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贵妃是份好职业 > 第75章 075 应酬、忙碌、吵架

第75章 075 应酬、忙碌、吵架(1/2)

目录

第75章 075 应酬、忙碌、吵架

柳明轩最终还是听从戚氏的话, 收拾行李回家去,不过随之一起的还有烤得香味四溢的巨大羊排。

一路从静安寺后山飘到山下。

当日去静安寺上香还愿的好多人都闻到了一丝若有似无的肉香,不免悄悄议论到底是谁竟然赶在佛祖面前如此肆意妄为。

天知道戚氏在轿内听到那二人的议论声后, 心有多气和多虚。

她一边眼神瞪着身侧的女儿,一边双手合十作祈祷状, 嘴里反复念着‘阿弥陀佛’。

柳明轩看不过去道:“娘, 佛祖哪有你想得那么小气。”

戚氏睁眼, 见她手里还攥着那块用木叉子串起的烤羊排,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谁让你拿进来的!”

柳明轩撇嘴, 不久前才抱着她哭天喊地说心疼她的人,眼下还没到家呢,就开始嫌弃起来了。

“我不拿着,难不成拿出去给大家一路观赏?”她道。

戚氏面色一噎。

“所以啊。”不知道从哪里又变出一把小刀,柳明轩熟练拿起在羊排上划拉两下, 同时对柳静萱道,“二弟, 腾个点心盘子。”

来接女儿回家, 戚氏不少准备, 轿内的小矮几上摆了满满好几碟精致点心,结果却便宜了柳明轩手里的烤羊排。

只消片刻, 点心碟中就多了几块巴掌大的烤羊排垒在一起。

柳明轩道:“娘, 二弟,尝尝, 不然凉了就没那么好吃了。”

这可都是她近三年吃出的经验。

戚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此刻的所听所见。

才三年啊,她的女儿到底受了什么刺激,变化如此大。

然而柳静萱却明白,大姐不是变化大, 只是不想再演了,今日来之前母亲若是先捎信知会大姐一声,或许就不会有此刻的场景。

过去在家时,只要母亲和父亲不在,大姐就会恢复本性,总爱支使小妹做各种事,再加上小妹似乎太不聪慧,几件时兴的绢花首饰就能被唬得团团转。

柳静萱全都看在眼里,可他不敢说,因为说了,下一个就是他了。

眼下瞧着,大姐似乎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给母亲和二弟切了一块,剩下一大块,柳明轩目测了下,然后直接上嘴啃。

举止间毫无大家闺秀的典范。

戚氏心凉了又凉,难不成柳家真的没有养乖巧闺女的命?

“嗯~好吃!”一声满足的喟叹,拉回戚氏的心神,瞥见长女嘴角的油渍,她又是两眼一黑。

一时悲从心来,母女俩的悲喜仿佛毫不相通,柳静萱视线两边来回转圜,最终他拿起其中一块羊排递到戚氏眼前,叹声道:“娘,尝尝吧,好歹是大姐的一片孝心。”

一句话,给了戚氏挽尊的机会,除了这么解释,还能怎么办。

带着某种期望,戚氏咬了一口羊排,意外发现味道居然还不错。

擡眼看到疑似啃得起劲的长女和不输其的次子,再回想家里嚷嚷着自己和郑家那个纨绔是真爱的小女儿。

戚氏:“……”

自己到底生了三个什么玩意儿!

