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130章 公主赐婚(1/2)
第130章 第130章 公主赐婚
先是曹老拒绝回京, 宁愿继续呆在华夏书院内教书,也不愿再重新回归朝堂。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老了, 已经不知道何时就要离开这人世, 与其回京都,官场沉浮,再折腾一圈, 来回惊吓, 倒不如就这么安安静静做一个教书先生, 孕育下一代栋梁,反而心更安一些,就连饭也能多吃几碗,觉也能多睡几次。”
什么风雨同舟, 兼顾天下的志向已经彻底被磨平, 成为了安度晚年, 教书育人的安稳。
他说,他终于理解了童山长为什么要开一家自己的书院, 重新创立教学模式与规则,也不愿那么快的入朝为官了。
只是望着每日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他的心态便不自觉年轻许多, 觉得这世界,似乎又充满了希望一般。
恳求圣上察其情,谅其年迈,允许他留在伊川继续发挥余热, 这样,他日,定为圣上教授出更多的人才, 以镶天下。
圣上欣然大悦,痛快同意了下来。
而曹家其他的旁支们则在收到消息后,纷纷回京,没有曹老在,便立马投奔了曹时序。
不仅将其推选为了族长,还索性赖在了曹府,蹭吃蹭喝,求着让其给个差事做活。
曹时序每日不堪其扰,短短半个月下来,便如同苍老了好几岁一般。
不仅如此,更有那打着他名头的偏远旁支整日惹是生非,如同死死抱着他的大腿,沉甸甸,拖的他难以寸进。
其实,一开始曹老也劝说过儿子,让他不要再回京城,只要将家族平反后,便可功成身退,见好就收。
之后,是想继续出海,抑或读书教书,皆可。
自然乐的逍遥。
可奈何曹时序对于官场仍旧有一份不甘心在,所以便坚持了要再试一次。
毕竟当初他们曹家那样繁华高大,说落败就落败,如今好不容易从海外千辛万苦寻回良种,难道,就不值得一个重回荣耀之巅?
然而,等他真正留在京城,才发现,此时的官场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那个了。
这几年曹家不在,无数家族替代了他们的利益与位置。
而圣上年老日衰,储君之争俨然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十分恐怖。
什么四皇子,已经无人再记得。
可三皇子,却一跃而上,代替了大皇子,成为了储君的热门人选。
就连胡丞相,也不得不避上一席之地。
其中,自然以三皇子妃的娘家人,王祭酒最为著名。
其次,便是这次黄龙府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徐贵妃一家。
偏偏这两家,没一个看得起曹时序的,皆不认为一个靠着出海寻找良种,把自己搞成一个武将体格的流放人士能有什么值得重视的。
因此这一来二去,热脸贴冷屁股,纵使曹时序存了点巴结的心思,也皆消散的差不多,心灰意冷了。
就连一家之主都这般待遇,换做刘氏,那难听的话自然就更多。
尤其她还在海上怀了孕回来。
不同于之前每次聚会时,大家总是艳羡刘氏嫁了个好夫婿,如何如何前程远大之类的说法,这一次,众人听闻她跟着丈夫出海了三年,船上除了曹时序还有着其他十几名身强体健的男子,他们同吃同住,亲如一家,那种意有所感的眼神便没有断过。
好似暗示着刘氏不洁,当着曹时序的面出轨了一般。
嘲弄的声音,窸窸窣窣,不绝于耳,直将刘氏说的不愿再踏出房门一步,抑郁的被困在四方院中,整日以泪洗面,差一点就气的流产了。
这个时候,曹时序才察觉到为什么童启如此大的影响力却不愿入朝,依旧是再去开设分院校的原因了,也就只有他傻,放着好好的海外不走,甘愿被困在京城中。
可再想要离开吧?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
朝堂上因为他此次出海的事情吵个不停
刚开始时还是一溜的欣喜,因为曹时序从海外带回来了良种,可以养活万万百姓,但后来,便有人觉得德不配位,上折子理论道曹时序这种,算不算恶意逃罪。
而童山长与三皇子藐视皇命,救助收留曹家一系,又是否算是包庇罪犯,纵容谋反呢?
先不说曹家到底是否冤枉,只说今后若人人都如此做,那流放抄家还有何意义?
他们若效仿,也逃向海外,再寻点什么回来,难不成圣上也还能再出尔反尔的赦免原谅不成?
简直荒唐!
此风,决不能开!
更何况,海运之事乃是国之大事,为什么曹时序出海便能够允许,其他百姓却不行,若要开海运,那便要统一去开,利益均分,若是不开,曹时序这便算是违逆了国家的决定,同样是罪上加罪。
事情猛然拐到到底要不要开海运身上,几个文臣皇子均眼馋于曹时序此次出海一趟所带回来的东西,希望能够重开海运。
可是不少南方的世家诸侯们却并不愿意。
因为,海运,他们本身就偷偷搞着呢呀!
不然那么多的财产怎么来的?
虽然大奉朝不允许开海,可每年的那么多东西,陶瓷、绸缎,国内又根本不可能销完,那不往外卖,能如何?
尤其东南亚那一片,对他们的东西趋之若鹜,抢着奉上钱,价都不还的!
哪里还能有这么好的市场啊?
所以,他们藏着掖着,自然不肯曝光。而曹时序此举,无疑是将此事放在了明面上。
逼的他们从口中吐出一块大肉来,与众人均分。
自然抵触不已。
垄断,才是最赚钱的。
大家都做,那还叫什么赚钱的路子?
因此,两方日夜吵个不停,实际上,却仍旧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在争斗。
曹时序就是这样被关在京城中,难以离开,还未有实质性的表扬与赏赐,却紧接着要面临迟来的审判与针对。
还有着各种形形色色,难以言喻的诡异目光。
幸而殿试结束,短暂的引开了大家的注意。
这一次的恩科一甲前三名,名单十分精彩,不再是华夏书院垄断前三的成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