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第 166 章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2/2)
看不到杂耍虽然有些失望,但是逛一下铺子也听挺高兴。
弘暻最喜欢的就是一个玻璃铺子里,买的都是些晶莹剔透的玻璃摆件,还有那种空心的,里面封上一朵花,或者一簇花,看着就赏心悦目。
弘暻就好奇:“这是真花儿还是假花?”
胤禛看一眼就点头:“定然是假的,真的是经不住这样烧制的,再者,你看里面那花儿的光泽,这种的该是烧制出来的。”
那拉金婵看一眼,也没反驳,毕竟真花儿的话……现在大约是没有这样的技术的。
还有就是一些西洋铺子。
胤禛没有禁海,再加上九阿哥还亲自出海,所以民间对于出海的事儿也是……很热衷的,毕竟出海赚的钱多。所以,西洋铺子也就多起来,各种西洋物件,有贵的有便宜的。
那拉金婵还找到一些鹅毛笔,她特意买了好几根,打算回去试一试。好用的话……就做一些铅笔?但是铅笔不是好做的,这个笔芯就不太好弄,做出来的若是成本太高,那就谈不上便宜好用这四个字了。
不过也可以试试。
弘暻则是买了一个西洋来的匕首,和大清的匕首比起来……居然差不多。
要知道,大清这边的炼铁技术已经是改革过的,炼制出来的都能叫钢铁了,可见其结实坚固程度。但大清,t居然也有这样的材料了。
那拉金婵就提醒胤禛:“那边的发展,并不比咱们慢。你们,闭关锁国要不得吧?要不然,你也不能知道人家那边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人呢,最怕的就是将自己放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要居安思危才好。”
可怎么才能居安思危呢?
那就是将身边的所有国家,都当成是敌人。
敌对国家但凡有点儿什么好东西,你都抓心挠肝的睡不着,这才能居安思危。
胤禛嘴角抽了抽,又在这儿点自己呢?他点头:“好好好,我回头就将这句话写在祖宗规矩上,绝不能禁海,绝不能闭关锁国。”
那拉金婵顺手揉一下弘暻的脑袋,低头看弘暻:“要记住了,落后就会挨打。所以为了不挨打,就决不能让自己落后,如何知道你自己落后了没有呢?”
弘暻举一反三,十分聪明:“多看看别的国家的发展,对比一下自己,就知道自己有没有落后了。”
那拉金婵笑得欣慰:“是个好孩子,记住这句话。”
胤禛赶紧招呼那拉金婵:“瞧见那边有个金楼,可要去看看?给你顺便买个簪子?”
那拉金婵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头发,顿了顿,点头:“好。”没人嫌弃自己首饰多,再者,她现在可是有女儿的人了。
她的首饰,完全可以都留给亲亲的女儿嘛。
给她攒钱,她要是相当公主,她就可以享受的过这一辈子。她要是相当女王,回头就用这笔钱给她招兵买马,送她去海外开拓国家。
当然,开国皇帝肯定艰难,但同样的,开国皇帝可比守成皇帝要伟大的多,更能名留青史。
反正她绝不会小看自己的女儿,她想做什么,总得要有银子才行。
那拉金婵很高兴的挑首饰,今儿有人买单,她只挑选贵重的就好。
胤禛不说是财大气粗吧,给媳妇儿买首饰的银子还是有的。
弘暻也贴心,还给自家妹妹准备:“额娘,我看这个很适合女孩子,先买下来给妹妹放着,等妹妹两三岁了头发长起来了就能用了。”
提醒那拉金婵了和胤禛了。
胤禛也赶忙给自家女儿挑选:“这小铃铛要两对儿,到时候绑在头发上,等她会走路了,要在脚脖上也带一对儿,免得自己偷偷跑走。”
小孩子会走路的时候,那真的是撒手没,你稍微一个没注意,小孩子就不知道会窜到哪儿去了。
若是寻常人家,地方小,好找。但宫里就不太好找了,再者,有水池有水井的,所以带着铃铛还是比较好的,宫里的孩子,从会走路,大部分都是带着金铃铛的。
走哪儿响哪儿,嬷嬷宫女们听着声音就能找得到人。
簪子小公主是用不了的,那就买金锁,金项圈,金镯子,金腰带,还有挂坠。
大肆采购一番,一直到弘暻肚子饿,几个人才算是出了金楼往酒楼。
也是巧了,这边进了酒楼,就正好遇见了从另一边进门的允裪。
那拉金婵是很少见允裪的,允裪一张嘴本想请安,胤禛摆摆手,他立马就顿住,很是机灵的问道:“您怎么来了?”
