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阿拉伯海上补给线(1/2)
印度洋的月光将海浪染成银色。林墨立于\"震海\"号甲板,手中青铜星盘的角度与临行前萧夜叮嘱的分毫不差。年轻将领望着指针投射在罗盘上的影子,突然抬手示意全队停船。
\"就是这里。\"他指向海图上那个朱砂标记——笔迹凌厉如刀,正是萧夜的手笔,\"按陛下《潮汐表》,两刻钟后会有涡流。\"
副将们交换着敬佩的眼神。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水师新秀,已在三次海战中证明了自己是萧夜和赵桓战术的最佳执行者。当月光被云层遮蔽时,林墨打了个手势,十二艘战船立刻熄灭所有灯火,像幽灵般隐入黑暗。
\"总督给的方位真准。\"大副压低声音,\"阿拉伯人的补给船队果然...\"
\"噤声。\"林墨突然按住腰间佩剑。这把剑是萧夜亲赐,剑柄上\"破浪\"二字还带着鎏金余温。他耳朵贴在船舷上,捕捉着远处细微的划桨声——正是赵桓《海战要术》中记载的\"夜听\"之法。
子时的更鼓从某艘敌舰隐约传来。林墨数着鼓点,当数到\"七\"时,猛地吹响铜哨。刹那间,火龙出水的呼啸划破夜空,燃烧的箭雨将整支阿拉伯船队笼罩在火网中。
\"全队突击!留旗舰活口!\"
当\"震海\"号撞角切入敌舰侧舷时,林墨注意到这艘所谓的补给船吃水异常浅。他挥剑劈开货舱盖板,露出的不是粮食,而是整整齐齐的——宋制霹雳炮。
\"禀将军!\"水兵从敌舰指挥室冲出来,手中捧着鎏金匣子,\"找到这个!\"
匣锁是七星机关,与林墨胸前的铜牌纹路完全吻合——这是临行前萧夜给他的。开启后,里面是阿拉伯海军的密令,落款处盖着令人血液凝固的印记:东宫私印。
临安城的晨雾尚未散尽,赵桓已在武英殿召开军议。太子少保张谦正在高谈联合阿拉伯对抗蒙古的策略,几位老将军听得眉头紧锁。
\"张爱卿深谋远虑。\"赵桓的声音让群臣愕然,\"即日起,南海防务由爱卿总领。\"
这个决定引发低声议论。唯有新任兵部侍郎沉舟注意到,帝王说话时手指在御案上轻叩——三长两短,正是水师\"有诈\"的旗语节奏。
退朝后,赵桓独自走向御花园的观星台。暗卫无声呈上铁盒,里面是刚从阿拉伯送回的密信:东宫以南海三港为抵押,换取圣殿骑士团的海军支援。羊皮纸上的火漆印,与太子书房抽屉里的那块完全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