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金刚》(2/2)
对林泽来说他是最不喜欢清朝这个朝代的,不能说清朝统治时期没有发展,至少让大中华滞后了近半年,后世的许多苦难都是这个愚昧的朝代带来的。
影视剧中被美化的大辫子在现实中,真的很丑,脑袋上顶着一小块头发,哪能结成大辫子?看上去真的就像是老鼠尾巴。
见此情景,林泽只能换掉身上的高定西装,光芒一闪,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丰神俊朗的白袍道人走出小巷。
眼眸深邃,气度不凡,腰间一葫芦,看上去又潇洒不羁。
晨光初露,京城的街头已渐渐热闹起来。
灰瓦飞檐下,各色人等往来穿梭,身着长袍马褂的男子拖着长辫,步履匆匆;梳着旗头的妇人穿着花盆底鞋,在丫鬟的搀扶下缓缓走过。
街边的摊贩早早支起了摊子,热气腾腾的豆汁儿摊前围满了食客,卖艾窝窝、驴打滚的小贩挑着担子,吆喝声此起彼伏。
不远处,剃头师傅正给客人剃着光头,一旁的铜盆里冒着热气。穿街而过的骡马大车扬起阵阵尘土,车夫甩着响鞭,惊得路边的行人纷纷避让。
绸缎庄的伙计站在门口招揽生意,茶叶铺的幌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几个孩童追逐着滚铁环,笑声洒满了整条街道,引得巡逻的兵丁也忍不住回头望上一眼。
街角的说书人刚摆好场子,便有听众围了上来,只待那醒木一拍,便要开启一段精彩的故事。整个街头充满了喧嚣与活力,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
“道爷,里面请!”
一身短打小褂的店小二拖着长音,躬身将林泽迎进一个看上去还蛮干净的茶楼。
林泽在京城住过许久,不过却没来过清朝,要了二楼靠窗的位子。
店小二殷勤的拿下肩头白布擦了长凳和桌子。
“雨前龙井、芸豆卷、京八件!”林泽随手丢去一颗碎银。
“哎哟!”小二眼疾手快接住银角子,忙打千儿笑道:“谢爷恩典!”
说罢脚不沾地跑到堂中,亮开嗓子喊:“贵客赏——东边雅座道爷打赏纹银二钱!道爷说咱这‘雨前龙井’润喉,配着新到的‘芸豆卷’正合口!托您的福——祝您六时恒吉祥,八节永安康!”
满堂茶客都跟着喝彩,穿长衫的账房先生掀帘瞟了眼,提笔在红纸上记了笔“道爷赏二钱”。
“去吧去吧,茶好,戏好,赏你的!”林泽好笑,这算是交到柜上了。
小二躬身退下时,腰间汗巾子上又多了个亮晶晶的银角子,脚步轻快得像踩在云头上。
这样的茶楼除了茶钱、吃食钱还有一项就是听戏的钱,比如现在正是早上戏钱就叫“晌午儿”,晚上就叫“灯晚儿”。
待小二端上盖碗茶,上了点心,还免费送了一小碟瓜子和花生。
“小儿,道爷我刚从山中修行下山,不知今夕是何年啊?”林泽问。
“回爷话!今年是乾隆三十八癸巳年,今天是三月初八。”小二躬身道。
林泽点了点头,小二见林泽不再问话,就退了出去。
乾隆38年,公历哪一年来着?林泽懒得掐算,直接掏出手表,人工智能很快给出答案1773年。
“这是什么时间啊?金刚也不知道出生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