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 第92章 092 燧明置县

第92章 092 燧明置县(2/2)

目录

向古又捡起几本四书五经,问道:“不知这些四书五经是什么用处?”

“这些四书五经,是给小军官们看的。他们多是立了战功的士兵升上,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忠君爱国的道理也不明白,但他们和士兵们最为亲密,教化好他们,也能教化好士兵。”

向古称是,“只是不知如何教导?”

段之缙答道:“我已经跟学政说好,不参加下一场乡试的府县廪生按月到军营中宣讲,一月四次。只是大人还要注意,不能叫他们随便走动。”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皇命。”

向古正色起来,便听段之缙道:“离京之前,陛下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以改土归流为首要之事,方才的折子您也看了,只要能改土归流,许我先斩后奏之权。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土司世代盘踞此处,怎么会轻易放弃世袭权力?我听说往西南走,土司更是穷凶极恶,必然会反叛。之前巡查了督标三营和守军等营地,兵力到底有限,土司反叛肯定应付不过来。”

“所以你们要加紧练兵,或许我们得先发制人。”他将一份笔记递给向古,“这是督标中营试出来的火|药制备方法和优劣对比,你们要抓紧时间安排妥当。等燧明改土归流之后,每一个土寨都要驻扎一支鸟铳小队,以五十人为限,其险要之地安排火炮。”

向古问:“不知燧明何时能够改土归流?”

“进正月之前,定然能够成功。”吴阿兰的条件还要在朝中商议,即便是快马加鞭,也得十二月底才能到南诏。

向古要做的,就是在十二月底之前训练出足够的火铳手驻扎燧明各寨。

但圣旨比想象中来的更快底,十二月初圣旨连同回折一起到了总督衙门,同意了吴阿兰的要求,她的儿子金腾将在来年春天起行回到燧明。

此外纪禅还殷切叮嘱,燧明改土归流之后,先不要急着将其他的部族改土归流,宁愿不要明年的朝贡图其他部族安分,也要先把燧明安顿好,开一个好头儿。

这正是段之缙的想法,他也害怕纪禅上了头,想要乘胜追击,结果燧明没安顿好,留一地鸡毛。

圣旨到后,段之缙就通知了吴阿兰,两人在黄历上挑了个好日子,段之缙入大寨授予吴阿兰官职。

那一天,擡了全幅总督仪仗,车慧清与之同行。

南诏冬天不如京城寒冷,但昼夜温差极大,段之缙钻进轿子时穿着大毛衣裳,等中午到了寨子时,大毛衣裳已经垫到了屁股底下。

路上不见半个夷人,许是被这连绵不绝的仪仗吓回了家中,直到段之缙准备宣旨的时候,才有一两个偷偷地张望。

吴阿兰率领她的亲族跪受圣旨,段之缙念过前边那些套话,步入正题。

“……革除土司旧治,改设燧明县,隶于克西府管辖。”

“原燧明土司吴阿兰,恪守臣节,倡行改流,功在社稷。着保留其土司职衔,世袭罔替,以示朝廷怀柔远人之意;加授燧明县知县,准其兼领燧明县之务,协同府道,绥靖地方,用彰殊荣……”

等着颁布完圣旨,周围陆陆续续围上了人,段之缙当着夷民的面,将青色官服罩在吴阿兰夷服之外,为其加官帽。

他将跪着的吴阿兰扶起,提醒道:“你既然已经领受了朝廷的官职,提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我们约定的条件也该兑现。正月之前,你所领土兵必须全部上报,朝廷会在你域中各寨驻军。你作为知县,要配合知府清丈土地人口,在明年耕种之前分地造册。”

吴阿兰爽快地答应下来,也不忘提醒段之缙,“大人同我亲族的约定也不要忘记。”

“自然。”

段之缙看看周围的夷人,高声道:“跟朝廷的人,要实话实说,清丈的土地越多你们每个人分到的土地就越多!”

周围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

今日的事务就算完成,段之缙带着车慧清回去,即刻开始安排事宜。

“第一等的事情是要叫朝廷的军队驻扎进去,吴阿兰所在的大寨要驻扎五百人,其中一百人要是鸟铳手。其余寨子分为大中小三等,大寨驻扎三百人,依次减一百人。清丈土地的时候,要带着舆图官,把燧明的地势全都画下来。”

车慧清问道:“清丈土地倒不难,只是分配之时是按人头分还是按照户分,还请大人指示。”

段之缙思量一番,回道:“按照人头分配吧,标准就一个,无论地多地寡,最后分得土地的总产要差不多一致。这事儿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吴阿兰素有威望,叫她来和夷民沟通,你们不要强出头。”

“那只只分女户,还是男女均分,幼童需要分吗?”

内地都是男人留家,女人们出嫁随着丈夫走,灾后重新分地是轮不到她们的。

“不能照搬中原的规矩,燧明都是走婚,男男女女都要留在家里,一家都是一个姓氏,男女都算上分地人口。至于幼童……还是不分了,只给十五岁以上的成人分地。明儿就得跟百姓说明白了赋税徭役等情况。”

“第二等的事宜,要抓紧时间摸清夷人用的刑名之法,定在纸面上上报朝廷,颁布夷律。本督的想法是,大雍律中官员犯罪的条文可以直接用,但是如杀人、强盗等罪名还得根据他们的风俗来,可以叫他们的百姓自己提。但是也别事事遵从他们的风俗,用牛抵偿人命就绝不可行。”

“等着前两件事儿完成之后,就在燧明县内建学堂,叫吴阿兰的亲族学圣贤之道。”

车慧清领命照办,营地的驻兵也已经到位,舆图官记录好地形后,择要紧之处架设火炮,而仅隔一条河的地方,就是兆仁地界。

来来往往的官兵和风风火火的分地行动叫兆仁的人心浮动起来,马黎坐立不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