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神箭传说 > 分节阅读 269

分节阅读 269(2/2)

目录

车夫接过青年商人递过的陶碗,笑了笑,折身返回棚内,就着山泉将三人的碗洗了洗,轻轻的放在一旁。随即拍了拍短褂上的灰尘,在二人旁边的草地上坐

。“二位大爷是第一次来交州吗”

“是啊。对了,问个事,这汪员外很有钱吗”中年商人指着茶棚的招牌问道。这茶棚虽然一切自便,而且只供应茶水,但这里正当大道,每天来往的人不计其数,算起来也要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车夫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也就几百亩田而已,算不上什么。这样地茶棚到处都是,只要稍富裕一点的,都会捐上一个。”

“竟有这样的事”中年人惊讶的问道。这些富人倒底是脑袋坏了,还是个个都是善人。这中年人一生走南闯北,也算见过不少世面。虽然听闻交州民风淳朴,百姓乐于互助,却也是极为惊讶。

“这算什么。”车夫不以为然的说道:“这沿途大部份的路和树,全都是大伙捐地呢月前南海的三大望族,还捐了四艘战船给平海营,明天就要下水了呢。我还正想跟你们商量,在南海郡多留一会,等看完战船下水再走。听说杨大人也会亲自参加呢。”

“真的吗怪不得我们在安平没见着,那明天可得好好看看了。”青年商人饶有兴趣的说道。他足实听了不少关于杨诚的传闻。到底是年青人的心性,对杨诚当然抱有极大的好奇心。

“真是好哇。”中年商人却没理会二人所说,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

“谢谢公子”车夫感激的谢道。

青年商人摆了摆手,饶有兴趣的指着车夫手上叠着玩地一条绸带:“我看你每天都爱不释手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这是我十天前才换来的呢,公子难道真不知道我们交州的规矩”车夫大方的将绸带递过去,疑惑的问道。

青年商人点了点头,接过绸带仔细的看着。“咦,这绸带上怎么绣了五支箭”青年商人疑惑的问道,一般的剌绣。大多绣的是花鸟虫鱼,或者是表示吉详地图案和文字。像这样绣箭的,他还只是在交州看过,那次卖给他们衣服的那个商铺老板,便系着这样一条绸带。不过上面却只有四支箭。

“呵呵。”车夫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老是偷懒,所以只通过了五箭的晋级。要是再多花点功夫,说不定便像我们车铺里地李二那样,通过七箭晋级。跑去加入靖威营了。”说罢一脸羡慕地样子。

“什么五箭晋级、七箭晋级”青年商人疑惑的问道。这一路行来,因为携带了大量地银子,所以都是偷偷摸摸的赶路,到了交州也是没有半点停歇,所以只知道别人说起交州好,对于一些具体的东西,却从未得知。

车夫惊讶地看了青年商人一眼,见对方确实不知道后,这才简要的讲了一下关于交州箭术晋级的事情。青年商人一边听着,一边啧啧称奇,他前些日子一直在跑西域那边,虽然早闻交州之名,却一直没有真正了解。射箭射得好,竟然可以免除赋税,在到处都在拼命搜刮百姓的大陈,简直可以算是奇迹了。

“既然你每年只交那么一点税,应该是吃穿不愁了嘛,干嘛还要出来赶车呢”青年商人和气的问道,两人年龄本就近,这车夫又极是热情,两人顿时亲近了不少。

“田里已经插上了,这两个月都没什么可忙的,二老在家足可以应付了。所以准备出来找点钱,凑个份子里村里那条路再修宽一点,以后大伙买点东西也方便点。”车夫笑着说道。

青年商人点了点头,颇有些感慨。这车夫竟然为了修村里的路出来找钱,听他的话里,捐钱的显然不止他一个,交州的民风果然与外不同。“修路不是官府的事吗怎么要你们自己出钱”

“官府哪里管得了这么多事再说就我们交那点税,每年官府还得给我倒贴,怎么好意思再让官府出钱给我们修路”车夫正色说道,旋即又有些欣慰的说道:“不过今年过了杨大人的日子就好过一点了,我们村里都把免的赋税退给官府了,这样一来就不用老为我们贴了。”

“退了干什么”青年商人不可思议的问道。这百姓竟然主动要向官府多交税,这在他听来,岂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而且听他的语气,竟然颇为官府因免了他们的税而倒贴感到担忧,这与其他地方,几乎是完全相反了。

车夫指了指青年商人手上的绸带,笑着说道:“一个月前州府下令,可以将免去的赋税换作绸带。并且授予良民称号。我一听这消息,当然就换了一根。幸好我换得早,我们车行里有一个迟了一天去,结果绸带被换完了,足足等了十天才排上,这十天差点把他熬坏了。”

“不换又怎么了难道每个人必须得换吗那杨大人且不是变相的将他说出的话收回去了吗”青年商人不以为然地说道。

车夫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杨大人怎么会强迫百姓呢换当然是随各人的愿,不过官府收的税本来就低,我们的日子比起过却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总不能为了想占那点便宜,便把官府拖垮吧大家你帮我,我帮你,才能让交州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不是”

青年商人一时无言,虽然觉得这传闻中的清官杨诚其实有点狡猾,不过却无法反驳车夫地话。你帮我,我帮你。这话说起来当然容易,但真正能做到又有几个呢邻里之间相助倒还不算新鲜,但官府与百姓之间互相帮助

他一时无法接受。这事儿,也太匪夷所思了

“那这旁边的两支稻穗又是怎么回事呢”青年商人看着绸带,不解的问道。

车夫笑了笑,颇有些得意的说道:“您不知道,我爹可是村里的种庄稼的好把式,我虽然射箭不行,不过这方面倒还学了两手。我们家的二十亩田。除了自己吃的,今年全卖给商会,所以才比别人多两稻穗。别看只有两支,我们村里除了我爹也就三个人有呢。我爹这些日子可得意着呢,原来他连县城也不敢怎么去。得了绸带之后总算可以大摇大摆的上街了。”

“就这。有什么好得意地”青年商人疑惑的问道。巴蜀相比起来还算好的了,不过也没听哪个种田厉害的人好意思出来炫耀的。

“呵呵。您是外人,当然不明白。”车夫笑着说道:“在交州,以前要是你箭术晋级差了。那可没脸出去见人啊。不过现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