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15 牢洱不是什么香饽饽,弄清了穹……(2/2)
仁通摇头,“贫僧不知。”
段之缙对仁通行大礼,“我见活佛转世,往往是乘愿再来,续佛慧命,宣扬佛法,使教法不坠。法师大慈大悲,在此穷苦困顿之地教化穷苦困顿之民,定然是活佛转世了。我将为法师求皇帝陛下恩典,封法师为国师。”
仁通为传教而来,自然明白有称号对僧人传教之意义有多大,他颔首称谢,实则答应下来。
段之缙见他没那么迂腐,心中大大赞赏,现在思想上的武器可待完善,物理上的武器也得完善一番,便叫来了唐馥安排在这里的属官。
他俩虽未有什么上下级关系,但段之缙和唐馥也算是相识,属官会汇报给唐馥。
段之缙道:“尽快传给你们大人,这里的民众贫苦,可最是贫苦的地方不需要粮食,你得给他们刀剑才是。如果阿速勒往穹迦逃,你也可以叫民众们和他们的领主顶一顶,看看这土地归谁。”
他话一顿,笑道:“当然了,这话不能跟大法师说,毕竟他素来信奉的都是不害一切众生。平时多叫他讲讲众生平等的道理。此外我会从南诏给你们调拨银子来,没事儿也施粥发钱。倘若没了,跟你们总督说,来问我要也成。”
属官应下,段之缙和方叙墨才偷偷回到了大部队,又一起回到总督衙门。
此时苏橙要查的事情已经查完,他们还要回去和皇上复命,不能在南诏多呆,稍歇了两天便准备回程,段之缙再城门口送行,兜兜转转,竟然已经八月份了。
两个人相互劝酒,倒也没有到执手相看泪眼的程度,因为段之缙在南诏任总督已经满了三年,十二月前要到京述职。
他改土归流的差事还差一截,不知皇帝是什么打算。
方叙墨叫他宽心,“虽没有彻底地完成,但南诏事之难,陛下也是深知的,该有的奖赏也会有。与其思虑这些,患得患失,倒不如想想摊丁入亩的事情,只怕进京之后这个差事还会被托付给你。”
“你可知摊丁入亩议到了什么程度?”
方叙墨答道:“现任的户部尚书俞石明和绝大多数官员都明言反对,皇上觉得难办的只有一个事儿,那些许薄田的小民,他们的田赋应该如何厘定。到京之后我会写信给你,但在你上京之前,也得想一个应对的法子,否则你作为提出者,定然要受不少诘难。”
段之缙拉着方叙墨道谢,又送他上轿,一直到轿子远去,一点影子都不见才回城,心里想的全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的事情还没有想出法子,茶山又出问题。
西南之地多山,种植茶树果林获利最大,但这些东西不如粮食一般一年之内就能长成,少则二三年,多则四五年之内没有任何收成,时间的成本核算下去,到目前为止,地方藩库难以支撑。
再者多是在新设立府县的地方试点,整个省份的田赋比之未改土归流之前相差不大,那就定然会被人责问,为何田地多了,偏偏田赋不变。
段之缙心里想着,终究拿不准纪禅的心思,希望他能保住自己。
现在也只能想想回京的事宜。
上京述职不同于调任,除了随从之外没必要带亲眷,再加上南诏、岺州二省的政务不能停,沈白苹和锁儿就得留在总督衙门中,段之缙带着王章独自上京。
沈白苹给他收拾了些土产出来,有带给京中家里的,有送给秦先生、郑兄等人的,还有献给陛下的,样样不能少。
似乎也该给岳丈送一份,但沈白苹道:“我父亲素来好清名,只与清贵人家往来,现在咱们家发起来了,贵而不清,外祖又是商户,有言道孝顺以顺为本,还是不要戳他老人家的眼眶子了。”
“再者这么长时间都没来往过,现在回了京倒想起了你的岳丈。”
旁人非亲非故,怎么冷眼旁观都是应当的,可就算杨家外祖落败了,做父亲的也总该管管自己的女儿。
父亲没管,自己这个做女儿的也不愿再管他。沈白苹虽奇怪这么长时间没人说嘴,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深究。
段之缙哼哼两声,小声道:“其实是来往的。”
“我怎么不知道?”
“母亲说事情要做周全,不能叫人指点,在我乡试过后就恢复了年节里的来往,只是礼到人不到罢了。”
沈白苹一恼:“怎么不跟我说?”
段之缙只哼哼不答话,狠挨了一拳。
……
十月份,段之缙带好人马上京,一刻不停地赶路,终于在十二月之前到了京城,看着陌生又熟悉的大门,顿生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