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终章 新的起点(2/2)
沈淮反问道:“不可以吗?”
“如果我一定要有一位皇后,你希望这个人会是……”李昭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淮咬了一口,她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口一问,太傅这么生气吗?太傅该不会是口是心非吧?你还是想当皇后的。”
“没有。”沈淮一口否认,他偏过头去,垂下眼睫,长睫在眼底投下一片密密麻麻的阴影,“陛下心中已有决断。无论我说了谁,都不会改变陛下的决定。”
李昭轻轻嗯了一声:“沈淮,你和其他人还是不一样的。有些话,我甚至不需要说,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所以我说,我们是心意相通的知己。”
“是。”沈淮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臣今日僭越了,请陛下责罚。”
“下不为例。”李昭摆了摆手,将兰馨叫了进来,“兰馨,送沈太傅出宫吧。”
兰馨:“是。”
次日早朝,李昭公布了废除后宫的消息。
心中浮现的答案被应证的刹那,沈淮彻底松了口气。
昨日,他的心中有两个猜测,一个是李昭会给祁鹤眠追封皇后,另一个就是没有皇后。
不选皇后的原因很简单,李昭爱才,她不愿让人才折在后宫。另一方面,李昭也想缩减开支。
当了皇帝之后,李昭很清晰地看见国库并没有那么充盈,要建设就要花钱。她翻看了往年的后宫开支,果断将这一部分砍掉,放了许多宫女回去。
第二道旨意是追封祁鹤眠为忠义侯。
没有人反对,但有朝臣站出来建议李昭选出一位皇后。
太后将目光投向李长风,目光渐凝。
沈淮则看向了李昭,等待着她下最后的决断。
“朕……不会立后,此事诸位不必再提。”李昭语气不容置疑,她摆了摆手,立即转移了话题,提起了修渠之事。
沈淮很快就接下了她的话,不给其他人插话的机会。
政事的讨论渐渐步入正轨,很快就没有人讨论立后的事,毕竟要紧事还有这么多。
下朝后,朝臣们才回过神来——又被糊弄过去了!
但是他们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新帝屡次拒绝立后。
他们好不容易才接受李昭登基这件略显荒谬的事,还按照传言中那位祁鹤眠的样子调教了一下家族中的适龄子弟,正要准备提议选秀,结果后宫都没了。
没关系,还有后位。只要是和新帝生下储君,这江山……
可惜,他们的幻想一次次破灭。
直到七年后,李昭牵着五岁的小女孩李见微进了宣政殿。
在议论声中,她颁布了立李见微为储君。
“陛下!且不论男女,这位来历不明的人,如何能当储君!”立即有老臣跳出来反对。
李长风扬起下巴,一脸骄傲地说:“怎么来历不明了?她是大梁皇室后裔,是本王和陛下的亲生孩子,怎么不能当储君?”
沈淮面色冷峻地扫了一眼李长风,藏在袖子里的拳头骤然攥紧了。
若不是他大梁皇室的身份,哪里轮得到他认下这个孩子?
“哀家倒是记得,五年前,皇帝和静王都去行宫避暑,是不是那个时候?”太后问道。
李昭微笑颔首:“正是。”
七年的时间,足以让太后看见李昭的诚意,她很清楚怎么做对她自己来说最好。
最早的时候,她也有着为国为民的一腔热忱,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发现没有权力什么都做不了,于是只剩下争权夺利的心思。这七年时光,她慢慢释怀了,再加上她的身体渐渐出现了问题,就很少插手政事。
在女学的发展上,太后会说两句。
今日太后帮她圆这个谎,李昭有些意外,只见太后朝她莞尔一笑。
太后这么说了,朝臣们自然说不出反驳的意见。
下朝后,李昭将李见微牵回了翠微宫
太阳西沉,火烧云蔓延至屋檐的一角,晚风轻拂,李昭玄色龙袍的广袖被吹得微微鼓起,衣袍见绣着的金龙泛着细碎的金光。
她俯下身,将李见微稚嫩的手拢在自己的掌心,指着不远处的五人,说:“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你的老师了。”
李昭领着她挨个认了老师们——唐绾、顾盼、沈淮、陆归舟。
他们还没来得及换朝服,唐绾和沈淮皆是一身紫袍官服,腰间的玉带映着霞光,他们教的是谋略。
顾盼则一身红衣,束起高马尾,按剑而立。两年前,她从南疆回到了京城,就任兵部尚书,由她教授李见微武艺。
陆归舟头戴玉冠,身披青衫,他会带储君领略古往今来的书籍,体会其中的深意。
李长风站在树下,有种自己被孤立的感觉,疾步走了过来。
李见微擡起小脸,看了看她的老师们,声音稚嫩却掷地有声:“学生一定不会辜负老师们的期待!”
众人不禁笑了,目光格外温和。
沈淮默默地挪到了李昭身后,牵住了她的手指:“会越来越好的。”
李昭想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几年做成的事,只是微末,但她会尽可能做下去,她没做完的事,她的继承人会继续做。
她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斜斜地投射在大理石砖上,渐渐与其中的纹理融为一体。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