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117 段之缙心事重重吃……(2/2)
段之缙连忙请罪,又把话头带了回去,“俞大人,您要是还觉得这是个事儿,就只能说明您不是为朝廷、为皇上做官的,而是为了您自己做的官。因为皇上心系的不是那两三个大户吃没吃亏,而是全天下的老百姓有没有吃饱。”
他一顿道德绑架连带着拍马屁,俞石明还没啥反应,长乐王倒是在一旁憋不住笑了,叫皇上瞪了一眼才堪堪止住。
他心里觉得这个段之缙有意思,一套诡辩下来道理没有几分,却堵住了俞石明那张笨嘴。
只要他还要脸,就得跳过去了。
果然俞石明又拿第二件事儿说嘴,段之缙道:“这事儿也不难,人丁钱都是定额,摊派到各个省份也都是定额,只要能征到足够的银子即可,完全可以制定阶梯一样的征银法。三十亩以下不征人丁钱,超过三十亩不到一百亩的部分,每亩征半两钱,超过一百亩亩不到二百亩的部分,每亩征一两银……以此类推,田越多,缴钱越多,也能遏制乡绅们侵占土地的欲望。”
他仔细查过,三十亩地足够一家人吃饱,这时候不征钱正好能减轻这些人的负担,到了一百亩就算是富农了,富农家口会多一些,原本的人丁钱也不少。
郑楒琅听着,问道:“那缴到最后,地越多岂不是要倒贴钱?”
“正是如此。”
在场的大地主们听着脸色都发绿,只皇帝这个想钱想疯了的觉着好,但他也清楚不能征这么狠,多少要让一让,“你这闹得,大家都不要活了。从一百亩开始征吧,慢慢地往上累加,也不要叫人家倒贴钱,征到四两为止。”
刚才叫段之缙掀了房顶,现在皇帝把房顶关上,又打开窗,大家顿觉也不是那么难接受。一亩地纳完田赋之后能收七八两银子,还有盈余。
第二个问题解决,段之缙又主动提起第三个问题:“国子监的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习圣人教诲,日后代天子牧民吗?现在不去看看民生疾苦,难道等着以后外放两眼一抹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给朝廷办差也算积累了经验。”
第三个问题就算不行,皇帝也要强压着官员们叫监生去丈量土地,因此这事儿也不算什么问题。
在场没一个再说话的人,本以为事情到此了结,谁知都察院的人又出来说话,正是席翺。
他梗着脖子道:“皇上,微臣有话讲!”
郑楒琅现在看着他就来气,可偏偏皇帝觉得他为人耿直,是个不可多得的直臣、纯臣,叫他尽管说。
“臣要问问段之缙,倘若地主们把地租提高了,把这个负担转移给佃农或者雇农,你要如何?”
周遭的官员又有了主心骨,纷纷附和。
这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段之缙预判过这个问题,此时答道:“土地是国家之根本,本便不应该由私人自定地租,即便不摊丁入亩,也应当由衙门做主,帮助主客双方做契。”
一句话掀起来轩然大波,这是要从大家的钱匣子里拿银票啊。
官员们纷纷跪下,求道:“万万不可啊皇上,这定会引起百姓们的不满,如若动摇国本,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也觉得段之缙太异想天开了些,连忙打住:“席翺说的事情不一定发生,你们也不用害怕。摊丁入亩到底能不能做,说到底也还得试 。若是不行咱们立刻止住,若是行,咱们再全国推行。”
段之缙说了那么一堆,是另有打算,此时当仁不让道:“此事是臣所提,请陛下恩准在臣之岺州、南诏试行。”
“好!你有这样的心气!纯臣!忠臣!”
皇帝见他自己提出来大喜过望,正好给别人做做榜样,当即表示:“就算最后没弄好,朕也绝不怪你,做好做坏,朕都给你留一个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职位!”
……
御门听政散去,段之缙孤零零走在出宫的路上,熟人都围在皇上身边儿,其余官员见着他便鼻里喷气,还是自己走为上策,省得挨打。
走着走着,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允升!”
回头一看,是徐明宣和施秉文。
他俩赶上来蹙眉看两眼,叹一口气:“你这是何苦?”
三年没见面,说这些只觉生分,段之缙回道:“总归要有人去干。”
且钱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永远往钱多的地方流,土地上无利可图,财主就会把钱投向别的地方,那一片又一片的茶山就有救。
“一块儿吃饭去?”
他俩摇摇头,“我俩在户部,是偷着过来的,倘若叫俞大人看见,有我俩的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