*

虽说柳明轩是低调回京,但柳家大姑娘从静安寺回来的消息还是流了出去。

当然戚氏本就没打算瞒着,她要让外面那些人知道,她的明轩是光明正大回来,可不是偷偷摸摸。

柳明轩今年十九,比皇帝还大两个月,她的十九岁生辰是在静安寺度过的,一想到这件事,戚氏就不开心。

萧言以为自己的真实年龄只有自己和阿福知晓,如今还多了个姜莞,实则柳太后早就知晓了。

当初她估算错小皇帝的年纪后,很快细心的柳国公就在她耳边提醒,好在生辰没弄错,当时的柳太后觉得反正自己和小皇帝不是亲母子,也不用演得多母子情深,于是就将错就错了。

且一错就是十年。

回家住后,柳明轩被戚氏从头到脚狠狠刷了几遍,不知道还以为要将她洗干净下锅煮。

不仅如此,过去三年她在静安寺养出的一身小麦肤色,戚氏也决定要给去掉。

各种美白药膏,内服外敷,似乎势必要让柳明轩回到以前那个大家闺秀形象。

也不知道是受到了谁的刺激,现在的戚氏总让人觉得有种平静的疯感。

柳明轩受不住求饶,戚氏却不为所动,于是柳明轩又选择求救。

结果柳国公、柳静萱以及柳景程三人纷纷委婉地表示拒绝。

身为其父的柳国公装模作样道:“为父书房还有些公务没处理。”

柳静萱则一脸认真说:“大姐,二弟要去复习功课了。”

柳景程:“阿姐,我——”

柳明轩眼里遂即迸发出希望:“三娘!阿姐就知道你最——”

那个‘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对方打断。

柳三娘脸上满是挣扎和犹豫,最终都变化为一个叫做‘放弃’的词:“阿姐,你多保重。”

然后头也不回跑了。

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平日姐妹情深,大难临头飞。

柳明轩:“?”

柳三娘一边跑一边在心里对长姐柳明轩说对不起,她还想嫁给郑哥哥,在这个节骨眼上千万不能惹母亲生气,不然她和郑哥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柳明轩:“……”

被戚氏抓住的柳明轩生无可恋。

柳家的动静,很快姜莞也知道了,原因无他,戚氏突然进宫想问她讨要一样东西。

姜莞一问才知晓,戚氏想让柳大姑娘减一减身量。

而她先前给陛下减重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传了出去,且还进了戚氏的耳朵里。

姜莞只稍一转念思考,便猜她是从长乐宫得到的消息。

她这宫里除了太极殿的探子就剩长乐宫了。

戚氏觉得她手里应该有能让人瘦下去的药方,于是想着同她讨一份,还表示也不白拿,可以出银子买下。

尽管姜莞很想卖,可她没有啊。

所谓的减重方子实际上就是食物的合理搭配罢了。

姜莞和戚氏讲清楚其中关窍最后道:“女子不一定要纤瘦才是美。”

拿到‘方子’的戚氏叹了口气:“道理我都懂,可贵妃娘娘有所不知,轩娘的腰身比三年前足足粗了这么多。”

她伸出手,比划了一个长度。

姜莞却觉得还好,在正常范围内,想了想,又拿出一样东西。

是她自己闲来无事凭着上一世的记忆画下来后又让书局印出来的健身秘籍,上面画的有改良版的瑜伽以及太极拳和泰拳。

虽说练成之后不能成为绝世能人,至少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能修饰身形。

从戚氏的描述来看,柳大姑娘应该是个很会吃的人。

若是突然让她减少食量怕是会很痛苦。

“这是?”戚氏翻看了两页,像是江湖传说中的武功秘籍。

“柳大姑娘在静安寺三年,想来受了不少苦。”姜莞睁眼说瞎话道,“此物是一位江湖高手所赠,她曾流落京郊荒道,被本宫的人所救,为报答救命之恩留下的一样适合女子强身健体的秘籍。”

戚氏捧着秘籍,怔神,也不知是信没信。

不过这一切都不在姜莞操心的范围内,反正东西给出去了,用不用都没什么影响。

一本秘籍似乎显得有些单调寒酸,想了想,姜莞又添了些些珍宝首饰以及上好的布料,让戚氏一并带回去。

戚氏有些不好意思道:“这些太贵重了。”

倒不是她没见过好东西,只是觉得太多了,有句话说得好叫‘无功不受禄’。

当年轩娘就是收了她太后姨母一箱又一箱好东西,然后没多久就出了事,连夜‘出逃’。

思及此,戚氏忽然觉得手里的东西有些烫手,想拒绝。

察觉出戚氏眉眼的不安,姜莞以为她是误会自己是要以此收买她,当即解释:“国公夫人,收下吧,当年的事……陛下的确有不对的地方,本宫在此,代陛下给柳大姑娘道声歉意。”

