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断章 女主角赵阙穿的是传统的大秦服饰……(1/2)
第120章 断章 女主角赵阙穿的是传统的大秦服饰……
女主角赵阙穿的是传统的大秦服饰, 平时大家穿的都是改良过的,方便生活工作的衣服,但是重大节日, 或者是特殊场合, 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穿传统服饰。
“传统服饰?什么样子?”欧阳远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传统服饰应该是什么样的。
什么叫传统服饰, 什么叫改良服饰。
“像唱戏的穿的那样?”
“那是戏曲服饰,戏曲本身成熟时期在明清, 现在看到的戏服也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后才定型的, 跟秦朝时期相差很大。”
李稻花一边说, 一边写, 欧阳远继续问秦朝服饰是什么样的。
八十年代, 虽然我国已经在进行服装史研究,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版正式的服装史图书。
非专业人士,并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服装变化, 不像后来, 各种各样的传统服饰兴起, 还越来越考究。
甚至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 保留传统元素,又方便穿着。
欧阳远的询问让李稻花意识到,她之前认为, 这本书未来阅读的难点是各种详细的科技物品描述,现在看到, 第一个难点是服饰问题。
好在她之前到处演讲,认识不少大学里的老师,几经周折, 总算是找到了专门研究中国服饰史的老师。
又跟对方请教,征得同意后拍摄了一部分对方的研究成果,再拿着这个照片,找美术生,按照李稻花的想法,重新再加工。
既然做了,那就做好,李稻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是服饰,还有《大秦重工》里面的一些科技产品,也都找美术生画出来。
一个美术生完不成,或者是风格不兼容,没关系,多找几个。
别的不多,人多的是。
随便找个房子当做工作室,一群人聚在一起,李稻花还做了磁吸小黑板,一起讨论哪个部分应该怎么画。
张夕就是这个小组的画家之一,在校大三学生。
本来他们是应该由老师带着到外地采风作画的,或者是到博物馆参观优秀画作。
这次参加李稻花的作品插画,是她主动来的,因为她是李稻花的粉丝。
在讨论的时候,张夕再次感叹,李稻花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因为李稻花跟他们说的绘画想法,很新奇。
画出来的东西,让人有一种,古今中外的感觉。
而回家路上看到小孩子看的小人书,让张夕萌生出一种想法,那就是要把李稻花的这本书画出来。
她觉得,李稻花的那些想法,如果只是画成几副插图,简直太可惜了。
要知道,服饰这样的东西,笔直站着是一种风格,换个姿势又是另一种风格。
要不后来怎么会有那么多版型差的服装,为了不让人发现版型差,在选择模特图的时候,只选择花里胡哨的姿势,是要用这些姿势来掩盖版型差的事实。
“可以是可以,但是我没时间。”
“我们可以啊!”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
此时国外,尤其是倭国,正是漫画的腾飞阶段,更有不少优秀漫画作品被改编成动画,不止在倭国爆火,在我们国家也获得成功。
国内的漫画起步就晚很多,国外的漫画模式也是多样的,有纯画师和原画师,纯画师有合作的作家,他们只负责画。
原画师就是从故事到绘画,全都是靠画家完成。
张夕他们就是想把李稻花的故事画下来,而且《大秦重工》也很适合画成漫画。
“先把主要设定画出来吧。”
有了李稻花的肯定,一群人更激动,画出一部优秀的漫画,跟作家写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一样重要。
他们也能成为自己行业的优秀画家,甚至是顶尖画家。
磁吸小黑板上,除了一些写出来的设定,更多的就是些半成品的画作。
只看这些画作,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这个工作室是什么高新科技研发所,要么就是什么不法分子犯罪现场。
至少欧阳远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被唬住了,站在门口差点不敢进,再三确认他们这是《大秦重工》的插画工作室才带着迟疑走进去。
不过很快,欧阳远就陷入兴奋状态,实在是这些画看起来就跟能蒙人,尤其是没上色的那种。
上了色的,他反而不太喜欢,也是这些图画,上了色,反而会把很多细节给模糊掉,除非是3D立体的那种。
看着这些图,欧阳远跃跃欲试,他们物流公司什么都拉,当然,现在已经从一开始的两头自己找活变成了帮两头找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