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034 我喜欢热情一点的。(1/2)
第34章 034 我喜欢热情一点的。
静郡王萧正今年五十, 别看他比萧言大了三十来岁,但正经按辈分算,他还得喊萧言一声皇叔。
当然那是在萧言没登基前可以这样喊, 现在一律喊陛下。
萧言与萧家宗室的亲近程度还不如柳太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年宗室不争气的缘故, 子弟不息, 朝堂上更没有得力的后辈。
静郡王膝下两子两女, 除了幼女外, 都已成婚, 两个儿子都不算事多有出息,好在孝顺乖巧,没学那纨绔子弟娇气作风,不会嫌弃头顶的乌纱帽太小。
二人在朝兢兢业业,从不仗势欺人。
大女儿前年出嫁, 今年诞下一对龙凤胎,和女婿一家日子更是过得和和美美。
不会降袭的爵位, 花不完的祖产。
总而言之, 静郡王对现下的日子满意得不行。
然而人一闲下来就想找点事情做, 这不,就在月前, 静郡王发现自己马上就五十岁了。
古人说五十知天命, 静郡王觉得自己也算是长寿一挂,就想着办个寿宴热闹热闹。
帖子早就发出去了, 寿宴也正在准备当中,静郡王妃王氏帮着忙前忙后,冷不丁就接到宫里的密旨。
说陛下要亲自前来贺寿,随行的还有那位得宠的淑贵妃, 王氏第一反应是,假的吧,脑海里反复思索谁会无聊搞这种荒谬的骗术,她根本就没往宫里递过帖子。
心乱如麻的王氏赶紧找到丈夫静郡王,道:“你看看,这密旨是真是假。”
静郡王也懵了,什么密旨,他们静郡王府何时有了接密旨的资格,难不成是家里哪个小子明面藏拙私底下早已是宫里那两位其中之一的秘密心腹?
这么争气吗?
不得不说萧正脑洞开得极大,在目光落到王氏递过来的密旨上前,他脑子已经想到了万一以后不小心得罪宫中后可能会遭受的百八十种刑罚。
“密旨怎会有假。”几乎是视线将触到旨上的章印,萧正就知道上面的印章是真的,毕竟再不受重用,也是皇家血脉,皇家的印章还是不会认错的。
“我又没见过真的。”静郡王妃王氏负气道,“你什么态度。”
有些惧内的静郡王忙讨好道:“是本王错了。”
“所以这密旨是真的?”王氏将话题拽回正轨。
“传密旨的人你可还记得?”萧正略思索问。
“有些印象,似乎在哪见过。”王氏仔细回忆着,宫里出来的人,肯定是在宫里见过,回忆起近几年参加的宫宴,半晌后,她突然道,“想起来了,前年参加宫宴,在陛下身边伺候的那个小公公。”
“那不就是福总管。”萧正怀疑的眼神看着王氏,似在说‘陛下身边的红人你都能忘’?
王氏手肘怼了他一下:“你也不想想我上回参加宫宴是什么时候,那会儿陛下也才十六七,福总管只会更小。”
自家孩子都一年一个变化,何况别人家的,更何况她当时接到密旨的时候人都是懵的哪还会记得仔细瞧传旨的小太监具体样貌。
“那你说陛下冷不丁要驾临郡王府是要做什么?”王氏可没自恋到人家是真是来贺寿。
“密旨上不是写着么。”萧正指给她瞧,并翻译给她听,“淑贵妃自入宫后非常想念家中祖母,听闻祖母白氏也会前来寿宴,所以想借寿宴与家人见面。”
王氏:“我没记得自己有往姜府递帖子啊。”
虽说姜家是淑贵妃的娘家,但静郡王府和宫里不亲近,无论淑贵妃得不得宠都影响不到郡王府。
他们没必要也无须降低身份去熟络姜家。
“还没瞧明白?”静郡王无奈道,“密旨上的意思是让你递张帖子去姜家,宴请姜家老夫人,淑贵妃要借本王的寿宴见姜家老夫人。”
他叹了叹气,有预感自己的寿宴不会太顺利了。
“原来是这样。”经他这么一提醒,王氏想起昨日娘家弟弟派人递来的一封信,再结合近日京中发生的事,顿时觉得自己猜中了大半,“淑贵妃这是要找姜老夫人麻烦啊。”
“对啊。”萧正郁闷,“本王的寿宴就是供他们发挥的场地。”
王氏关注点却是:“看来外界所传并非虚无啊。”
“王妃什么意思?”萧正不解。
“王爷有说不知,近日京中掀起了一阵‘淑贵妃’妆容风,某些人见姜家女入宫得宠,一时心起,觉得既然姜家女都行,那么他们也可以,于是就有了这股风气。”
想模仿姜莞的路子夺得皇帝的宠爱。
萧正听了,一脸‘他们是不是傻’的表情,精准吐槽:“陛下的宠爱是什么好东西吗?”
