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 第444章 告大汉子民书

第444章 告大汉子民书(2/2)

目录

前车已覆,后车当鉴。

求同存异,相忍为国,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朕视四海臣民,皆如赤子,无分南北,不论东西,尊我大汉律法,为我大汉效力,为何要分高低贵贱?”

老兵读报的语调不徐不疾,说到这里,看了一眼低头不语的老者,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哥,陛下说得很有道理呀!你们两个村子,就算曾经有嫌隙,何必闹到这个地步?

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是大汉子民,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商议?

难道非得闹到出了伤亡,官府出面不成?”

很多事情,老兵也只是点到为止,被说的村民纷纷羞愧掩面,这些事情,只有他们自己想通了才好。

律法只是保证底线,仇怨也只能慢慢化解。

他笑了笑,继续诵读道:

“故朕写下此告大汉子民书,无论生于中原沃土,长于巴蜀险峻,居于江南水乡,

亦或来自陇西、凉州、南中、辽东乃至四方边陲,

无论曾为汉家苗裔,亦或羌、氐、胡、越、蛮、夷诸族同胞,皆为大汉子民。

大汉律法,普天之下,无论王侯贵胄,一体遵行,

朝廷恩泽,三令三策,民生八藏,均沾雨露。

赋税徭役,必求均平,刑名赏罚,务期公正。

绝不容恃强凌弱,以众暴寡,更不许借端生事,挑唆族群地域之争!

如违此令者,按妖言惑众之罪从重论处,勿谓言之不预也!”

“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

各族各地,语言、服饰、节庆、礼仪,各有渊源,各具华彩。

朕委派教师教导幼童,推行雅言(官话),以利沟通,

讲授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是为开民智,

传播农桑百工技,以富民生。

如此种种,皆为天下百姓能知善恶,明进退,而不会轻易受人蛊惑。

地方治理,当求同存异,可依其俗,顺其情,但须以不悖国家律法、不害百姓为要。

当下天下一统,关隘尽开。

朕鼓励商旅往来,货殖流通,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北地之马匹皮毛,可输南国,

南国之稻米丝茶,可济北疆。

此乃互通有无也。

中原安稳,物产丰富,乃是有各族百姓子弟入伍,为国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之功。

大汉幅员辽阔,英雄辈出,

数十年间,无数勇士随朕南征北战,饮马北海,南通大洋,东取玉米,西平西域。

如此种种,只为天下大汉子民,可安稳生活,不必忧心敌寇杀戮!

数十年间,无数仁人志士奔走乡间,上呈民情,下述律法,

三令三策,民生八藏之种种,只为天下百姓堂堂正正做人,只为斩去身上枷锁!

工坊烟火不息,商队通行天下,只为天下百姓居有屋,耕有田,吃穿保暖,晋身有道,安享太平!

此朕赤诚之心,亦为朝堂之夙愿!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子民团结一心,世间无人可欺辱!

谨以此书,告天下百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