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 九十一 章 三合一(2/2)
不知他还有他不争气的儿子。
这个既定的事实仿佛无法改变,赵佶只庆幸现在金人不知道他们将来能够攻破北宋,否则说不定哪天一个想不开,就直接提前打过来了呢。
但不管怎么说,天幕之中的死亡点名法还是终于要轮到他了。
虽说主角是李清照,但赵佶仍然在等待着天幕对自己的一个审判。
同时,他也寄希望于天幕能够多透露些有用的信息,能让他在那么多烦躁的事情中有几丝清楚的头绪。
如果能保证自己不死不被俘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能保证国家不灭,那就更好了。
这样的事情,光是想想赵佶都知道不可能。
作为一个艺术家,赵佶实在是个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
由于想象力的丰富,有一个念头一直充斥在他的脑海之中,那就是,既然天幕曾经说过宋朝之后的事情,比如那个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明朝。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天幕此前在盘点李煜的时候,李煜本人同样也可以听到并且得知消息?
如果是的话,那这真是一个过于悲惨的消息。
因为南唐结局一定。
所有的事情,并没有因为李煜提前知道结果或者事件的发展有任何的区别。
那就意味着,他在怎么挣扎,最终的结果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国破家亡,受辱而死。
想到这里,赵佶两眼昏花,恨不得连这个皇帝的位置都交出去给别人。
万人之上的至尊之位有什么用?
反正天幕也说了,他根本就不适合做皇帝,更不适合经营治理国家。
大宋在他的手上完蛋了,他就是千古罪人。
还不如将国家交给别人,让这个千古罪人给别人当,即便那个别人很有可能是他的某个冤种儿子。
但赵佶不在乎。
相比之下,他还能享乐多久,才成为了他更加在乎的事。
他认为金人很不懂事,怎么不在他死了之后才来攻打大宋呢?
赵佶自己本身又不是个喜欢挑事或者惹事的人。
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一生,并不希望国家陷入战乱,无论输赢。
赢了虽好,但却要冒着战败的风险,若是输了又该怎么办呢?
赵佶不敢仔细的去想,因为输了的结果天幕已经告诉他了,挺惨的,有了这样的警告就使得他在打仗这件事情上面尤其的谨慎。
何况大宋向来是以文臣治国,能够保持和平维持现状就很不错了。
赵佶有什么错?他只不过是践行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策罢了。
虽然在这期间,他忘了自己的老祖宗是武将起家,也忘了看中文臣的原因是为了压制武将,不至于让大宋重蹈当初柴氏的覆辙。
而不是让他畏手畏脚不战不退,在这里犹豫担心的。
就赵佶这模样,赵匡胤来看了都得说一句,幸好不是我的嫡系子孙,真够丢人的。
赵佶不知道什么丢不丢人,他只知道,天幕既然提到了他所在的这个时代,就是比是要说点什么的,即便是不怎么好听,但肯定会说。
关于他们这个时代的大事,以及他们这个时代的走向。
可由于主人公是李清照,那么真正有关于国家的大事,肯定也只是因为和李清照有关,才会被拿出来仔细讨论。
所占的内容篇幅也多半很少。
只不过赵佶觉得这很让人难受,因为天幕说的越少,对他的帮助也就越少。
虽然从来没有人像他证明过,天幕对未来的透露能够影响结局。
这并不是天幕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人的问题,因为她在盘点李煜的时候,在赵佶的眼中看来,结局也早已成真。
因此,自己对于未来的人而言,恐怕结局也早就注定了。
大宋由繁华走向衰落都还只是一个委婉的说法,而真正的衰落是国破家亡,北宋就此覆灭。
没有哪一个皇帝在听见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能够淡定,即便他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昏君。
靖康之变不知道还有多久才会到来,上次天幕在回答她的问题之时,也并没有将这件事情真正的说明白说清楚,就给了他一个虚幻的结局以及飘渺的过程。
而关于那些具体的事件他一概不知。
比如什么时候发生的,两边军队由和人挂帅,此战历经了多长的时间。
这些重要的信息,他一个都不知道。
想到这里,赵佶忽然有点生气,他可是给了钱的,那人居然一个重要的信息都不曾告诉他,而他竟然现在才发现,这还不够让人气愤吗?
然而赵佶缓了一会儿就原谅了自己过长的反射弧。
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几乎不可能有人还存在那样的理智,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好像被坑了几百两银子。
另外,按照天幕的说辞,金人一共抓了两位皇帝走。
那岂不是说明,自己真的没有干到死,选择了退位,把这一堆烂摊子随意的交给了某个运气不太好的儿子?