为什么觉得淑贵妃得宠是好事,没准人家正在宫里受苦呢。
这些人还是太不了解陛下。
“你少说两句。”王氏怕隔墙有耳,但想起自家二妹先前说要去静安寺给淑贵妃立长生牌位的事,嘴角微抽。
以前二妹总和他这位王爷姐夫不对付,这次难得想法一致。
“王爷,那这帖子还递吗?”郡王府虽是王氏当家,但一般遇到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她一般都是推给萧正做决定。
“递,当然得递。”萧正叹气,谁让人家是帝王呢,官大几级压死人呐。
能屈能伸的静郡王长叹了口气,“按密旨上说的,给姜家老夫人和二夫人递张帖子去。”唉,他也要去邀请姜家的男人们。
“另外宫里的帖子要与其他帖子区别开来。”他嘱咐。
王氏想了想又问:“只给老夫人和二夫人寄?那大夫人呢?”
据说淑贵妃和她那位继母关系不错,王氏有自己的考量:“要不要再加一张?”
然而萧正却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人家既没要求,他们就不要多此一举。
“都听你的。”王氏也没强求。
于是本来已经定好的寿宴,因加了几张帖子的缘故,又得重新排位。
静郡王府接到密旨的同时,孟玉华这边也收到了宫里女儿的回信,这才知晓姜芙早瞒着她往宫里递了消息。
孟玉华手里捏着信,去到姜芙院子里问她:“阿芙,你什么时候往宫里送的信,为何不告诉娘?”
姜芙有些心虚解释:“就是上回,玉宁和穆兰约我出门,我在阿姐的书铺遇到了上回来传旨的公公,玉宁她们告诉我,那公公就是圣上身边的人,我就想着既然遇到了,那索性试试......”
越说声音越小,她也知晓自己莽撞了。
“娘~”姜芙晃着她衣袖撒娇,“芙儿错了。”
“不可再有下回。”孟玉华点她道,“你阿姐入宫才多久,若是让圣上知晓此事,借此责罚你阿姐,看你怎么办。”
“母亲收到了回信,是不是证明圣上并没有生气。”姜芙机灵猜道。
“算你这回走运。”孟玉华带她看信,“有个好姐姐。”
孟玉华没觉得是陛下心宽,坚定地认为是姜莞从中费力周旋过的缘故。
她面露心疼。
“我也是担心母亲。”姜芙牢骚道,“父亲最近跟得了脑疾一样,发起疯来防不胜防。”
她能用的办法都用了,也是深刻意识以前阿姐有多辛苦。
“对付你父亲,娘还不至于一点办法没有。”孟玉华叹气,“先前都是你阿姐护着我们,如今也该是我们替她减轻点负担。”
“阿莞一人在宫里已经够累了。”她又道,“家里这点小事,娘一人应付得来。”
“那母亲打算怎么做。”姜芙好奇。
“你父亲频频来我正院,肯定是受了白氏的指使。”孟玉华素日只是不屑与他们纠缠,但并不代表她没有脑子。
“左右不过我名下那些东西。”孟玉华话里嘲讽满满,“今日起,娘会让阿菡来你屋里住几日。”
姜菡年岁尚小,并没有给她准备单独的院子,一直都是和孟玉华住在正院,但近来姜承时不时就要来正院刷存在感。
孟玉华想,或许就是因为有姜菡的存在,莲芳阁的人才放心让姜承来她这儿。
演了几日前戏,也该开始正戏了。
“母亲打算做什么?”姜芙突然有点兴奋,她还没见过母亲算计人的模样。
“允你父亲留宿。”孟玉华淡淡道。
“啊?”姜芙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不明白孟玉华为何要牺牲这么大。
