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又见故人(1/2)
黑山县衙的铜钟刚过辰时,城墙根下已腾起阵阵汗雾。
接下来的两天,秦明在县城中严阵以待,准备迎战雁北关的精锐。
至于秦家村那边,秦明暂时放弃了防守,坞堡只留下少量的士兵进行留守,包括村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临时迁到了县城之中。
除了人员,秦明还将大量的器材带到县城之中,六套重型弩车,十二个投石机,还有刚刚制作出来的一部分爆火雷和炸药包,这些东西都极大的增加了县城的防御能力。
为了保证新加入人员的战斗力,秦明对他们进行了紧张的训练工作。
县城中,有钟楼和鼓楼各一个,都是三层木质建筑,和平时期,主要的作用是礼仪和报时。
而在战时,鼓楼作为城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指挥中枢。
由于鼓楼通常建于城市的中心或高处,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周边的情况。
一旦敌军来袭,鼓楼的值守人员便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击鼓的方式传递军情。
不同的鼓点节奏代表着不同的信息,如敌军的数量、进攻方向等。
城内的守军听到鼓声后,便能迅速做出反应,集结兵力,前往相应的防御位置。
先前在秦家村的时候,负责远程指挥的是言清,而这次,她依旧被秦明任命为作战指挥官,训练的时候,她站在鼓楼上,击鼓训练守城的所有部队。
如今的民壮团总共有一千多人,分成了整整十个小队,新加入的平安卫士兵和一些本县的青壮进行了重新分配和训练。
如今的平安卫这边,只剩下了四百多的士兵,秦明将其分成了四队,张青担任大队长,王虎,于景山,孟超三名百户担任队长,每人指挥一百多人,专门负责县城的城防。
秦明的徒弟穆安带领着一百多人的‘少年军’,也成为的一个独立的小队。
另外夷人部族也都全部搬到了县城之中,秦明将其安排到了县城东南角的一片区域,让他们在这里定居。
而在县城外围,杨玉莲率领的‘夜不收’小队在丛林和山头布置了大量的暗哨,监视者县城周边的情况,一旦出现敌人,他们会第一时间对县城发出警报。
城楼上的风突然卷来一阵鼓声,“咚——咚——咚”,节奏稳得像秤砣。
秦明抬头望向鼓楼,三层木楼的飞檐下挂着八盏红灯笼,言清正站在鼓架前,一身素色劲装,袖口挽到小臂,露出半截白皙的手腕。
她手里的鼓槌是檀木做的,敲在牛皮鼓面上时,指节微微泛白,目光却始终盯着城下的训练队伍,连额角的碎发垂下来都没顾上拂。
“两短一长是集合,三长两短是西城门增援——都记牢了!”
言清的声音透过风传下来,城根下的士兵立刻动了。张青领着四百平安卫士兵,分成四队往不同方向跑,甲叶碰撞的“哗啦”声混着脚步声,竟没半分杂乱。
“不错!”
目睹训练场面的秦明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咱们这次火器要省着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