赵佶有点不相信自己真的会这么不负责任。
大约是因为现在的大宋还不是一个烂摊子,而是一个好摊子吧。
他对未来,对国家还包邮无限的希望,几乎想不到会以那么惨淡的结局收场。
但事实就是那样。
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过,赵佶对天幕所言的信任程度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人总是这样,喜欢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虽然这个天幕在回答私信的时候,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的靠谱,但赵佶就是莫名其妙的选择了相信他她。
或许是因为之前的那些事天幕都说的很准确,视频制作的也算是精良,这个天幕对北宋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影响。
京城里最近这段时日以来的过度繁华,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这个天幕。
因此他很相信天幕之中说的那些话。
虽然这些话对他而言真的算不上好。
最后,赵佶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为了整个大宋除李清照以外,最关心李清照的人。
.........
赵佶很像继续问一问关于那场“靖康之变”的具体内容。
实际上不是想,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其实对于天幕里头那个将自己称作“艺术家”的人,赵佶是一千个不满意的。
但他有什么办法呢?
他既不能将里头的人赐死,又不能不相信人家说的。
有求于人的时候就得像别人低头,即便你是大宋的皇帝又怎么样?人家又不是大宋的人。
何况,赵佶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件事情皇帝都能够做到的这个认知。
因为辽人以及金人或者蒙古人,都不受他的管辖。
对于这件事情,赵佶还是比较看的开的。
但是在他发出提问之后,却一直没有等到回答,这就让他有点不开心了。
怎么说他都是个有点身份的人,即便天幕没有将他放在眼里,那回答他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哪怕他贵为皇帝,也从来没有说在上朝的时候,不回答大臣们的问题的呀。
因为这个原因,得不到回答的赵佶又在心里将叶小枝骂了一遍。
而处在另一个时空的叶小枝趴在电脑桌前打了个喷嚏,总觉得自己好像是感冒了。
其实真的不能怪她不回答赵佶,实在是因为每天发送私信的人太多了,她没办法一个接着一个的查看。
能不能抽中纯属运气。
而上一次之所以回答了赵佶,是因为他把自己刷成了榜一大哥。
不能怪叶小枝势力,榜一大哥的面子她肯定要顾及一下的呀。
这次赵佶没有充值,他的问题自然被后面来的人t顶下去了,叶小枝又不可能火眼精金,每天顶着滚动的私信后台看。
何况现在她也不怎么关心私信,她更加关心的是系统似乎快要关闭了这件事情。
榜一大哥固然可贵,但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别,叶小枝心里还是有数的。
然而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她的灵感很是枯竭。
不是选取内容上的枯竭。
历史名人数都数不清,想要找几个人来做材料不是什么大问题,枯竭的是视频制作的方式。
刚刚叶小枝打开了上一个视频来看,也就是那个李清照的视频。
连她自己都觉得无聊透顶的东西,别人怎么可能看的下去,怪不得这段时间,连发送私信的人数都少了不少。
确实,连她自己都能够感觉到,她做的视频太过相似,都是以一种同样的方式来述说某一个人的一生,太过平淡了又怎么可能打动观众。
上期视频已经发送上去了,也就罢了,接下来的如果再这么做下去,肯定看的人越来越少,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趋势了。
叶小枝悲观的觉得,即便没有系统,或许这个工作没过多久也能让她给干砸。
但是她还不想将这个工作干砸,所以就更加的痛苦。
就算不是为了维持这一批,虽然人口众多,但基本上都已经埋在土里了的观众,就为了她自己,她也万万不能放任这个结果。
因为等到系统消失的时候,她还得继续从事这个工作,而继续从事这个工作就意味着,她还得找一些更有新意的内容才行。
想到这里,叶小枝觉得自己的头发好像更秃了。
但是事情却由不得她多加犹豫或者耽误。
至少得将系统物尽其用才行。
想到这里,叶小枝又十分悲催的打开电脑,为她的下一个视频做准备工作。
忙到一般林宁又打电话过来。
叶小枝十分烦闷,却不敢对林宁大声说话,因为她即将成为自己的房东。
找了半天房子的叶小枝,最终还是决定搬到林宁家里去住一段时间。
林宁刚刚忙完了自己的事情问她什么时候搬过去,自己好把那天的工作安排提前,来陪她一起搬家。
与此同时,叶小枝正在看官网上,前几天林宁看上了的一款包包。
吃人嘴软,拿人手软,她这又吃又睡的,肯定还是要表示一下。
叶小枝物欲不高,对包包也没什么需求,常年提着她的帆布口袋,够大能装就行,对奢侈品更是一窍不通。
在点开官网的那一刻,她忽然就觉得自己好像没必要一定要献这个殷勤了。
请问现在可不可以过来一个人告诉她,一个看上去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牛皮包包为什么要六万八?
