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 第104章 104 回去的路上,段之缙并没有从乌……

第104章 104 回去的路上,段之缙并没有从乌……(2/2)

目录

段之缙惊讶,“你怎么知道?”

沈白苹带着他去书房看信,有一封郑楒琅从京中送来的信已经被拆开看了,上边应当就是段之缙晋升的原因。

原来是肃王论罪,牛痘的功劳还给了段之缙,也是肃王窃取别人功绩的罪名。

“陛下以蒙骗先帝等罪名拘禁了肃王,叫刑部论罪,最后议出不敬之罪九,违逆之罪十,僭越之罪五,还将当年他在西北和赤砂的三王子沟通联络的事情翻了出来,议了叛国之罪。陛下命宗人府在肃王府中另起小屋,将肃王关在了里边,说是怜惜骨肉之情,叫他思过。”

“但我听管宗人府的大臣说,肃王府已经不出不进好几日了。”

段之缙咋舌,不出不进哪来的粮食和饮水?这一次肃王怕是凶多吉少了。

这样的手段,似是有些阴狠,但与段之缙何干?猝不及防升了官,段之缙还高兴着呢,只是希望水西的折子送到京城之后,皇帝不要气得把他尚书的职位削了。

除此之外,郑楒琅给他送来了册封大皇子为皇太子的消息,嘱咐他:“册立皇太子之后,西宫太后已经久不见陛下了,说起此事只会叫陛下烦闷,因而千万不要上贺表。再者,当初在国子监单独为你授课的薛永旺薛大人辞世,为表为人弟子的尊重,该写挽诗送悼词去薛家。毓秀大人年事已高,今年开春乞骸骨,已经致仕了,你是否要送些文字到京送别?”

薛永旺大人竟然去世了……

也是,薛大人高寿,算是喜丧。

毓中堂,先帝大丧期间协助东宫太后处理事务时身子便不是很好,能够告老还乡也是好事。

两位大人这辈子清清白白,最难得没有晚节不保,于他们自己而言,应当是没有遗憾的。

段之缙靠在太师椅上蒙着脸,怅然若失。

当初内阁的四位中堂,方家二位已经论罪,毓秀中堂也致仕,只剩下当初一同出使赤砂的刘玳廷还在。

此番巨变,也不过是一两年而已。

叹一口气,段之缙把盖住脸的信纸拿下来,将书架上好生保存的金笺纸取下,用此写了挽诗和悼词,和几张银票一同封好,命人送去薛家。

又提笔写了一封叙旧的信,连带剩下的三张金笺纸一起送给毓中堂。

沈白苹摸摸他的脑袋,“当真舍得了,这五张金贵的纸还没捂热乎呢。”

段之缙回道:“再金贵也是身外之物。锁儿呢?他最近如何?”

“倒是一副好孩子的样子。因为学堂里有不少孩子比他大,读书也比他多,他自己便也努力上进,生怕比不得旁人。还有一件奇事,柳师爷小儿子柳河也不知怎么的,锁儿就是瞧着他好,天天溺着他。可人家到底长了他四五岁,说什么他听不懂,急得要命,也顾不得招猫逗狗玩蛐蛐儿了,求我要了柳河平日里读的书,叫我给他补课,就想和柳河一块儿玩。”

段之缙惊奇道:“当真?”

“自然是当真。还有宗师爷,给他们请了武先生,上午读书,下午就学射箭,偶尔带着他们骑骑马。”

“骑射的确是大事儿……”

现在交通不便利,朝廷总体上还是奋发向上的,对外扩张,便重视骑射,虽说现在火器才是杀手锏,马却还是不能丢。

“之后我给他们弄些小马过来,叫他们都学着骑一骑。”

……

段之缙没有在总督衙门呆太长时间,只和锁儿玩了两日,逗了逗段一撮就又启程,先去明江府看丁家案的进程,又打马回了军营等候圣命的到来。

折子送去的急,送回来的也急,皇帝答应了段之缙的请求,叫岭南、岭西的总督配合他行事,还附上了一叠银票。

“朕知外放臣工不易,维系一方衙门运转所费不少,从朕之私库拨银二万两专为尔督抚衙门公项支应。然则水西土司素来狡黠,切勿私相授受,顾全朕用人的脸面。上年奏报的火耗处置甚得机宜,拟具条陈,详列奏闻。另于地方官吏俸外支销一事,若有见解可一并具折密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