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径(2/2)
姚姜从前对皇帝的认知是年华老去,但神智清明。
现今,她对皇帝另有了看法:不囿于成见,敢开先河。
授她为女外官,于朝廷有利,更是给大周女子开了一道窗!让她们得以窥见杰出的女子能不被困于内闱,也能上朝议政!
女子与男子同朝议政,是对男尊女卑最大的挑战!这会让男子为主的朝堂有极大的震荡!
但皇帝灵台清明,顶着大半朝臣的不满与弹劾,下旨为她授了外官,可见并不囿于成见,敢开天辟地!
卫骏驰:“四品官衔不算低,却依旧会有那许多人为难。夫人上朝三日,别的朝臣看看似未有奏本。可实则陛下的御案都要被大臣的奏疏淹没了。”
“各部官员没在朝堂上与夫人争执,一是好男不与女斗,其次,应当是各位大人已知夫人心思细密,知晓当廷与夫人对上也未必能赢,故而没轻易出言。今日,赵大人小心尝试,却被夫人轻易驳得哑口无言。”
姚姜叹了口气:“这位赵大人问的正好是我知晓的。”
卫骏驰微笑:“能将北疆兵士所需细说到那地步,夫人为本朝第一人。”
陆老夫人:“当日陛下授官,我便有担忧。我担忧的是:你为女子,做外官何等之难。现下我也便大约明白了为何皇后娘娘要与你说那话了。”
她看向卫骏驰:“姜姜为官,最难的是名正言顺。但皇家是能将这事做得名正言顺的。”
卫骏驰:“皇后娘娘所言,夫人仔细去想。在我看来,陛下与娘娘对朝堂的情形知晓最是清楚。重臣都为陛下亲自选拔,而重臣家中的女眷,皇后娘娘都见过,也是心知肚明。知晓他们有多难对付,才会想让夫人位列九卿。”
“夫人的功绩,迟早位列公卿,但先让夫人得了公卿之位,便是一品官员见了夫人,也要行下官之礼。夫人的良种的栽培会简便得多。这应当便是陛下与娘娘的思虑。有了司天监,这事必定能做得名正言顺。”
姚姜想了片刻:“不论是何情形,明日我们进过宫后再说。”
回到后院屋内,姚姜咬着红唇看卫骏驰。
卫骏驰拿来围毯围在她腿上,又递了手炉来。
姚姜接过手炉:“夫君,我在想国公府到底有何过错,陛下要用一公一卿来让我们煎熬?”
卫骏驰温柔一笑:“夫人若能位列九卿,那夫人往后去到各郡良种司青苗署,都无人敢刁难,且能督促各地官员。”
“我与夫人成亲三年,先前又有一年多相识,我知晓夫人要培育良种,便得离开京城往各郡去。各郡都有官员,说不好还有告老归乡的重臣,这些人都不是好缠的。纵算夫人是京城派去的官员,在推行良种时也必定会遇上许多难处。因此陛下让夫人位列九卿,是为夫人免去了这些烦难。”
见姚姜看着他,卫骏驰轻笑:“各郡官员都自有盘算,虽说各郡的郡守与夫人如今的官阶相当,但你怎知他们身后没有厉害的角色?封疆大吏身后都有在京的官员支持,要给夫人使绊子那是轻而易举。夫人若能位列九卿,便能摆脱这些烦难……”
姚姜仔细听着,片刻后才问:“夫君何时知晓这事的?”
卫骏驰:“夫人上朝的当日,我就大约知晓了。”
姚姜皱着眉:“你早就知晓了?”
卫骏驰握着她的手:“夫人,陛下给你授外官时,只提了夫人在北疆的功绩,对先前安顿、养活流民没有提起。是陛下忘记了?”
姚姜想了片刻后才问:“当日这事我是请胡村正出首办理,应当不算在我头上。”
卫骏驰笑着摇头:“夫人忘了当日你在青川蒙冤,外祖母为你写的辩折了?还有那也许多百姓去为你鸣冤,连刑部的回复都明写了夫人有功,陛下怎会忘却?没提自然是没到提的时刻。”
“太子与六皇子都与我隐约说过这事。陛下已老迈,再过几年便会是太子登基。身为天下之主,陛下与太子都希望国富民强,太平安稳。但要能做到这八个字,国库便得充盈。这些年户部生了多少法子,但因天灾人祸,都收效甚微。”
“便因户部没银子,仅有几个郡设了惠民医局,更别提慈幼局了。夫人之能真正能让百姓丰衣足食,陛下与太子,乃至皇室中人,无一不希望能将夫人收入囊中。”
“似夫人这样的农稼高手,若如今还未成婚,陛下必定会找年纪相配的皇室子弟为夫人赐婚。且给夫人赐的,必定是太子这一支的男儿。太子可是生了男儿的,如今皇孙比夫人仅小二三岁,还未许婚……”
姚姜震惊,瞪着他不知该说何话。
卫骏驰轻叹:“夫人乃是国之利器,不收在皇室之内,陛下与太子都会有担忧。而夫人已婚嫁,我们还有了儿女,我还健在,皇家不能再用婚事来收服夫人,自然要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