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隐没 如萤火虫蜷缩(2/2)
林月歌打开了门。
阿锦第一眼就望到了窗户的玻璃上,贴了不少彩色的透明糖纸,剪成蝴蝶的形状,夕阳照进来,在地上落下的影子,色彩斑斓。
第二眼又望见了,她的书桌上,摆了一排透明的玻璃酒瓶,浅水养着几枝菊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排放着。
边上摞着几本书。
空气中也似乎飘散着一股香味。
淡淡的,像是桂花味,可满屋子也见不到桂花的影子。
“哪儿来的桂花味?”
阿锦还是没忍住,一边替她测试那两个机器,一边问出了声。
林月歌把书本翻开,给他看了一眼里面夹着的几张书签。
她曾经收集了一些干桂花,用少量的油浸润出香味来,找了一些老师们用不上的废旧硬卡纸,剪出形状,把那些桂花油用毛笔刷到卡纸上,晒干了后,又把桂花都细细地撒上去,用厚厚的书,压制成了几张桂花书签。
这样,只要每天看书,就能每天闻到这些保留下来的气味。
是关于秋日的香气。
淡绿色的卡纸上,细碎的金黄的桂花,明明看着不起眼,却跟她这个人一样,直击心底。
阿锦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哦了一声。
“都好用的。”
他拍了拍桌子上的台灯,怎么震动,它都能稳定地散发出柔和的光源。
不过,他这么一拍,桌子倒是摇动了一下。
阿锦钻下去看了一眼。
原来,桌子很旧了,有一条腿本来就快要断了,这么一拍,直接少了一截,站立不稳了。
他找了点废纸垫了起来,“就这样,先用着吧。”
林月歌拿出两张油票,他却不肯收,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她似乎听到,几声脆响的铃声,飘荡在空气中。
林月歌拧开那一盏灯,夜色降临,她埋头在书本里,觉得自己变得很小很小,从前的一切,也都很淡很淡,她变成了一只蛰伏在北京的书虫,等待着时机,一鸣惊人。
空气越来越干燥,也越来越冷凉。
北戴河干部休养所。
坐在椅子上的小老头儿正举棋不定,对面的老头儿个子块头比他大,毫不留情地嘲笑,“去了一趟内蒙古,是不是闪花了眼,你这臭棋篓子,一点儿没变。”
“老高,你!”
小老头儿还是没想起来该怎么下,直接把棋子儿随便落在了当中间。
“更臭了,嘿嘿,看我的。”
老高又下了一步,自觉精妙无比,快意地拿起扇子扇风。
“天这么冷,你别把我扇感冒了。”
小老头儿起身,离老高远远的,看着棋盘琢磨解法。
老高坐在轮椅上,也不着急,看着他琢磨,笑眯眯的。
“喂,不成,我不该这么下。”小老头儿看出不对,拿起之前下的黑子,“该放这儿。”
这下好了,老高着急起来,破口大骂,“你这老猿猴儿,又来毁棋!”
“高大壮,你骂我什么?”
袁砺推门进来时,正见到这么一副你骂我,我就推搡你的热战场面。
“爷爷,高伯伯,你们别打了。”
说完放下了报纸和内参复印件,和一副新的老花眼镜。
不过他也只是做样子劝劝,这俩老头每天打骂对方,时间到了自己会收手,他已经习以为常。
小老头儿见到袁砺过来解围,索性不打了,“来,小砺子,给爷爷评评理,到底你高伯伯下棋水平高,还是你爷爷我厉害?”
袁砺夹在中间,没有任何犹豫地一碗水端平,“都厉害,都好。”
两人哼哼几声,各自休战。
闹了一会儿,各自看报看起了内参。
“袁常胜,你说这仗打得起来吗?”
“高大壮,你问我,我肯定是要说打。”
袁常胜,也就是袁砺的爷爷,这时候想起什么似的,看向袁砺,意味深长。
“小砺子,你说,你别不会是为了不想上战场,才要去海军吧。”
袁砺摇头,“没有的事。”
他该怎么解释,几乎是一念之差。
原本,他必定是进入陆军的。
他的一个念头,并不容易动摇。
偏偏有一个人做到了。
“爷爷,现在陆军的有生力量,数量,都不差。可海军,空军,还亟待建设。”
他如是解释。
袁常胜点了点头,“高大壮,你说呢?”
“关我屁事啊,问我干啥。”高大壮很直接,“我得睡午觉去了,你爷孙俩聊。”
北戴河老干部休养所是每人一个单间,单间很大,高大壮摆手,“小砺子,我自己会回去,不许帮我。”
袁砺放下手,没推。
他们这些老战斗英雄,有自己的尊严。
袁砺理解。
他来北戴河老干休所已经有好些天了,一是定期探望爷爷,二来,他也是跟爷爷商量一件事。
“在入伍资料里,不提及您的名字。”
这是他唯一的要求。
袁常胜想了很久,叹气,“孩子,这是违反程序的。”
“那么,就不提及您的身份和单位。”
他几乎是恳求了。
袁砺望着自己的爷爷,脑海中浮现出他给自己讲述的那些绘声绘色的战争故事。
袁常胜,一个普通的贫下中农,因为一个好名字,被将领临时拉入了新四军的队伍,开始了漫长的南征北战,所有的传奇由此而始。
而现在,他要求那个垂暮之年的英雄,隐去那个光辉的名字,身份和功名——
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