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248章 广告的事

第248章 广告的事(2/2)

目录

这阵子赵大人整日乐得合不拢嘴,出去进来那浑身散发的喜悦劲,只要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他能不高兴么,不仅积压在仓库里的几十台机子都卖了出去,而且匠人们还需要赶工才能完成订单,光是这些机器,他们部门就增加了不少创收。

这样的变化起初没被工部的其他部门当回事,可不断有人前来工部询问纺车和织布机的事,也有人看到一台台的机器从作坊里擡出去,就多关注了下,这才知道自从顾昭在京报上写了篇文章,赵大人和顾昭新制作出来的纺车和织布机便大卖了,看他们这个月发放到每个人手上的补贴都多了不少,叫其他部门的人看得也眼红,纷纷过来取经。

事情就这么简单?就因为顾昭在京报上写了篇几百字的小短文,就能做成几千两的大生意?那顾昭一个字得值多少银子了?再这么卖下去的话,真应了一字千金这几个字了。

他们纷纷找来京报研究这一情况,是不是能从中学到什么,这件事不仅在工部流传开来,还传到了其他衙门里头,在六部里转了一圈,最后回到翰林院众人耳中。

除宋泽外,一个个纷纷醒悟过来。

“原来顾大人才是咱们中间最狡猾的那一个,难怪顾大人能高中探花,凭一个小短篇为工部挣了几千两银子了,这银子还没挣完呢。”

“我说那些商人都是因为看了我们的京报,才会去工部买那些机器的吧,咱们京报是不是该从中抽成啊。”

“哎呀,我从工部听到了一个词,叫广告,也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你们说,这是不是我们京报的另一个用途?顾昭早就看中了这一点才会写那个短篇吧。”

“我就说呢,顾大人当初为何非要将那么个显不出文采的短篇放在京报上,果然是另有目的啊,他这是暗渡陈仓吧。”

这事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办报方向,十文钱一份报纸对他们来说真的无法回本,可卖得再贵,估计这报纸销路会跌落下来,可如果有另外的财路的话,那他们不仅能够回本,还可以降低京报的售价,那就能让京报被更多人接受。

想通这环节后,一个个顿时精神振奋起来,他们还特地去关注了下如意作坊的事,发现自从有了京报上的短篇后,如今如意作坊里织出来的布都供应不上需求了,因为有不少布行老板因为京报的文章找到如意作坊,发现作坊里织出来的布质量果然好,价格还是同行低上一些,因而当场就订了批货,现在还有不少商人在排队等待新一批的布料下来。

听说因为满足不了这些商人的需求,订单完不成,所以如意作坊在商量是不是要向工部增订一批机器,再度扩大作坊的规模,不出意料的话,这一提议会得到通过,扩大规模是迟早的事。

这一切也是因为京报上的文章才产生的效果,超乎他们的意料。

宋泽虽有意料,但这结果依旧让他很吃惊,没看他母亲都忙得有两日不着家了,只让人送了个口信回来,让他在家一人吃晚饭,她就不回家了,宋泽为此哭笑不得。

宋泽预见到了广告这一手段的前景,拍板道:“下一期我们来做个试验,联系一户商家作个推广,如果能有进账的话,我们可以将我们的京报售价降下来,最好能一两文钱就能买到我们的报纸,相信那时会有更多人愿意购买。”

“真能这么低?不过值得一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对,可以一试,不过选择的商家需要慎重,我们京报刚在京城立足,可不能自毁城墙。”

“不错,”宋泽点头,“我们先分头寻找一下,然后再来汇总。”

宋泽这点回家的时候特意先去了顾府找顾昭,顾昭正好也回来了,带他去书房说话。

宋泽开门见山地问他:“你是不是一早就料到如今的局面了?就是想将机器卖到更多人手里?不怕我娘她们的作坊有太多竞争者吗?”

顾昭摸下巴说:“竞争者多,最后会导致什么结果?那就是布料价格下跌,最终也是百姓受益。放心吧,如果织布作坊挣不到足够的利润的话,那些商人也不是傻的,还会将银子投进去,他们会寻找其他能挣钱的门路。但织布作坊多了,那就会有更多女人走进作坊里做工,女工挣了钱,有一部分人的想法也会发生变化。”

宋泽这才明白,这才是顾昭真正想要达成的目的,一如如意作坊所为,他是知道包括之前庆凌府的刺绣班在内,改变了不少女人的命运,比如如今作坊里的那位领班林秋凤,因为无子被休弃的女人,最后会落得什么命运?可现在不仅哥嫂哄着她,就连媒婆也上门要替她说亲事,也就林秋凤暂时没有再嫁人的想法,否则二嫁不见得会比一嫁来得差。

林秋凤只是个例,相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发,如果这样的作坊遍地开花,那会有多少女人走出家庭,命运从此而改变?

宋泽欣喜笑道:“是我格局太小了,我今天来是想问你,我们在京报上为其他商家做广告如何?广告二字可是从你们工部传出来的,与顾昭你有关的吧。”

目录
返回顶部