“使不得使不得!”戚氏赶紧道,“贵妃娘娘言重了!当年轩娘也有不对的地方,怎能全赖陛下。”

姜莞:“陛下也有错。”

戚氏:“轩娘错更多。”

……

二人你来我往,彼此客气。

最终姜莞利用自己的贵妃身份压对方一头,戚氏惜败。

待人离开后,姜莞擦了擦额角的虚汗,同满春感慨:“突然怀念以前在姜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日子。”

满春也愁:“方才您和国公夫人那番车轱辘话,差点都给奴婢绕晕了。”

“没办法,有些人情世故不可避免。”姜莞叹道。

另一边,戚氏抱着那本‘武功秘籍’,想了许久,还是克制住了折回去找柳太后的心思。

贵妃娘娘的一番好意,就算她还没参透她此举深意,也不能明晃晃地接过礼转身就去太后宫里寻求答案。

那样不就是在打对方的脸面。

如今太后和淑贵妃感情日渐变好,戚氏不想自己成了破坏二人关系的罪魁祸首,哪怕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和心思。

因此戚氏离开明秋宫后,选择直接回国公府。

急匆匆的,正巧碰到从书房出来的柳国公,连忙跟上询问:“怎么了这是?进宫不顺利?”

“顺。”戚氏蹙眉,“但就是太顺了。”

她今日进宫,除了想问姜莞讨要所谓的减身方子外,还想试探一下对方对轩娘回京的态度。

说到底当初轩娘差点入宫为妃,这一点,戚氏怕姜莞会介怀。

毕竟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陛下对淑贵妃的不同。

想来将来皇后之位也是她的了。

而她家轩娘已经耽搁了三年,戚氏希望她日后能顺顺利利挑个好夫婿,好好过完下半辈子。

然而姜莞自始至终的反应都让她意外。

她似乎对轩娘毫不介怀。

听完戚氏的话,柳国公道:“这还不好嘛!”

戚氏白眼他:“你懂什么。”

柳国公心道,我不懂,你最懂行了吧。

戚氏又道:“你说贵妃娘娘送轩娘这些东西,到底什么意思?”

柳国公叹道:“也许真如她话里所说——”

“我知道了!”戚氏一拍手,“是提醒和告诫!”

柳国公皱眉:“有吗?我怎么没听出来?”

戚氏又白他一眼:“你又不在场,怎么听得出。”

越说她心底愈发确定,姜莞最后几句就是这个意思,什么她代陛下给轩娘道歉,不就是在强调她与陛下感情甚笃到已经可以互相替之的地步。

一定是这样。

戚氏一惊一乍的模样,吓柳国公一跳,以前进宫回来也没这样过,这次到底受了什么刺激。

“还好我们轩娘没对陛下情根深种。”戚氏后怕道。

然而在柳国公的视角里,就是自家夫人又没头没尾莫名其妙一句。

“怎么就扯到这上面了。”柳国公小声道,“轩娘又不是三娘。”

当年不过是被陛下那张面皮短暂地迷惑过而已,三年‘清修’,早已走上正道。

戚氏闻言,一个眼神杀向他:“三娘的事,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提起这事,柳国公也憋屈:“还能怎么解决,长平侯表面说都是他家小弟的错,实则护得贼紧,我又不能冲进长平侯府将人给阉了。”

上回要不是陛下闲来无事去长平侯府墙头上看热闹,长平侯怕是一棍也舍不得落到那小子屁股上。

戚氏扭头哼了一声:“我不管,反正我是不会同意三娘嫁给郑嫁那个没出息的……万一将来和那个谁一样,摊上这样的夫婿,三娘得多丢脸。”

她决不允许。

近来城里没什么大热闹,唯一让人有点讨论欲望的就是户部郎中郑家十一郎和贵妃娘娘前娘家姜家二郎君的冲突。

户部郎中认真说起来不是什么大官,可谁让人家姓郑,虽和长平侯府没什么亲戚关系,但每每提起总有新人好奇,剩下的姜家,就更不用多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