。

那拉金婵之所以记得这个人,是因着这个人多才多艺,不光是个能干的官员,还是个成就很高的数学家,书画家,还是胤禛的督陶官,对于瓷器也是很有研究。

这样的一个官员,十四说他有贪污受贿的可能。

那拉金婵觉得,还是有些挺可惜的。胤禛给十四回复了一下,让十四仔细探查,不要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要放过一个坏人。

至于这探查结果,可能还需得两三个月了。

反正年前,十四是回不来的。

等到来年三月,十四就递上来折子,年希尧确实是有贪污受贿的行为,他的兄弟年羹尧现如今是军中,青海那边的将领,年希尧贪污所得,大部分是给了年羹尧。

胤禛就有些弄不明白了,贪污受贿是大罪,朝廷的规定是贪污超过三千两就要砍头,年希尧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将银子给了年羹尧这是什么操作?

又想到那拉金婵之前说过的梦话,他就忍不住皱眉——原以为有年氏暗中提醒,年羹尧兄弟该是会安分守己的才对。难不成,适得其反了?

但没证据不好说,胤禛干脆就又让十四转往青海那边去了。

又到了六月,宫里就顺道办了两次喜事儿。

都是公主出嫁,也都是嫁到蒙古去,一个是直亲王的女儿,一个是理亲王的女儿。

这婚事办完之后,又紧接着,办了两场丧事,八月里,理亲王先过世。理亲王过世之后,直亲王听说了这消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喝了半天酒,然后,在睡梦中,也过世了。

胤禛很是悲痛,怎么说呢,这两个哥哥,在他生命中是占据了很大的分量的。以前他年幼,力气小,最是崇拜英勇的大哥。再后来,他读书之后,又很是崇拜博学多才的二哥。

不管是老大还是老二,在有夺嫡的概念之前,对

血脉这种东西,真的很难说,打的时候恨不能连对方脑袋打破,但怎么打,那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甚至诚亲王,都因着两个哥哥的过世,大病了一场。

胤禛情绪低落了很久,一直到十一月,颁金节,十四亲自回京了。

他带来了很重要的证据——年羹尧在海上走私,积攒了大批银钱,同时又在往一个孤岛上运送犯人和物资。

十四很是郑重:“我怀疑他是想占岛为王。”

钱财,人,物资,三样都有了,接下来只要他一家子偷渡出去,那岛屿就成了他的地盘了,大清就算是想攻打,一时半会儿怕是也攻打不下。

再者,只要他悄默默的发展,不将自己暴露出来,大清若是不知道这个岛屿的存在,那给他十年二十年时间,就指不定又是另外一个台湾了。

当年康熙□□用了多长时间?

现如今年羹尧这个岛屿可比台湾距离内陆要远得多,再者,原本这岛屿也不属于大清。大清若是要发兵,就需得有个借口。

胤禛好半天没说话,实在是……想不到啊,他压根没想到年羹尧会有占岛为王的想法,甚至还付诸行动。

但随即一想,那拉金婵都说过,年羹尧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将来功高震主,想想古往今来能功高盖主的,有几个是寻常人?不都是心气儿高的将帅之才吗?

这样的人,若是被年氏几句话劝说的安心窝在一个地方做普通人,那才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