“想哪去了。”孟玉华点她,“你阿姐离开前给我准备了上好的安眠粉,让我以防万一。”
既然这么喜欢睡,那就让他好好睡一睡。
“阿姐未卜先知啊。”姜芙佩服。
“芙儿你记住,日后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背弃你阿姐。”孟玉华认真嘱咐,“哪怕是你外祖母也不能越过你阿姐。”
姜芙点头:“女儿明白。”
这世间除了阿姐和母亲,再无任何人对她的好是不掺杂利益的。
当然,姜芙也明白,不能理所当然地单方面索求旁人的好,而自己却什么都不付出。
这是不对的。
可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珍贵。
而她在意的就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偏爱。
......
距离静郡王的寿宴还有半个月,而白氏高调赴宴交友的风波却愈演愈烈,自从得知此事后的满春便格外关注宫外的情形。
今日晨早得知白氏又攀上了某某伯爵夫人,连忙到姜莞面前叭叭告状:“......要是不入宫就好了,哪里会遇到这么多麻烦事......”
她最后道:“娘娘,您就一点不担心?”
“我不是递了信给母亲?”银霜伺候姜莞穿衣,一旁贵妃榻上还坐着个男人。
满春定睛一看,吓一跳,怎么陛下也在,她刚才告状的时候没骂到陛下吧。
糟糕!说的话太多,记不清了!
她忙收敛脾气,福身行礼,同时心里忐忑地嘀咕,陛下今日不是有早朝吗?这么快就结束了?
“陛下结束早朝后特意过来陪我用早膳。”像是看穿了她心底所想,姜莞解释。
满春顺势道:“那奴婢去小厨房看看早膳准备得怎么样了。”
说完,人就匆匆逃离内室。
姜莞望着她的背影,眉眼间透着一丝宠溺。
不意外得到某人的一声:“哼。”
“陛下又怎么不高兴了?”这个‘又’字就很灵性,仿佛在阴阳他。
“你倒是护着她。”萧言神色莫名。
“我也护着陛下啊。”姜莞反道,“都没拆穿陛下一大早过来的真正目的其实是馋我小厨房的早膳。”
萧言:“......”
听到这里的银霜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手上的动作更小心了。
“如果没有朕,你打算如何?”萧言突然在意,“哦,朕想起来,沈三是吧。”
腔调七拐八弯,听着就不舒服。
姜莞有点烦他:“陛下吃醋啦?”
萧言扬声:“呵,他还不够格。”
姜莞望着镜中美丽的面庞,独自欣赏,同时嘴里不忘敷衍:“哦。”
“所以,到底是不是沈三?”萧言追着问。
“是与不是,我不都已经入了陛下的后宫。”姜莞回道,“答案重要吗?”
她才不会告诉他明确的答案,谁会傻到主动交出把柄。
“陛下问得这么迫切,我只能当陛下是在吃醋。”她故意道。
“朕怎么会吃醋。”萧言最受不得激将法,快速矢口否认,“你想得美。”
“看来朕还是沈三的救命恩人。”
姜莞:“?”
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她当即反击:“按陛下的说话,那我不是成了全燕京闺阁千金的救世主?”
她冷呵呵两声:“我牺牲这么大,她们该为我立块长生碑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