胤禛笑道:“散散心。”
“那我请客?”允裪问道,胤禛本来要说什么呢,顿了顿,点头:“好,那这次就让你破费了。”
他自己刚才花钱不少,买的时候不心疼,光想着闺女到时候笑起来多好看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心疼了,几万两银子没了——买太多,光是那拉金婵自己,就买了十多件,小公主总共买了二十来个,虽然小,但是用料精贵,不光是金银的,还有珍珠的,宝石的,玉石的暂且没买,生怕小格格给摔了。
摔碎了虽然不心疼,但万一扎到了小孩子,那可就心疼了。所以,小孩子的首饰,还是要买结实耐用的。不过,金首饰虽然不抗造,但是金首饰不会碎裂,也挺安全。
允裪赶紧前面带路,领着胤禛去了他自己经常去的雅间。
进了门,赶紧给那拉金婵行礼:“给四嫂请安。”
那拉金婵摆手笑道:“自家兄弟,不用如此多礼,怎么这段时间不见你福晋呢?若是她得空,也让她进宫陪着本宫说说话。”
允裪赶紧应道:“能得四嫂召唤,是她的福气,回头臣弟就让她进宫陪您解闷去。”
胤禛招招手,示意他落座:“朕正有事情问你,你可愿意出京去?”
允裪立马来了精神:“皇上是想让臣弟办什么差事?为皇兄办差,臣弟赴汤蹈火。”
胤禛哭笑不得:“也不让你赴汤蹈火,你先查一查这僧道隐户的事情。”
因着历史上是有因着僧道灭国的朝代,所以后面朝代都很吸取经验教训,对僧道多是管辖十分严厉的。但是怎么说呢,这种东西是禁止不了的,皇上本身也有倾向于,就比如胤禛,也信佛,常年手腕上有一串佛珠。
禁不住,那就只能是多查查了。
胤禛就说起来自己收到的折子:“江南那边的折子,说是有一个寺庙,竟是有五百亩地,但是寺庙内的僧人数量却不是很多,这种情况也常见的很。”
江南那边属于地少人多,人□□发式增长,但是土地就还是那么多——毕竟江南繁华多少年了,能开垦的土地也已经都开垦过了。现如今也算是清朝繁荣期,所以无主的土地就更少。
正碰上胤禛打算摊丁入亩,那么些被公开了土地的,就更愿意拉别人下水,最好是大家的土地都被朝廷登记在册,然后按照人口再重新分配。
胤禛也正好要查一查这僧道的事儿,就干脆让人走一趟。
允裪笑道:“皇兄若是用得上臣弟,臣弟这就去一趟。”
胤禛点头:“好,那这事儿就交给你,回头你带上人,看朝堂上带谁去,你自己做主。若是有遇见那比较……嚣张跋扈的,正好老七在那边,你只管找好他帮忙,安全为重。”
允裪忙应了下来。
胤禛又说起来别的事儿,允裪时常在宫外行走,对于宫外的变化是了解的更多的,索性就给胤禛做向导:“原本纺织厂那边现在空出来了一片地方,现如今都盖成了房屋,有许多绣庄在那边开门做生意。”
生意是聚集到一起更好做,人人提起来都知道那边是做布料生意的,还比别处便宜,那要买布料了,肯定也就更愿意往这边来。吸引更多的客流量,那每家铺子也都能分到客户。
客流量是最重要的,留不留得住客人就看各家铺子的本事了。
那拉金婵和弘暻也只听着,只弘暻偶尔问几句话,他进宫的时候年岁小,对于外面的印象实在是太浅淡了些。
饭菜上来,胤禛就先给那拉金婵夹菜:“尝尝,这可是招牌菜,也不知道这些年过去了,这菜的味道变没变。”
允裪就笑道:“那倒是没变,还是那一个厨子,这都在这酒楼干了将近二十年了,不过,怕是最近就要换厨子了,听说是原先的年纪大了,要换儿子上了。”
厨艺这东西,也大多是家传的手艺。
那拉金婵也点头,味道确实是没变,和之前吃的一样。
胤禛给允裪夹菜,快闭嘴吧,我和你四嫂说话呢,有你什么事儿呢?
允裪吓一跳,他和自家这个冷面四哥接触可不太多,这冷不丁的……有些太受宠若惊了,但下一瞬就明白了,自家四哥一转头面对四嫂就是笑盈盈的,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