她就是现在去菜市场买头牛都要不了这么贵吧。
抠门成性的叶小枝忽然开始犹豫。
但是犹豫了几分钟她又忍不住在心里唾弃自己。
她怎么能够做这样的事情呢,还犹豫,人家林宁对你多好啊,还专门过来帮你搬家。
想到这里,叶小枝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选择了付款,而后就是默默的等待收货,再给林宁一个莫大的惊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样自己住进林宁家里,不给房租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了。
买完包,叶小枝又继续去查资料。
关于友情,叶小枝认为,自己是绝对有发言权的,她与林宁之间,就是友情的最好诠释,从校园到工作,又到即将走向的同居生活,她们就是最好的朋友。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和她还有林宁完全不同的友谊。
想到这里,林宁打开了电脑页面的那篇《与山巨源断交书》。
......
卓文君在天幕之中听见属于自己的才女之名说实话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意外的。
在处理了之前司马相如的事情之后,她有些心力交瘁,最近都不是很愿意看见司马相如。
但偏偏司马相如好像又是真的悔改了,一直在自己的身边乱窜,并发誓一定要和自己好好相处,以后绝对不会再看身边那些莺莺燕燕一眼了。
卓文君觉得头疼,谁管你啊,要不是现在还在老家她爹眼皮子底下晃悠,为了不让自己丢面子,卓文君早就不想理司马相如了,偏偏他这个人还一点都不识趣。
但有什么办法呢。
人是自己选的,当初卓王孙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是她宁愿和父亲断绝父女关系都一定要和司马相如私奔。
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司马相如与众不同,以他的才华一定会出人头地。
很显然,卓文君赌对了,但是她也赌输了。
司马相如与众不同的同时还教会了卓文君另一件事,那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男人只要飞黄腾达了之后,就一定会惦记外头的女人,家花不如野花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即便司马相如悬崖勒马了,但这件事情仍然成为了卓文君心中的一个大疙瘩。
并且这个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消失。
尤其是现在,一直以为都崇拜着司马相如,并且仰慕他的才华的卓文君,从天幕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原来她自己就是一个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才女了,她干嘛要仰慕司马相如呢?
何况,她从天幕之中听到了好些文人的名字,却没有听见司马相如的名字。
虽然有可能是天幕之中的人并没有那么喜欢司马相如所做的文章,人的好恶不同,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无论她会不会提起司马相如能够说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了。
她就更不应该妄自菲薄,将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男人的身上。
今天司马相如是悬崖勒马了,谁知道他还会不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卓文君觉得,人还是要多为自己着想一些,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或者父母会在意自己。
比如之前卓王孙给她分的那一大笔钱。
想到这里,卓文君忽然又想起来司马相如说京中有事,让她早日和他一同返京这件事情。
或许是为了告诉卓文君,他真的已经没有其他想法了,为表清白让她和他一同返京,或许是真的舍不得她。
但卓文君又想到卓王孙让她们多住一段时间再走。
如果是从前,她一定会和卓王孙解释他们身负要事一定要走,但现在呢?
现在不一样了,她分得清谁对自己更好一些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就是天意弄人,卓文君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懂事的太晚了,明明从前她卓王孙对她百般宠爱,她却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还不断的顶撞父亲,恣意妄为。
而现在,经历了桩桩件件的事情,才猛然发觉,世界上对你最好的,往往还是那些与你又血缘关系的人。
卓文君站在院中默默叹气,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而不远处,又有一个身形修长穿着白衣,玉冠束发的人,匆匆朝这边走了过来。
是司马相如。
他的身形很是飘逸,再加上当初谈情作赋无一不是技艺精湛,匆匆一见,就将卓文君迷倒了。
她想起来很久以前在天幕里听见的,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原来最最惊艳的,不过最初相遇时候的惊鸿一瞥,而剩下的,情真意切都要混合着生活里的柴米油盐,一点也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