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391章 关于海运

第391章 关于海运(2/2)

目录

顾昭看这些人大多并没有多想就开始动笔,暗道这回的殿试对他们来说难度不会太大,毕竟这些日子他们参加文会时很难不会涉足这样的话题,有心的人肯定会深想一下,现在不就派上用场了。

不过居高临下看着这些人构思文章,顾昭表示有些感慨,当初他可也是这样的一员,如今却看别人坐在位置上考试了,时间可过得真快啊。

当皇帝和太女下场围观这些人的文章后,顾昭也跟着其他大臣过去看了一圈,一圈下来后心中对这些人的想法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天的殿试很快结束,很快就到了公布日期,京城再度迎来热闹时刻,这时顾旸也赶回来了,与家人准备成亲之事,是的,彭家那边同意了,并已商量好一个吉日,所以顾旸回来为成亲作准备,婚礼是放在京城的,免得顾家二老这么大年纪还要为他奔波。

这样的热闹时刻,顾家人也去围观的,新科进士打马游街的盛景怎能错过。

“快看,这是今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郎。”

“呀,状元郎和探花郎没上一届的好看。”

“哈哈,因为上一届是宋六元和咱们家顾昭啊。”

“虽然差了点,但也很不错了,探花郎相貌挺出众的,听说今年的探花郎也没成亲呢,京里好多人家都盯上了。”

非常巧的是,今年的探花郎也出自文思书院,他本身在会试中并非排列第三,而是在第六位的,或许殿试中所作的文章更合皇帝心意,因而将他提为探花郎。

本人也是江南人氏,说来顾昭在江南当差时还和这人有过接触,顾昭对他印象不坏。

就算这一年殿试时有关于海运一事的话题干扰,但百姓对新一届新科进士的八卦比以往更甚,因为如今风气更加开放,还有报纸争相报道相关话题与人物,甚至有的还将状元榜眼探花郎的生平都给扒出来了,因而让人颇为津津乐道,这些人收获的人气也非常旺。

当然要跟宋六元以及顾昭这探花郎相比,那肯定也逊色一些,老百姓在八卦时,难免会将他二人带出来。

这是外面,朝堂上依旧在争论开海运一事,而顾昭也从皇帝这里得到更多新科进士殿试时所作的文章,显然皇帝也想让他从中挑选合心意的人选。

顾昭也将他围绕海运所官的章程送了上去,皇帝看了后赞道:“没看你写的这些时,朕觉得有几个的殿试文章做得颇为不错,很有些想法,但在看了你的之后,还是觉得差了许多。”

“陛下,臣早在当初去江南之时就想过此事,过了三年想法肯定更加成熟,而且进入官场后这眼界也打开了,如果写得还不及他们,那臣岂不要羞煞。”

皇帝哈哈笑起来,不过也知道顾昭这样的才属于非正常的,百年难得一见,让他遇着了是他和朝廷的运气,所以不能对其他人苛求太多。

“挑中哪些人了?朕帮爱卿留下来。”

顾昭也没客气,直接报了几个人的名字,是平时接触中觉得还可以,他们文章中透露出来的想法也不错,当然排在前面的人都没挑,而是从中间后面挑选,免得他们并不觉得被挑中是好机遇,到时有耽搁别人前程的嫌疑。

皇帝伸手点点顾昭:“你这胆子还是小了点,不过行吧,朕会看着办的。听熙儿说你那弟弟要成亲,正好你这段时间就忙这事吧。”

言下之意,多给顾昭一段时间,等他忙完家里的事再派他出去当差。

顾昭谢恩,这样再好不过了。

顾昭的官职一直没定下来,有那机灵的人猜到顾昭的新官职可能会和海运有关,不然陛下怎会在顾昭回京的关头商议此事,又一直没给顾昭派官,显然是等着顾昭呢,也有人觉得,顾昭是不是要失去圣心了,不然为何还要晾着他?

不过要说陛下冷着他吧也不对,没看皇帝几次叫他进宫,刚回来时太女就亲自去他府上看望,这种种情况表明他还是受重视的。

这时候传出顾家要办喜事的消息,众人也才想起和顾昭抱错的那位真正顾家子,当初虞家的庶子,也是这消息传出来,众人才知道这位顾家子竟在去年乡试中考中举人了。

虽然与顾昭的成就相差甚远,但当初是什么情况?虞家可是传出话他愚笨不堪,可现在瞧瞧,回顾家后,人家也一路科举考中举人了,可别以为举人是那么好考的,京城多少权贵子弟身上还没有功名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