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如果 将心碑竖起(2/2)
林月歌只能拿出压箱底的本事,唱起了她们苏州老家最难唱的一首儿歌。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新时调。”
她一边唱,一边哄着,这首歌,她从未给袁小宝唱过。
这是她外公小时候哄她唱过的。
她记得无比清楚。
她怕袁小宝闹得厉害,吵了陆老师他们睡觉,就把他抱出房间外,来到院子里,继续悠悠地唱着。
“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
她唱到一丁一丁学会了的时候,袁小宝被吸引了注意力,嘴巴里不再嚎哭了。
她的声音仿佛自带一种叫人安稳下来的魔力。
那时候,外公也是这样抱着自己,摇晃着唱的吧。
以至于,到了现在,她都不曾忘记。
她重复地,慢慢地,唱了好几遍。
用糯糯软软的地道方言唱出来,只闻其声,不知其意,却叫人无端陶醉进去。
真正变成了一个小宝宝,望着她的眼睛,沉睡在其中。
“做……管箫。”
袁小宝渐渐地睡着了,趴在了她的肩膀,呼吸悠长,奶香奶香的味道,他的身体很柔软,睡着的样子,比刚刚闹脾气哭要可爱多了。
林月歌没立刻回房,而是立在远处,把那首儿歌完整地哼唱完了。
到最后,风声,乌鹊声,与她一齐歌唱。
最后的最后,似乎有一种无声的歌,在心中回荡。
她只觉着自己消融在这样的月色下,没有了对未来的担忧,没有了对袁砺的烦恼,也没有了对过去那场梦的痛苦体悟。
一切都是正正好。
她抱着袁小宝站了好一会儿。
随后,起风有些大了,她才抱着他回房去睡了。
袁砺就站在院子外,一墙之隔。
他没睡着,陈光荣的鼾声太响了。
之前他还纠结哪个姑娘,喜欢不喜欢,袁砺看来完全没这个必要,姑娘直接跟他睡一晚,就全露馅了。
从陈光荣那里过来,恰巧碰上林月歌唱歌哄着袁小宝睡觉。
他靠在那堵墙上,歌声悠悠地穿过来,像是直接穿过了障碍物,生生要往灵魂里钻。
他忽然又想起唐山那些变得模糊的日夜。
如果当时,也有个人,能这么唱个歌,是不是就好很多。
*
那一夜哄了袁小宝之后,林月歌觉着自己也似乎被洗涤了一遍。
她一晚睡得很香,无梦。
起了个大早收拾一下,跟余翠翠换了班。
余翠翠让她快些去,她脸色看着并没有往常好,说话间也不似平常,林月歌背着包出门后,倒是放在了心上。
回来时,给余翠翠带了一包糖炒栗子。
余翠翠提到过一次,说她也喜欢这个。
“桂花味的。”
她笑着递给余翠翠。
余翠翠看着那包糖炒栗子,眼眶微红。
“月歌,怎么办,我爹娘让我回乡下嫁人呢。”
她晚上收到的消息。
余翠翠是陈光荣远房表亲,老家在山西农村,她到陈光荣家里来当保姆,完全是陈家用着放心,知根知底。
“我爸妈把人彩礼都收了,日子都订了,让我过个小半月就回老家呢。”
“为什么?”
话问出来,又觉得有些多余了。
余翠翠眨了眨眼睛,把那些多余的泪光给眨掉,“表婶叫我来□□忙,我也做好了打算要回去的。”
“但,现在这样,我心里总是不得劲。”
她也说不上哪里不得劲,也知道自己总是要回到老家山西,她的父亲刚刚摔了一跤,家里农忙缺少人手,哥哥又计划着去省城买房。
平日里看着余翠翠对自己很大气,现在到了自己身上,很多道理明白,却不知道如何行得通。
林月歌安慰了她一晌,问道,“你不想回去,对吗?”
很少有人能够直面内心真正的欲望。
大半生都为了要还是不要,打转,碰壁。
林月歌过了那个坎儿,处理起来要驾轻就熟得多。
余翠翠摇了摇头,又点头。
“北京好。”
至于哪里好,她不知道。
“嫁人。”
林月歌分析,“如果是你不喜欢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开心。如果是你喜欢的人,你见过北京的繁华,还肯甘心回到村子里吗?”
这些问题,直击余翠翠的心底。
是她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翠翠,你得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
余翠翠陷入了沉思。
那一包熟的栗子,余翠翠还是带回去了。
“有什么事,明天咱们再商量。”
林月歌如是说。
后面两天,余翠翠再来时,精神总是有些不济,林月歌想着自己学校里请假两天,余翠翠不让。
“你放心,孩子我还是能带的。”
她还是如常去了子弟中学。
上到语文课快下课时,左眼皮忽然开始跳起来,她摸着胸口,一阵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