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想跑?没那么容易!(2/2)
一切似乎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慕容嫣静静地听着,不时颔首,偶尔就某些细节提出一两个问题,言语精炼,直指核心,让负责的官员不敢有丝毫怠慢。
就在这时,文官班列中,礼部侍郎崔明远缓步出列,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和儒雅,透着一股令人信服的从容,“臣有事启奏。”
慕容嫣目光落在他身上,淡淡道:“崔爱卿请讲。”
“陛下,”崔明远不疾不徐地说道,“北疆战事,牵动国本,耗费巨大。户部连日调度,国库虽尚能支撑,然长此以往,恐非良策。臣听闻,江南一带,今岁风调雨顺,夏粮丰收在望。然漕运艰难,千里转运,耗时耗力,且损耗甚巨。”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十分合情合理的建议:
“臣愚见,或可在江南富庶之地,就地征集部分粮草,以解北疆燃眉之急。如此,既可缩短运途,节省人力物力,又能让江南士绅百姓,有机会为国分忧,共克时艰。只是……”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
“江南士绅,向来输捐踊跃,但此次征集数额巨大,恐需朝廷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熟悉江南事务的重臣前往安抚、统筹,方能事半功倍,不至引起地方动荡。”
这番话一出,殿内不少文官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此计听起来确实是两全其美之策。
然而,慕容嫣端坐凤椅之上,脸上却看不出丝毫表情,唯有搭在扶手上、戴着墨玉扳指的指尖,几不可察地轻轻敲击了一下。
她心中冷笑。
好一个崔明远!
好一个“为国分忧”!
江南是鱼米之乡,更是世家大族的根基所在。
清河崔氏在江南的姻亲故旧、门生弟子盘根错节,影响力极大。
他此刻提出在江南征粮,并要求派“德高望重”之臣前往,其心可诛!
一来,战时征粮,本就容易激发民怨。若操作不当,极易引起地方不稳,届时这责任便要由朝廷来背。
二来,派谁去?若派了崔家一系的人,无异于让他们借着为国征粮的名义,在江南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收买人心。
若派了旁人,崔家只需在暗中稍加掣肘,让征粮之事处处碰壁,便能轻易营造出朝廷政令不出长安、失了人心的假象,从而打击朝廷威信,动摇北征的根基。
这看似为国分忧的良策,实则是一把包藏祸心的软刀子!
“崔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慕容嫣开口了,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漕运艰难,确是实情。就地征粮,亦不失为一策。只是,不知崔爱卿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能担此重任?”
她将问题直接抛了回去。
崔明远似乎早有准备,立刻躬身答道:
“臣不敢妄议朝政。然,前朝老臣,致仕在家的吏部左侍郎张柬之,素有清名,且为江南人士,在当地士绅中威望甚高。若能请动张老大人出山,挂一‘江南宣慰使’之衔,前往统筹此事,或可事半功倍。”
殿内又是一阵低低的议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